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周报》
一、全球经济动态:复苏与分化并存
本周全球宏观经济呈现复苏与分化并行的特征。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延续温和扩张态势,二季度GDP环比折年率初值录得2.4%,较一季度有所回落但高于市场预期。消费端,6月零售销售环比增长0.2%,剔除汽车后增长0.4%,显示居民消费韧性仍存;工业产出环比上升0.4%,制造业PMI维持在48.5的收缩区间,但新订单指数回升至49.3,暗示需求端压力有所缓解。欧元区经济则陷入技术性衰退,二季度GDP环比下降0.1%,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其中德国、意大利等核心国家拖累明显。通胀方面,美国6月CPI同比上涨3.0%,核心CPI降至3.3%,均低于前值,显示通胀压力持续缓解;欧元区7月HICP初值同比上涨2.6%,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能源价格反弹是主要推手。
新兴市场方面,中国二季度GDP同比增长4.7%,较一季度放缓0.6个百分点,但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均好于预期,显示政策托底效果逐步显现。印度经济保持7%以上的高增长,制造业PMI升至58.3的近两年高位;巴西二季度GDP环比增长1.4%,农业和服务业表现强劲。地缘政治风险方面,中东局势持续紧张,红海航线运费较年初上涨超300%,全球供应链面临新一轮扰动。
二、国内经济:政策加力与结构转型
(一)需求端:消费与投资分化加剧
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较上月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零售增长1.6%,餐饮收入增长5.4%。分品类看,汽车、家电等耐用品消费增速放缓,而体育娱乐用品、通讯器材等升级类消费保持两位数增长。投资端,1-6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9.5%,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4%,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速达27.4%;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1%,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4.3%,但70城新房价格环比跌幅连续三个月收窄,显示市场底部特征。
(二)供给端:工业生产边际改善
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较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8%,其中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增速均超1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0%,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2.5%。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保持两位数增长。但企业利润压力仍存,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8.8%,其中私营企业利润降幅达23.0%。
(三)政策动态:财政货币协同发力
财政政策方面,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截至7月26日,新增专项债已发行1.8万亿元,占全年额度的46.2%,较去年同期加快12.8个百分点。货币政策保持宽松基调,7月22日央行宣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1.70%,随后1年期、5年期以上LPR均下调10个基点,这是年内第二次降息。此外,央行还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地方国企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
三、金融市场:波动率上升与资产重定价
(一)股票市场:结构性行情延续
本周A股市场先抑后扬,上证指数全周上涨0.37%,深证成指上涨0.89%,创业板指上涨1.97%。行业方面,电子、通信、电力设备等科技板块领涨,而银行、煤炭等传统权重股表现疲弱。北向资金全周净流入159.07亿元,为连续第二周净买入,其中沪股通净流入78.85亿元,深股通净流入80.22亿元。港股市场受外围波动影响,恒生指数全周下跌2.04%,但科技指数仅下跌0.27%,显示资金对成长股的偏好。
(二)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
本周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2.5个基点至2.19%,1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8个基点至1.53%,期限利差走阔至66个基点。信用债市场方面,AA+级3年期中票收益率下行5个基点至2.35%,但低评级城投债利差走阔10-15个基点,显示市场对地方债务风险的担忧仍在。可转债市场受正股带动,中证转债指数全周上涨0.72%,但个券分化明显,科技类转债表现优于传统行业。
(三)外汇市场:美元指数高位震荡
本周美元指数全周上涨0.24%至104.37,人民币汇率小幅贬值,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收于7.2689,较上周末贬值0.12%。欧元兑美元下跌0.35%至1.0873,英镑兑美元下跌0.18%至1.2923。日元兑美元延续弱势,全周下跌1.23%至156.85,日本央行干预预期升温。新兴市场货币方面,印度卢比、巴西雷亚尔分别贬值0.8%、1.2%,而人民币CFETS汇率指数上涨0.15%至99.71,显示对一篮子货币保持稳定。
四、大宗商品:供需博弈与价格分化
(一)能源:原油震荡、煤炭走强
本周国际油价先跌后涨,布伦特原油期货全周上涨0.8%至83.19美元/桶,WTI原油上涨1.2%至79.63美元/桶。供应端,OPEC+延续减产协议至2025年底,但利比亚、伊朗等国产量回升;需求端,美国夏季驾驶旺季汽油消费好于预期,但中国原油进口量同比下降10.8%。国内煤炭市场受高温天气推动,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涨至860元/吨,较上周末上涨30元/吨,电厂日耗持续处于高位。
(二)金属:铜价反弹、黄金创新高
本周LME铜价上涨2.1%至9150美元/吨,库存降至25.3万吨,为近三个月低位。供应端,智利Codelco公司旗下矿场罢工风险上升;需求端,中国6月铜材产量同比增长9.3%,电网投资加快带动线缆需求。黄金价格延续涨势,COMEX黄金期货全周上涨1.7%至2430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地缘政治风险、央行购金及美联储降息预期是主要推手。螺纹钢价格下跌1.2%至3450元/吨,库存去化速度放缓,淡季需求压力显现。
(三)农产品:生猪涨价、软商品承压
本周生猪价格加速上涨,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涨至19.2元/公斤,较上周末上涨4.9%,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三个月环比下降,供应收缩预期强化。软商品方面,郑棉主力合约下跌2.3%至14600元/吨,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全球棉花库存消费比升至83.5%;郑糖主力合约下跌1.8%至6100元/吨,巴西产区天气改善推动原糖价格回落。
五、下周关注:数据与事件交织
(一)经济数据:中美欧重点指标发布
下周将公布中国7月官方制造业PMI,市场预期为49.4,较上月持平;美国将发布6月PCE物价指数,核心PCE同比涨幅预计降至2.6%,为2021年3月以来最低;欧元区将公布7月CPI初值,市场预计同比涨幅将回升至2.7%。此外,美国7月ADP就业人数、中国7月进出口数据等也将陆续发布。
(二)政策事件:美联储议息会议来袭
7月31日美联储将召开7月FOMC会议,市场普遍预期将维持利率不变,但需关注会后声明及鲍威尔讲话对9月降息的暗示。国内方面,7月政治局会议可能对下半年经济政策作出部署,财政增量政策、房地产调控优化等是关注重点。此外,欧盟将于8月1日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终裁,可能引发贸易摩擦升级。
(三)市场风险:地缘政治与流动性
中东局势持续紧张,以色列与哈马斯停火谈判进展缓慢,红海航线运费可能进一步上涨。美国大选进入白热化阶段,特朗普与哈里斯的辩论表现可能影响市场风险偏好。流动性方面,8月将有4010亿元MLF到期,央行操作力度值得关注;美元指数若突破105关口,可能引发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压力。
关键词:全球经济复苏、国内政策加力、金融市场波动、大宗商品分化、美联储议息会议
内容简介:本文系统梳理了本周全球及国内宏观经济动态,指出发达经济体复苏分化、新兴市场增长稳健的特征。国内方面,消费投资分化、工业生产改善、政策协同发力成为主要线索。金融市场呈现股债汇商品多空交织,大宗商品供需博弈加剧。下周重点关注中美欧经济数据、美联储议息会议及地缘政治风险,提示市场需警惕流动性收紧与贸易摩擦升级的潜在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