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药学 > 中药鉴定学根和根茎类

中药鉴定学根和根茎类

WebpackWizard 上传于 2021-11-05 08:02

《中药鉴定学根和根茎类》

一、引言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领域中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它承担着对中药材进行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评价的重要任务。在众多中药材中,根和根茎类药材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是中医临床常用且重要的药物来源。根和根茎类药材因其生长部位特殊,蕴含着丰富的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在防治疾病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准确鉴定根和根茎类中药材,对于保证中药质量、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以及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根和根茎类中药材的来源与分类

(一)来源

根和根茎类中药材主要来源于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的根一般为直根系,主根发达,侧根从主根上生出;而单子叶植物的根多为须根系,无明显的主根。根茎则是一部分植物地上茎在地下变态形成的茎状结构,常具有节和节间,节上常有退化的鳞片状叶、腋芽和不定根。

(二)分类

根据药材的形态特征和植物学分类,根和根茎类中药材可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按形状可分为圆锥形根(如桔梗)、圆柱形根(如甘草)、纺锤形根(如何首乌)等;根茎类可分为块茎(如半夏)、球茎(如荸荠)、鳞茎(如贝母)等。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我们从外观上初步识别不同的药材。

三、根和根茎类中药材的鉴定方法

(一)来源鉴定

来源鉴定是中药鉴定的基础,主要通过确定药材的原植物种类、入药部位以及产地等信息来进行。首先,要仔细观察药材的形态特征,如根的粗细、长短、表面纹理,根茎的形状、大小、节和节间的特征等,并与原植物的标本或文献描述进行对比。例如,人参的根茎(芦头)上具有多个凹窝状茎痕(芦碗),这是鉴定人参来源的重要特征之一。其次,了解药材的产地也很关键,因为不同产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会影响药材的质量和化学成分含量。如道地药材东北人参,其品质和功效就优于其他地区产的人参。

(二)性状鉴定

性状鉴定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直观的方法对药材的性状特征进行鉴定。

1 眼观

观察药材的大小、形状、颜色、表面特征、质地等。例如,黄连的根茎呈结节状,形如鸡爪,表面黄棕色,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和须根痕,断面皮部暗棕色,木部金黄色,射线放射状,这些特征都是鉴定黄连的重要依据。再如,大黄根茎表面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星点),这是其区别于其他类似药材的显著特征。

2 手摸

通过触摸感受药材的质地,如柔软、坚硬、疏松、致密等。例如,葛根质地硬而重,粉性足;而麦冬质地柔软,有弹性。

3 鼻闻

许多根和根茎类药材具有特殊的气味,通过鼻闻可以辅助鉴定。如白芷具有浓郁的香气,味辛、微苦;而鱼腥草具有明显的鱼腥气。

4 口尝

口尝药材的味道也是性状鉴定的重要环节。但需要注意,有些药材有毒性,口尝时要谨慎。例如,甘草味甜而特殊;黄连味极苦。

5 水试

部分药材遇水后会产生特殊的现象,可用于鉴定。如西红花投入水中,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而秦皮水浸液在日光下可见碧蓝色荧光。

6 火试

某些药材用火烧会产生特定的气味、颜色变化等。如麝香少许用火烧,有轻微爆鸣声,起油点如珠,灰烬白色;海金沙用火烧有爆鸣声且有闪光。

(三)显微鉴定

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态及内含物等特征来进行鉴定。

1 组织构造观察

制作药材的横切面、纵切面或表面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根或根茎的组织构造。例如,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具有次生构造,由周皮和维管柱组成。维管柱包括辐射状排列的维管束,射线明显。而单子叶植物根一般仅有初生构造,维管束为有限外韧型。根茎的组织构造与根有所不同,具有髓部等结构。通过观察这些组织构造特征,可以准确判断药材的类别。

2 细胞形态及内含物观察

观察细胞的大小、形状、壁的厚薄以及细胞内含物的种类和特征。如人参的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簇晶,这是人参显微鉴定的重要特征之一。一些药材的细胞内还含有淀粉粒、菊糖、黏液质等内含物,不同类型的药材其内含物的形态和分布也有所不同,可作为鉴定的依据。

(四)理化鉴定

理化鉴定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药材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以确定药材的真伪和品质优劣。

1 定性分析

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色谱法、光谱法等。例如,薄层色谱法可用于鉴定药材中是否含有某种特定的化学成分。将药材的提取液点在薄层板上,用适宜的展开剂展开,然后与对照品或对照药材的色谱图进行对比,根据斑点位置和颜色来判断。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可通过测量药材提取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结合标准曲线来定性分析某些成分。

2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主要用于测定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之一,它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通过建立合适的色谱条件,可以准确测定药材中多种成分的含量,为评价药材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四、常见根和根茎类中药材的鉴定实例

(一)人参

1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多生于海拔数百米的落叶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下。

2 性状鉴定

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下部有支根 2 - 3 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纹,下部有 2 - 3 条支根痕,根茎(芦头)长 1 - 4cm,直径 0.3 - 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3 显微鉴定

横切面可见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窄。韧皮部外侧有裂隙,内侧薄壁细胞排列较紧密,有树脂道散在,内含黄色分泌物。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成束,径向排列。

4 理化鉴定

取人参粉末 0.5g,加乙醇 5ml,振摇 5 分钟,滤过。取滤液 1ml,蒸干,残渣加氢氧化钠试液 1ml 溶解,加醋酸铅试液 1 - 2 滴,生成白色沉淀。

(二)大黄

1 来源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

2 性状鉴定

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 3 - 17cm,直径 3 - 10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部无髓,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3 显微鉴定

根茎横切面:木栓层及皮层大多已除去。韧皮部射线宽 1 - 4 列细胞,内含棕色物;韧皮部中有大型黏液腔。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 2 - 4 列细胞,内含棕色物;导管非木化。髓部有异型维管束(星点),其形成层呈环状,外侧为木质部,内侧为韧皮部,射线呈星状射出。

4 理化鉴定

取大黄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

五、根和根茎类中药材鉴定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鉴定学也在不断进步。未来,根和根茎类中药材鉴定将朝着更加快速、准确、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新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将不断涌现,如基因鉴定技术、代谢组学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对中药材进行鉴定,大大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信息化技术将在中药鉴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中药材鉴定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中药材鉴定信息的快速查询和共享,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和监管提供有力支持。

六、结论

根和根茎类中药材的鉴定是中药鉴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准确鉴定根和根茎类中药材的真伪和品质优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药鉴定学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保障中药质量、促进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加强对根和根茎类中药材鉴定人才的培养,提高鉴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也是推动中药鉴定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中药鉴定学、根和根茎类、鉴定方法、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

简介:本文详细阐述了中药鉴定学中根和根茎类中药材的相关知识。首先介绍了根和根茎类中药材的来源与分类,接着重点讲解了其鉴定方法,包括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并通过人参、大黄等常见药材的鉴定实例进行说明。最后探讨了根和根茎类中药材鉴定的发展趋势,强调综合运用多种鉴定方法及科技发展对中药鉴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