《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教案(精选14篇核心内容整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认读、书写11~20各数,掌握数的组成(如12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理解"十进制"概念,能比较11~20各数的大小,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量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操作小棒、计数器等学具,经历数数、摆数、拨数的过程,培养数感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与游戏活动,发展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认真书写和规范表达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1个十和几个一),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2. 难点:突破"10个一就是1个十"的认知难点,建立"十"作为计数单位的表象;区分"数位"与"数值"的概念(如12中"1"在十位表示1个十,"2"在个位表示2个一)。
三、教学准备
1. 学具:每人20根小棒(10根一捆)、计数器、数字卡片(11~20)、磁性黑板贴。
2. 教具:PPT课件(含生活场景图:铅笔、书本、人群等数量为11~20的物品)、动画视频《数字宝宝的十进制旅行》。
3. 环境:教室分组布置(4人一组,每组设操作台)。
四、教学过程(精选14篇教案核心环节整合)
环节一:情境导入——发现生活中的11~20
1. 播放动画:数字宝宝"10"遇到困难——数11只蝴蝶时数不清,引出课题。
2. 生活观察:展示教室物品(如12盆绿植、15本作业本),提问"这些数量怎么表示?"。
3. 预习反馈:请学生分享课前收集的"生活中11~20的数"(如楼层号、年龄、鞋码)。
环节二:探究新知——建构11~20的数概念
活动1:数小棒,认识"十"
(1)任务:数出12根小棒,怎样摆能一眼看出是12?
(2)操作:学生尝试摆法,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对比不同摆法(散放、2捆、1捆+2根),讨论哪种最方便。
(4)总结:10根捆成1捆,表示1个十;剩下的2根表示2个一,12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
活动2:用计数器表示数
(1)拨珠演示: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1,提问"十位拨1颗珠表示什么?个位拨1颗珠呢?"。
(2)学生操作:同桌合作,一人说数(13~19),另一人拨珠并说出组成。
(3)突破难点:拨20时,提问"个位满10怎么办?"引导发现"向十位进1",20由2个十组成。
活动3:排序游戏——数的顺序与大小
(1)小组竞赛:将打乱的数字卡片(11~20)按从小到大排序,比一比哪组最快。
(2)对比观察:15和17,哪个数更大?用">"或"<"表示,并说明理由(十位相同比个位)。
(3)语言描述:用"15比17少一些""20比10多得多"等句子描述数量关系。
环节三:巩固应用——分层练习与游戏
练习1:基础题(全体参与)
(1)填空:1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2个十是( )。
(2)判断:18的十位是8,个位是1( );20里面有20个一( )。
练习2:提升题(小组合作)
(1)猜数游戏:教师心里想一个11~20的数,学生提问"比15大吗?""个位是3吗?"等缩小范围。
(2)数轴填空:在0~20的数轴上填出缺失的数(如□、13、□、15)。
练习3:拓展题(选做)
(1)生活应用:如果一盒铅笔有10支,2盒有多少支?怎么用数表示?
(2)创意表达:用11~20中的一个数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环节四:总结拓展——知识梳理与延伸
1. 学生总结:请学生用"今天我学会了……"的句式分享收获。
2. 教师提炼:板书思维导图(11~20的数→组成→读写→大小比较)。
3. 课后任务:
(1)基础:完成练习册P15~16。
(2)实践:找一找家里哪些物品的数量是11~20,用照片或图画记录。
(3)挑战:用20根小棒摆一个图形,算一算用了多少根,剩下多少根。
五、教学评价
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操作小棒、拨计数器的准确性,记录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
2. 作品评价:批改练习册,关注数的组成书写是否规范(如"14=10+4")。
3. 表现性评价:通过猜数游戏、编故事等任务,评价学生的数感与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预设)
1. 成功点:通过动手操作突破"10个一=1个十"的难点,游戏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2. 改进点:部分学生对"数位"概念模糊,需增加计数器操作的针对性练习;生活应用环节可联系更多元场景(如交通、时间)。
七、精选14篇教案特色整合说明
本教案综合14篇优质教案的核心环节,突出以下创新点:
1. 情境导入多样化:结合动画、生活观察、预习分享,激发学生兴趣。
2. 操作活动层次化:从无结构操作(自由摆小棒)到有结构操作(计数器拨数),逐步建构概念。
3. 语言训练常态化:在大小比较中融入"多一些""少得多"等规范表述,发展数学语言。
4. 评价方式多元化:结合过程性、作品、表现性评价,全面反馈学习效果。
关键词:11~20各数、数的组成、十进制、计数器、数感培养、大小比较、动手操作、生活应用、教学评价、数学语言
简介:本教案针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设计,整合14篇优质教案核心环节,通过情境导入、操作探究、游戏巩固、分层练习等模块,帮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与十进制概念,培养数感与表达能力。教案突出动手操作与生活联系,融入动画、竞赛、故事等多元形式,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同时设置基础与拓展任务满足差异化需求,配套多维评价体系确保教学目标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