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化学教案 > 1.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通用12篇)

1.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通用12篇)

鬼金 上传于 2023-01-08 01:20

1.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通用12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

(2)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够准确描述氧气与碳、硫、磷、铁、镁等物质反应的现象、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

(3)了解氧气在生产、生活、医疗、航天等领域的用途,并能够举例说明。

(4)学会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对氧气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从化学视角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2)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别是与常见物质的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2)氧气在各个领域的用途。

2. 教学难点

(1)对氧气化学性质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和理解。

(2)理解氧气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以及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1. 实验探究法:通过设计一系列关于氧气性质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 讲授法:系统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结合实验现象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对氧气有全面、深入的认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展示一些与氧气有关的图片,如运动员在高海拔地区吸氧、医院里的氧气瓶、潜水员携带的氧气设备等,然后提问:“同学们,从这些图片中你们能看出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怎样的重要性呢?那氧气到底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氧气的物理性质(10分钟)

1. 展示一瓶氧气,引导学生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让学生回答氧气的颜色是无色,状态是气态。

2. 让学生闻一闻氧气的气味,得出氧气是无味的气体。

3. 讲解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可以通过一个小实验来证明:将两个集气瓶,一个充满氧气,一个充满空气,分别放在天平上称量,比较它们的质量,从而说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4. 介绍氧气的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可以通过观察鱼在水中生存的现象来辅助理解,因为水中溶解有一定量的氧气,鱼才能呼吸。

5. 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并让学生记录在笔记本上。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25分钟)

1. 碳与氧气的反应

(1)实验演示:在集气瓶中点燃木炭,然后将燃着的木炭缓慢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2)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讲解化学方程式:C + O₂ 点燃 CO₂,指出这是一个化合反应。

(4)提问:如果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会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但不如在氧气中燃烧剧烈。

2. 硫与氧气的反应

(1)实验演示:在集气瓶中点燃硫粉,然后将燃着的硫粉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2)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讲解化学方程式:S + O₂ 点燃 SO₂,同样是一个化合反应。

(4)强调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是一种空气污染物,会形成酸雨,对环境造成危害。

3. 磷与氧气的反应

(1)实验演示:在空气中点燃红磷,然后将燃着的红磷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2)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

(3)讲解化学方程式:4P + 5O₂ 点燃 2P₂O₅,属于化合反应。

(4)介绍白烟是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让学生了解磷燃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

4. 铁与氧气的反应

(1)实验演示:用坩埚钳夹住一根铁丝,在酒精灯上点燃至红热状态,然后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2)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3)讲解化学方程式:3Fe + 2O₂ 点燃 Fe₃O₄,是化合反应。

(4)提问:为什么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引导学生从氧气浓度方面思考,得出氧气浓度越高,物质燃烧越剧烈的结论。

5. 镁与氧气的反应

(1)实验演示:在空气中点燃镁条,观察现象。

(2)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3)讲解化学方程式:2Mg + O₂ 点燃 2MgO,属于化合反应。

(4)介绍镁燃烧的应用,如制作照明弹等。

6. 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在反应中氧气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7. 讲解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的概念: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如铁生锈、食物腐烂、呼吸作用等。

(四)氧气的用途(15分钟)

1. 供给呼吸

(1)结合前面实验中动物呼吸需要氧气,以及人类在潜水、登山、医疗急救等方面需要氧气的事例,讲解氧气在供给呼吸方面的重要作用。

(2)举例说明:在医疗上,给危重病人输氧,可以帮助病人维持呼吸;潜水员在水下需要携带氧气设备,以保证呼吸;登山运动员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也需要携带氧气瓶。

2. 支持燃烧

(1)介绍氧气在支持燃烧方面的应用,如炼钢、气焊、气割等。

(2)详细讲解炼钢过程中,向炼钢炉内吹入氧气,可以使生铁中的碳和其他杂质与氧气反应,从而降低碳的含量,提高钢的质量;在气焊和气割中,利用氧气和乙炔等可燃气体混合燃烧产生的高温来焊接或切割金属。

(3)展示一些气焊、气割的实际操作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氧气在支持燃烧方面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 强调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以及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 提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氧气有了哪些新的认识?”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练习(10分钟)

1. 展示一些与氧气性质和用途相关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2.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批改,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七)布置作业(5分钟)

1. 书面作业: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氧气,并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讲授、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实验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讨论环节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时,部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训练;在讲解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的概念时,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刻,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来加深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关键词:氧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实验探究、氧化反应缓慢氧化

简介:本教案围绕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展开教学。教学目标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学重难点突出氧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采用实验探究、讲授、讨论、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通过多个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氧气的用途、课堂小结、课堂练习和布置作业等环节,最后进行教学反思,旨在让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氧气。

《1.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通用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