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中国中车(601766):动车组增长亮眼 各板块均向好

中国中车(601766):动车组增长亮眼 各板块均向好

鹿晗 上传于 2022-04-01 01:34

《中国中车(601766):动车组增长亮眼 各板块均向好》

一、公司概况与行业地位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1766)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由原中国北车与中国南车于2015年合并重组而成。公司业务覆盖铁路机车车辆、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及现代服务等多个领域,产品出口至全球109个国家和地区,占据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约35%的份额,稳居行业龙头地位。

作为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代表,中国中车承担着“交通强国”战略的核心使命。其技术实力涵盖高速动车组、大功率机车、重载货运列车等全谱系产品,并持续推动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公司通过“技术+市场”双轮驱动,在巩固国内市场主导地位的同时,加速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国内外协同发展的格局。

二、核心业务板块分析

(一)动车组业务:需求释放驱动高增长

2023年以来,国内铁路客运需求强劲复苏,动车组采购迎来新一轮高峰。根据国家铁路局数据,2023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达7645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动车组购置占比提升至28%。中国中车作为动车组唯一供应商,全年交付动车组187列,同比增长42%,收入规模突破300亿元,毛利率稳定在22%以上。

技术迭代方面,公司推出的CR400AF/BF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5G超高清娱乐系统等创新,市场占有率达100%。同时,时速400公里跨国互联互通动车组完成型式试验,为中欧班列提速奠定基础。海外市场上,印尼雅万高铁动车组、中老铁路动车组等项目相继落地,2023年动车组出口收入同比增长65%。

(二)城轨车辆:新型城镇化带动需求

随着国内城市群建设加速,城轨车辆市场保持稳健增长。2023年,全国新增城轨线路1236公里,同比增长18%,带动中国中车城轨车辆收入达215亿元,同比增长25%。公司通过“定制化+智能化”策略,在成都、深圳等重点城市中标多个地铁车辆项目,市场份额提升至58%。

技术突破上,公司自主研发的市域D型车实现时速160公里运营,填补国内空白;碳纤维地铁车辆减重30%,能耗降低15%。此外,智慧城轨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0%,涵盖信号系统、运维平台等高附加值领域。

(三)机车与货车:重载与电气化双轮驱动

在货运领域,公司抓住“公转铁”政策机遇,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市场份额保持90%以上。2023年交付HXD2型机车280台,同比增长30%,主要用于大秦线、瓦日线等重载通道。同时,公司推出全球首台永磁直驱电力机车,效率提升5%,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货车业务方面,公司开发出不锈钢快捷货车、铰接式长大货车等新品,满足多式联运需求。2023年货车收入达85亿元,同比增长15%,出口中亚、东南亚市场订单同比增长50%。

(四)新产业板块: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公司积极布局风电装备、新材料、数字化服务等新兴领域。2023年,风电业务收入达120亿元,同比增长35%,陆上5MW级、海上10MW级机组实现批量交付;碳纤维新材料收入突破20亿元,应用于航空航天、压力容器等领域;智慧物流系统签约额同比增长60%,覆盖港口、矿山等场景。

三、财务表现与竞争力分析

(一)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2364亿元,同比增长10.2%;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18.3%。毛利率提升至22.1%,较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高毛利率动车组业务占比提升及成本控制优化。期间费用率下降至14.3%,其中研发费用率保持在5.8%的高位,支撑技术领先优势。

(二)现金流与资产质量改善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287亿元,同比增长25%,反映回款效率提升。资产负债率降至58.2%,较合并初期下降7个百分点,财务结构持续优化。存货周转天数缩短至120天,运营效率显著提高。

(三)技术壁垒构筑护城河

公司研发投入连续五年超百亿元,累计拥有有效专利2.3万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15项。高速动车组总成技术、重载列车牵引控制技术等核心专利群形成技术壁垒,新产业板块专利占比提升至35%,支撑多元化发展。

四、行业趋势与增长驱动

(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铁路网,到2025年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6.5万公里,其中高铁4.5万公里。2024年预计开通高铁线路2500公里,动车组采购需求将持续旺盛。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审批重启,2024年计划新增城轨线路1000公里,带动城轨车辆需求。

(二)海外市场拓展空间广阔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建设需求旺盛,东南亚、中东、非洲市场潜力巨大。公司通过属地化生产、技术转让等模式深化合作,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目标提升至15%(2023年为10%)。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标杆项目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后续订单落地。

(三)绿色智能转型加速

公司推出氢能源机车、智能运维系统等低碳产品,契合全球减排趋势。2023年新能源装备收入占比达18%,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25%。数字化服务方面,公司打造的“中车云”平台接入设备超10万台,运维服务收入同比增长50%。

五、风险因素与应对策略

(一)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钢材、有色金属等原材料占成本的60%以上。公司通过集中采购、套期保值等工具平滑价格波动,2023年原材料成本涨幅控制在3%以内。

(二)国际贸易摩擦风险

针对部分国家技术壁垒,公司加强本土化研发,在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地建立联合实验室,规避贸易限制。2023年海外业务中本地化采购比例提升至40%。

(三)技术迭代风险

公司实施“前瞻性技术储备计划”,每年将营收的6%投入基础研究,重点布局磁悬浮、超导电机等前沿领域,确保技术代差优势。

六、投资逻辑与估值分析

(一)核心逻辑:动车组更新周期+城轨建设+新产业放量

当前国内动车组保有量超4000列,按15年寿命计算,2024-2028年将进入密集更新期,年均需求达300列。城轨车辆市场受益于新型城镇化,年均需求保持8000辆。新产业板块收入占比预计从2023年的15%提升至2025年的25%,成为重要增长极。

(二)估值比较:低于国际同行

公司当前PE(TTM)为15倍,显著低于西门子(22倍)、阿尔斯通(18倍)等国际巨头。考虑到中国轨道交通市场的成长性和公司技术领先地位,估值存在修复空间。

(三)目标价与评级

基于DCF模型,给予公司2024年目标价8.5元(当前股价6.8元),对应20%上行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七、结论与建议

中国中车作为全球轨道交通装备龙头,在动车组需求释放、城轨建设加速、新产业布局完善的三重驱动下,业绩增长确定性高。公司技术壁垒深厚、财务稳健、海外拓展成效显著,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建议投资者关注动车组招标进度、城轨项目落地及新产业订单情况,把握估值修复机会。

关键词:中国中车、动车组增长、城轨车辆、新产业布局财务优化技术壁垒、海外市场、投资价值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中国中车(601766)作为全球轨道交通装备龙头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探讨动车组业务高增长、城轨车辆市场扩张、新产业板块培育等驱动因素,结合财务表现与行业趋势,指出公司技术领先、财务稳健、海外拓展成效显著,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建议投资者关注招标进度与估值修复机会。

公司研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