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生物教案 >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教学设计(精选2篇)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教学设计(精选2篇)

ShadowFax91 上传于 2020-07-20 23:40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教学设计(精选2篇)

【第一篇:基础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水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掌握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和方式。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兴趣,树立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植物吸水的器官(根)及水分运输的途径;水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

难点:植物吸水的动力机制(蒸腾作用);水在植物体内的动态平衡。

三、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展示干旱地区植物枯萎与湿润地区植物茂盛的对比图片,提问:“为什么植物离不开水?”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初步思考水对植物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授(25分钟)

1. 植物与水的关系

(1)展示数据:不同植物含水量(如水生植物90%、陆生植物60%-80%),说明水是植物细胞的主要成分。

(2)结合教材插图,讲解水参与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强调水是代谢反应的介质。

2. 植物吸水的器官与方式

(1)实验观察:分组进行“植物根吸水”实验(将带根的植物放入红墨水中,观察茎部变红现象),总结根是吸水的主要器官。

(2)动画演示:根尖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及根毛的吸水功能,重点讲解成熟区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增大吸水面积。

(3)问题引导:“根如何将水分运输到植物全身?”引出蒸腾作用的概念。

3. 蒸腾作用与水分运输

(1)实验探究:用塑料袋包裹植物叶片,观察袋内水珠形成,说明蒸腾作用是水分散失的主要途径。

(2)模型构建:用箭头图展示“根吸收水分→导管运输→叶片蒸腾”的过程,解释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是水分上升的动力。

(3)案例分析:讨论“大树移栽时为什么要剪去部分枝叶?”引导学生理解蒸腾作用对植物生存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 填空题: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______,水分通过______运输到全身。

2. 判断题:蒸腾作用会浪费水分,对植物有害。( )

3. 简答题:解释“无土栽培”中植物仍能生长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思维导图总结本节知识点,强调水对植物生存的必要性及植物适应缺水环境的机制(如仙人掌的肉质茎)。

(五)课后作业

1. 实践作业:观察家中植物浇水前后的变化,记录叶片状态。

2. 拓展阅读:查阅资料,了解“植物如何应对干旱”。

【第二篇:拓展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深入理解植物水分平衡的调节机制,掌握环境因素对植物吸水的影响。

2. 能力目标: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的严谨性。

3. 情感目标:增强环保意识,认识水资源保护对农业和生态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植物水分平衡的调节;环境因素(温度、光照、土壤湿度)对吸水的影响。

难点:设计实验验证环境因素对植物吸水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法、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结合地理、化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5分钟)

展示“沙漠植物(如骆驼刺)与水稻”的根系对比图,提问:“为什么沙漠植物的根比水稻的根更长?”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对缺水环境的适应策略。

(二)新课探究(30分钟)

1. 植物水分平衡的调节

(1)案例分析:讨论“植物在干旱时为什么会卷曲叶片?”结合教材,讲解气孔开闭对蒸腾作用的调节作用。

(2)实验设计:分组设计“不同光照强度下植物蒸腾速率”的实验方案,明确自变量(光照强度)、因变量(蒸腾速率)和控制变量(温度、湿度)。

2. 环境因素对吸水的影响

(1)小组讨论:结合生活经验,分析“连续阴雨天后植物为什么容易烂根?”总结土壤湿度过高会导致根缺氧,影响主动吸水。

(2)跨学科融合:联系化学知识,解释“盐碱地中植物难以吸水”的原因(土壤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导致细胞失水)。

(3)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植物细胞”“土壤溶液”“导管”,模拟水分吸收和运输过程,加深对渗透作用的理解。

(三)项目实践(15分钟)

1. 任务发布:以“设计节水型植物栽培方案”为项目主题,要求结合植物吸水原理,提出减少水分蒸发的措施(如覆盖地膜、选择耐旱品种)。

2. 小组合作:制定方案并绘制设计图,教师巡回指导,强调科学性和可行性。

(四)总结提升(5分钟)

展示优秀项目方案,点评创新点,总结植物与水的关系对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启示。

(五)课后拓展

1. 调查作业:调查本地主要农作物(如小麦、玉米)的灌溉方式,分析节水潜力。

2. 创新实践:尝试用废旧材料制作“自动浇水装置”,录制视频并分享。

【两篇设计共性分析】

1. 科学探究:均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落实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

2. 生活联系:结合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问题,体现“STS教育”(科学、技术、社会)理念。

3. 差异化教学:第一篇侧重基础概念,第二篇强调深度探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水、吸水器官、蒸腾作用、水分平衡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简介:本文提供两篇《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教学设计,第一篇为基础型,通过实验观察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植物吸水的器官、方式及蒸腾作用的动力机制;第二篇为拓展型,结合跨学科知识和项目式学习,深入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并设计节水栽培方案。两篇设计均注重科学探究与生活联系,体现差异化教学理念,落实生物学核心素养。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教学设计(精选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