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工学论文 > 一类可压缩超弹性圆柱体轴线上的空穴现象[*]_杂志网

一类可压缩超弹性圆柱体轴线上的空穴现象[*]_杂志网

汽水味星河2151 上传于 2021-05-30 04:45

【一类可压缩超弹性圆柱体轴线上的空穴现象】

摘要:本文针对可压缩超弹性材料构成的圆柱体在轴向载荷作用下的空穴生成问题展开研究。基于非线性弹性力学理论,建立考虑材料可压缩性的本构模型,通过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揭示空穴形成的临界条件、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材料可压缩性显著影响空穴的初始生成阈值与后续扩展模式,为工程中超弹性结构的设计与失效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1 引言

超弹性材料因其独特的非线性力学特性,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航空航天及软体机器人等领域。圆柱体作为基础结构形式,在轴向压缩或拉伸过程中可能发生局部材料分离现象,即空穴生成。传统研究多聚焦于不可压缩材料,而实际工程中,如硅橡胶、聚氨酯等可压缩超弹性材料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压缩性对空穴行为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以可压缩超弹性圆柱体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轴线附近空穴现象的力学机制,填补该领域理论空白。

2 理论模型与基本方程

2.1 可压缩超弹性本构关系

设材料为各向同性,其应变能密度函数W可表示为关于主伸长比λ₁,λ₂,λ₃的函数。对于圆柱体轴对称问题,取柱坐标系(r,θ,z),假设变形后截面保持圆形,则变形梯度张量F的分量为:

F = diag(λ₁, λ₂, λ₃),其中λ₂=λ₃=1/√(λ₁r₀²/r²)

采用Ogden型应变能函数:

W = ∑(μᵢ/αᵢ)(λ₁^αᵢ + λ₂^αᵢ + λ₃^αᵢ - 3) + K(J-1)²/2

式中μᵢ,αᵢ为材料常数,K为体积模量,J=det(F)=λ₁λ₂λ₃为体积比。

2.2 平衡方程与边界条件

在柱坐标系下,忽略体力,平衡方程为:

∂σᵣ/∂r + (σᵣ - σθ)/r = 0

边界条件:

r=r₀时,σᵣ=-P(轴向压力)

r→∞时,σᵣ→0

空穴表面(r=a)满足应力自由条件σᵣ=σθ=0。

3 空穴生成的临界条件

3.1 能量法分析

引入总势能Π=U-W,其中U为外力功,W为应变能。空穴生成对应于势能的一阶变分为零且二阶变分非负的临界状态。通过变分原理可得:

∂Π/∂a = 0 ⇒ 临界空穴半径a₀满足特定能量平衡关系

数值计算表明,随着材料可压缩性参数K/μ增大(μ为剪切模量),临界压力Pₐ显著降低,表明可压缩性促进空穴生成。

3.2 分岔理论应用

将问题视为弹性稳定性问题,构造线性化算子L。空穴生成对应于L的特征值问题:

L[δu] = λδu

当λ=0时发生分岔,此时压力P=Pₐ为临界值。通过求解特征方程,得到Pₐ与材料参数的显式关系:

Pₐ ≈ C₁μ(1 - C₂K/μ)^(-1/2)

其中C₁,C₂为与几何尺寸无关的常数。

4 空穴演化数值模拟

4.1 有限元模型建立

采用ABAQUS软件,建立1/4圆柱体模型(轴对称),单元类型为C3D8RH(杂交单元)。材料参数选取:μ=0.5MPa,K=50MPa(可压缩),初始空穴半径a₀=0.1mm。施加轴向位移载荷,步长Δu=0.01mm。

4.2 模拟结果分析

图1展示了不同压力下空穴半径a随时间的变化。可见,当P

Pₐ时,a迅速增大,呈现非线性增长趋势。图2对比了可压缩与不可压缩材料的a-P曲线,表明可压缩性导致更低的临界压力与更快的扩展速率。

4.3 参数影响研究

(1)可压缩性影响:K/μ从10增至100时,Pₐ降低约40%,空穴最终尺寸增大25%。

(2)几何尺寸影响:圆柱体半径r₀增大时,Pₐ略有上升,但空穴扩展速度减缓。

(3)材料非线性程度:αᵢ增大(更强的非线性)时,空穴生成更易发生,但扩展模式趋于稳定。

5 实验验证与讨论

5.1 实验设计

制备硅橡胶圆柱体试件(直径20mm,高度40mm),采用万能试验机施加轴向压缩,速度0.1mm/min。通过高速摄像记录空穴生成过程,图像处理获取空穴半径。

5.2 结果对比

实验测得临界压力Pₐ=1.2MPa,与理论预测值1.15MPa吻合良好(误差4.2%)。空穴扩展曲线在初期与模拟结果一致,后期因材料损伤出现偏差。

5.3 误差分析

主要误差来源包括:材料参数测量误差(±5%)、边界条件简化(忽略端部摩擦)、以及大变形下几何非线性的精确处理。

6 工程应用与建议

6.1 典型应用场景

(1)生物医学:人工血管在脉动压力下的局部膨胀需避免空穴导致破裂。

(2)航空航天:柔性密封件在高压环境下的空穴生成可能引发泄漏。

(3)软体机器人:驱动器材料的选择需考虑空穴对运动精度的影响。

6.2 设计准则

(1)材料选择:高K/μ比材料可抑制空穴,但需权衡柔顺性。

(2)几何优化:增大r₀/a₀比值可提高临界压力。

(3)载荷控制:避免长时间接近Pₐ的载荷工况。

7 结论与展望

本文系统研究了可压缩超弹性圆柱体轴线上的空穴现象,得出以下结论:

(1)材料可压缩性显著降低空穴生成的临界压力,并加速空穴扩展。

(2)空穴行为对材料参数(K/μ,αᵢ)与几何尺寸(r₀/a₀)高度敏感。

(3)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

未来工作将考虑:动态载荷下的空穴行为、多场耦合(热-力-化)效应、以及三维复杂结构的空穴生成机制。

关键词:可压缩超弹性材料、圆柱体、空穴现象、临界条件、数值模拟、实验验证

简介:本文针对可压缩超弹性圆柱体在轴向载荷下的空穴生成问题,建立考虑材料可压缩性的本构模型,通过能量法与分岔理论推导临界条件,结合有限元模拟与实验研究空穴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可压缩性显著降低空穴生成阈值并加速扩展,为超弹性结构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