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通用2篇)
第一篇:基础教学版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感受歌曲中描绘的童年欢乐场景。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聆听、模仿、演唱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3.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体裁和风格特点,认识附点四分音符等音乐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准确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2. 教学难点:唱准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和长音,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孩子们在公园划船的视频,视频中配有轻松欢快的音乐。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在视频里你们看到了什么呀?大家有没有去划过船呢?划船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划船经历和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二)歌曲介绍(3分钟)
教师介绍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创作背景:这首歌曲是乔羽作词,刘炽作曲,是为电影《祖国的花朵》创作的插曲,描绘了新中国少年儿童在美丽的北海公园划船游玩、尽情享受幸福生活的情景。同时,简单介绍歌曲的体裁是少儿歌曲,风格清新活泼。
(三)学唱歌曲
1. 初听歌曲(3分钟)
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感受歌曲的整体情绪和节奏特点。听完歌曲后,提问学生:“这首歌曲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觉?它的节奏是快还是慢呢?”引导学生回答出歌曲情绪欢快、节奏适中的特点。
2. 节奏学习(7分钟)
教师出示歌曲中的重点节奏型,如附点四分音符节奏。先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带领学生练习简单的节奏,再结合歌词进行节奏朗读。例如,将“让我们荡起双桨”这句歌词按照节奏朗读,让学生感受附点节奏的特点,强调附点要稍长一些。通过多次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中的节奏。
3. 学唱旋律(10分钟)
教师用钢琴弹奏歌曲的旋律,学生跟着钢琴轻声哼唱。在哼唱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唱准音高,特别是歌曲中的长音部分。对于音准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进行辅导。哼唱几遍后,让学生尝试用“啦”音模唱旋律,进一步熟悉旋律的走向。
4. 学唱歌词(10分钟)
教师逐句教唱歌词,先让学生自己读歌词,理解歌词的含义。在教唱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错误。对于较难的句子,如“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可以反复教唱,让学生多练习几遍。唱完一句后,让学生自己跟着伴奏唱一遍,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5. 完整演唱(5分钟)
在学生基本掌握歌曲的演唱后,播放歌曲伴奏,让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演唱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表现出少年儿童在划船时的喜悦心情。演唱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
(四)拓展与表现(7分钟)
1. 分组表演(3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小组内成员共同讨论如何为歌曲设计表演形式,可以加入简单的动作、表情等。讨论结束后,每组依次进行表演,其他小组认真观看并给予评价。
2. 音乐知识拓展(4分钟)
教师介绍附点四分音符的相关知识,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理解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例如,一个四分音符是一拍,附点四分音符就是一个四分音符加上它时值的一半,即一拍半。让学生再次感受歌曲中附点节奏的运用,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3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创作背景、节奏、旋律和歌词等知识点。表扬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演唱歌曲,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第二篇:创新拓展版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入体会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所表达的幸福感和童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如创作、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音乐综合素养,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3.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演唱歌曲,并尝试进行简单的歌词改编和节奏创编,了解更多关于少儿歌曲的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提升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创作和表演中准确把握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创作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创设一个划船的情境,在教室里布置一些与划船相关的道具,如纸船、船桨模型等。播放一段海浪声和鸟鸣声的音频,营造出在公园划船的氛围。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坐在小船上,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划船。几分钟后,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想象中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歌曲回顾与深入分析(5分钟)
1. 让学生齐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师观察学生的演唱情况。
2. 唱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深入分析。提问学生:“歌曲中描绘了哪些美丽的景色?从歌词中你能感受到少年儿童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回答出歌曲中描绘的北海公园的白塔、绿树、红墙等景色,以及少年儿童幸福、快乐的心情。
(三)音乐创作活动
1. 歌词改编(10分钟)
教师提出歌词改编的要求:保持歌曲的旋律不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对歌词进行改编。例如,可以将划船的地点改成自己熟悉的公园,将看到的景色进行替换。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创作完成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朗读改编后的歌词,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2. 节奏创编(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对歌曲的节奏进行创编。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节奏型,然后鼓励学生尝试将这些节奏型进行组合和变化,为歌曲设计新的节奏。学生分组进行节奏创编,用打击乐器或拍手、跺脚等方式表现自己创编的节奏。创编完成后,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聆听并给予反馈。
(四)综合表演(15分钟)
1. 小组排练(10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歌词改编和节奏创编成果,为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设计一个完整的表演方案。表演方案可以包括演唱、舞蹈、乐器演奏等多种形式。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进行排练。教师巡视各小组的排练情况,给予指导和建议。
2. 表演展示(5分钟)
各小组依次上台进行表演展示。表演结束后,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从表演的创意、表现力、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同时提出改进的方向。
(五)课堂总结与拓展(5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学生在歌词改编、节奏创编和综合表演中的精彩表现,强调音乐创作和表演的乐趣和意义。
2. 拓展延伸:教师推荐一些其他经典的少儿歌曲,如《小星星》《两只老虎》等,鼓励学生在课后欣赏和学习这些歌曲,进一步感受少儿歌曲的魅力。
关键词:让我们荡起双桨、音乐教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唱歌曲、音乐创作、综合表演
简介:本文提供了两篇关于《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音乐教案。第一篇为基础教学版,涵盖教学目标、重难点、方法及过程,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唱歌曲并了解相关知识。第二篇为创新拓展版,在回顾歌曲基础上开展歌词改编、节奏创编和综合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还进行了课堂总结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