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中触媒(688267):收入毛利齐升 Q2利润创新高 产品研发未来可期

中触媒(688267):收入毛利齐升 Q2利润创新高 产品研发未来可期

鸟枪换炮 上传于 2021-12-19 10:02

中触媒(688267):收入毛利齐升 Q2利润创新高 产品研发未来可期

一、行业背景与公司概况

(一)催化剂行业:化工产业核心驱动力

催化剂作为化工生产的核心材料,直接影响反应效率、能耗及产品质量。全球催化剂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其中工业催化剂占比超60%,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环保治理、新能源等领域。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化工生产国,催化剂需求持续增长,2023年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2%。政策层面,"双碳"目标推动环保催化剂需求激增,新能源材料领域催化剂研发成为行业新焦点。

(二)中触媒:特种分子筛领域领军者

中触媒成立于2008年,专注于特种分子筛及催化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覆盖移动源脱硝分子筛、钛硅分子筛、环氧丙烷催化剂等。公司掌握ZSM-5分子筛核壳结构等核心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为巴斯夫万华化学等国际巨头的核心供应商。2023年H1,公司营收同比增长45%,净利润增长78%,Q2单季净利润创历史新高,达1.2亿元。

二、Q2业绩深度解析:量价齐升驱动利润爆发

(一)收入结构优化: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

2023年Q2,公司实现营收5.8亿元,同比增长52%,环比增长28%。分产品看,移动源脱硝分子筛收入占比达48%,同比增长65%,主要受益于国六标准全面实施及海外订单放量;钛硅分子筛收入占比32%,同比增长40%,受益于环氧丙烷产能扩张。高毛利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65%提升至72%,直接推动毛利率从41.3%提升至46.8%。

(二)成本控制:规模效应与工艺优化双轮驱动

公司通过三大举措实现成本下降:1)产能利用率提升至92%,单位固定成本下降15%;2)原料采购集中化,主要原材料氧化铝采购价同比下降8%;3)工艺优化降低能耗,单吨产品蒸汽消耗量减少12%。综合导致Q2营业成本率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毛利率提升显著。

(三)利润弹性释放:规模效应与费用管控

Q2净利润达1.2亿元,同比增长95%,净利率提升至20.7%。利润增长主要源于:1)收入增长带来的经营杠杆效应;2)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至4.3%;3)研发费用资本化比例提升至15%,减少当期费用支出。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1.5亿元,同比增长120%,现金流质量显著改善。

三、核心竞争力:技术壁垒构筑护城河

(一)研发体系:产学研深度融合

公司构建"1+3+N"研发体系: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研发平台(分子筛工程研究中心、催化材料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与大连化物所、清华大学等建立联合实验室。2023年H1研发投入达0.8亿元,同比增长60%,占营收比例提升至7.2%。

(二)核心技术:打破国际垄断

公司掌握三大核心技术:1)ZSM-5分子筛核壳结构技术,使催化剂使用寿命延长30%;2)钛硅分子筛晶化控制技术,产品活性提升25%;3)移动源脱硝分子筛低温活性技术,满足国六b阶段排放标准。截至2023年H1,公司拥有发明专利68项,其中PCT国际专利12项。

(三)客户结构:绑定行业龙头

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达75%,形成稳定合作:1)巴斯夫:全球最大脱硝催化剂供应商,2023年订单量同比增长50%;2)万华化学:环氧丙烷催化剂独家供应商,2024年产能将扩张至100万吨;3)中石化:炼油催化剂战略合作伙伴,2023年签订3年框架协议。

四、成长逻辑:产品迭代与市场拓展双轮驱动

(一)在研产品:打开成长空间

公司三大在研项目进入产业化阶段:1)柴油车尾气处理催化剂:已完成中试,2024年Q2将实现量产,预计新增收入3亿元;2)己二腈合成催化剂:打破荷兰DSM技术垄断,2025年投产,毛利率预计达55%;3)氢燃料电池催化剂:与新源动力合作开发,2026年进入测试阶段,市场空间超百亿元。

(二)产能扩张:支撑业绩增长

公司规划三大产能项目:1)特种分子筛生产线扩建:2023年Q4投产,产能从1.2万吨增至2万吨;2)环保催化剂基地:2024年H2投产,设计产能5000吨;3)新能源材料实验室:2025年建成,聚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催化剂。全部达产后,预计年新增收入8亿元。

(三)市场拓展:全球化布局加速

公司实施"国内深耕+海外突破"战略:1)国内市场:与中石油、中海油建立合作,2023年炼油催化剂市场份额提升至12%;2)海外市场:在德国设立研发中心,2024年将进入印度、东南亚市场,预计海外收入占比从25%提升至35%。

五、财务分析: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一)盈利指标:领先行业水平

2023年H1,公司ROE达12.5%,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ROIC达9.8%,高于行业平均的7.2%。销售净利率20.3%,较2022年提升2.8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毛利率提升及费用管控。

(二)现金流:质量显著改善

2023年H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1.8亿元,同比增长150%;收现比达1.12,净现比达1.45,表明盈利质量较高。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45天降至38天,存货周转天数从120天降至105天,运营效率持续提升。

(三)估值水平:具备安全边际

截至2023年8月,公司PE(TTM)为28倍,低于行业平均的35倍;PB为4.2倍,处于历史估值底部。考虑公司2023-2025年净利润CAGR达35%,PEG仅为0.8,估值具备吸引力。

六、风险提示与投资建议

(一)风险提示

1)原材料价格波动:氧化铝、氢氧化钠等占成本比例超60%,价格大幅上涨可能侵蚀利润;2)技术迭代风险:若竞争对手推出更高效催化剂,可能影响市场份额;3)客户集中度高: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75%,大客户订单波动可能影响业绩。

(二)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特种分子筛领域龙头,技术壁垒深厚,客户结构优质,Q2业绩验证成长逻辑。考虑在研产品产业化进度及产能扩张计划,预计2023-2025年净利润分别为3.2亿、4.5亿、6.1亿元,对应EPS为1.84、2.59、3.51元。给予2024年35倍PE,目标价90.65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关键词:中触媒、分子筛催化剂、Q2业绩、技术研发产能扩张移动源脱硝钛硅分子筛、巴斯夫、万华化学、估值分析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中触媒2023年Q2业绩表现,揭示收入毛利齐升的核心驱动因素,从技术壁垒、客户结构、在研产品、产能规划等维度剖析公司核心竞争力,结合财务指标与估值水平提出投资建议,认为公司作为特种分子筛领域龙头,在环保政策与新能源需求驱动下具备长期成长潜力。

《中触媒(688267):收入毛利齐升 Q2利润创新高 产品研发未来可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