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新集能源(601918):业绩低于预期 煤电联营有望深入

新集能源(601918):业绩低于预期 煤电联营有望深入

花少北 上传于 2025-01-27 05:43

《新集能源(601918):业绩低于预期 煤电联营有望深入》

一、核心结论

新集能源(601918)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生产企业,近年来依托煤电联营战略实现业务延伸,但2023年业绩因成本压力与市场波动低于预期。公司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煤电一体化布局的深化有望提升抗风险能力,长期价值或逐步显现。本文将从业绩表现、行业趋势、战略布局及风险因素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二、2023年业绩回顾:短期承压,结构优化

1. 财务数据概览

根据2023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5亿元,同比增长3.2%;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下降18.6%,低于市场预期。分季度看,Q4单季度净利润仅2.1亿元,环比下滑45%,主要受煤炭价格回落及成本上升影响。

2. 业务结构分析

煤炭业务仍为核心收入来源,占比达78%,但毛利率同比下滑5.2个百分点至32.1%,主要因:

(1)动力煤价格中枢下移:2023年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均价915元/吨,同比下降26%;

(2)成本压力:安全生产投入增加、人工成本上涨导致吨煤完全成本上升至387元/吨,同比增加8%。

电力业务表现亮眼,发电量同比增长15%至82亿千瓦时,毛利率提升至28.6%,主要受益于新机组投产及电价市场化改革。煤电联营板块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8%提升至22%,结构优化趋势明显。

三、行业环境:供需格局与政策导向

1. 煤炭行业:短期供需宽松,长期价值重构

2023年国内原煤产量47.1亿吨,同比增长3.4%,进口量4.74亿吨,创历史新高。需求端,火电发电量占比仍达69.8%,但新能源替代加速导致煤炭消费增速放缓至2.1%。价格方面,动力煤长协价稳定在700元/吨以上,但市场价波动加剧,行业盈利分化显著。

政策层面,“双碳”目标下煤炭行业面临产能管控与转型压力。2023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煤炭产能储备制度实施方案》,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提升集中度,同时推动煤电联营以保障能源安全。新集能源作为中煤集团旗下唯一上市煤企,有望在资源整合中占据先机。

2. 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深化,煤电定位转型

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其中第三产业用电增速达12.2%。电价机制方面,全国平均上网电价上调至0.387元/千瓦时,同比提高4.3%,但煤电企业仍面临燃料成本波动风险。政策明确煤电将向“基础保障性+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容量电价机制的出台为煤电企业提供稳定收益预期。

四、公司战略:煤电联营深化,产业链延伸

1. 资源禀赋与产能规划

新集能源坐拥安徽两淮煤田优质资源,保有储量21.7亿吨,可采年限超50年。当前在产矿井3对,核定产能2350万吨/年,2024年计划启动板集煤矿(300万吨/年)技改项目,预计2025年达产。公司同步推进杨村煤矿(500万吨/年)前期工作,若获批将进一步夯实产能基础。

2. 电力板块扩张路径

公司已投运火电机组总装机332万千瓦,其中板集电厂一期(2×66万千瓦)于2023年全面投产,利用小时数达5800小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建项目包括板集电厂二期(2×66万千瓦)及滁州电厂(2×100万千瓦),预计2025年全部投运后装机规模将达764万千瓦,年耗煤量超1500万吨,实现煤炭自给率60%以上。

3. 协同效应分析

煤电联营模式下,公司煤炭销售中长协比例提升至85%,价格波动风险大幅降低。电力业务方面,自供煤比例提高可降低燃料成本约15元/兆瓦时,叠加容量电价收益(预计2024年贡献利润2.3亿元),整体盈利能力有望增强。此外,公司正探索储能、碳捕集等新技术应用,为转型综合能源服务商奠定基础。

五、估值与投资建议

1. 相对估值分析

截至2024年3月,公司PE(TTM)为8.2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的12.5倍;PB为0.9倍,处于历史10%分位数。对比同类煤电联营企业,公司估值溢价率-18%,存在修复空间。

2. 绝对估值测算

采用DCF模型,假设WACC为8.5%、永续增长率2%,测算公司合理股权价值为215亿元,对应目标价8.3元/股,较当前股价有35%上行空间。

3. 投资策略

短期看,煤炭价格企稳与电力项目投产将驱动业绩修复;长期看,煤电联营深化及集团资产注入预期(中煤集团承诺解决同业竞争)构成双重催化。建议“买入”,6个月目标价7.8-8.5元。

六、风险因素

1. 煤炭价格超预期下跌:若2024年动力煤均价跌破800元/吨,将侵蚀利润空间;

2. 电力项目审批延迟:滁州电厂等项目若未能按期开工,将影响成长逻辑;

3. 政策变动风险:碳税、环保标准升级可能增加运营成本;

4. 安全生产事故:煤矿事故可能导致停产整顿,影响产量释放。

七、结论与展望

新集能源正处于从单一煤炭企业向煤电一体化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的关键阶段。尽管2023年业绩受行业周期影响承压,但公司通过产能扩张、电力布局及成本控制,已构建起“煤炭-电力-新能源”的梯度发展格局。随着煤电联营效益逐步释放,叠加估值修复动力,公司长期投资价值值得关注。

关键词:新集能源、煤电联营、业绩低于预期、估值修复、能源转型、动力煤、火电、中煤集团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新集能源2023年业绩低于预期的原因,指出煤炭价格下行与成本上升是主因,同时强调公司通过煤电联营战略实现业务结构优化。报告详细探讨行业供需格局、政策导向及公司产能扩张、电力板块布局路径,认为煤电一体化深化将提升抗风险能力。结合估值分析与风险因素,给出“买入”评级及目标价区间,提示短期业绩修复与长期转型机遇。

公司研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