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98例严重多处创伤的临床分析】创伤院前急救原则
摘要:本文通过对98例严重多处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创伤院前急救的原则及实施要点。研究结果显示,遵循科学的院前急救原则,如快速评估与处理、优先处理致命伤、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等,对提高严重多处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严重多处创伤、院前急救、急救原则、临床分析
一、引言
严重多处创伤是指机体在单一创伤因素作用下,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严重损伤,其中至少有一处损伤可危及生命。这类创伤病情复杂、变化快、死亡率高,对院前急救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院前急救作为创伤救治的第一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因此,探讨创伤院前急救的原则及实施要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接诊的98例严重多处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严重多处创伤的诊断标准;有完整的院前急救资料。排除标准:院前已死亡的患者;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二)研究方法
对98例严重多处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创伤原因、创伤部位、院前急救措施、转运情况等。统计患者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死亡率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三、结果
(一)患者基本情况
98例患者中,男性72例,女性26例;年龄18 - 65岁,平均(38.5±10.2)岁。创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48例,占48.98%)、高处坠落(22例,占22.45%)、暴力打击(18例,占18.37%)、其他(10例,占10.20%)。
(二)创伤部位分布
患者创伤部位涉及头颈部、胸部、腹部、四肢等多个部位。其中,头部创伤32例,胸部创伤28例,腹部创伤20例,四肢创伤18例。多部位同时受伤的情况较为常见,如头胸部联合创伤、胸腹部联合创伤等。
(三)院前急救措施及效果
1. 快速评估与处理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创伤部位等进行评估。对于意识不清、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采用加压包扎、止血带等方法进行止血。本组患者中,85例在现场进行了有效的止血处理,止血成功率达86.73%。
2. 优先处理致命伤
根据创伤的严重程度和危及生命的程度,优先处理可能危及生命的创伤。如对于胸部创伤导致的气胸、血胸,及时进行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对于腹部创伤导致的内脏出血,尽快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并做好手术准备。本组患者中,30例胸部创伤患者进行了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20例腹部创伤患者进行了快速补液和术前准备。
3.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对于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给予吸氧、气管插管等支持治疗;对于血压过低的患者,加快输液速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本组患者中,70例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占71.43%。
4. 合理转运
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尽快将患者转运至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转运过程中,保持患者体位正确,固定好各种管道,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本组患者中,95例患者顺利转运至医院,转运成功率达96.94%。
(四)预后情况
98例患者中,82例救治成功,成功率为83.67%;16例死亡,死亡率为16.33%。死亡原因主要为严重颅脑损伤、失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四、讨论
(一)创伤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严重多处创伤患者病情危急,院前急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环节。及时的院前急救措施可以稳定患者的病情,为后续的医院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研究表明,有效的院前急救可以显著降低严重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二)创伤院前急救的原则
1. 快速反应原则
急救人员应在接到求救电话后尽快到达现场,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快速反应可以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在本研究中,急救人员平均到达现场时间为8 - 10分钟,为患者的救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2. 先救命后治伤原则
对于严重多处创伤患者,应优先处理可能危及生命的创伤,如心跳呼吸骤停、大出血、气胸等。只有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其他创伤的处理。例如,对于胸部创伤导致的气胸,如果不及时进行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患者可能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3. 全面评估与个体化治疗原则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创伤部位、严重程度、合并症等。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急救方案。不同患者的创伤情况和身体状况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4. 动态监测原则
在院前急救和转运过程中,应持续动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病情恶化。例如,在转运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影响院前急救效果的因素
1. 急救人员素质
急救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院前急救的效果。急救人员应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急救技能。定期对急救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
2. 急救设备与药品
完善的急救设备和充足的急救药品是开展院前急救的保障。急救车应配备必要的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急救药品等。定期对急救设备和药品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3. 公众急救意识
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对于严重多处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也非常重要。公众应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在遇到创伤事故时,能够及时进行正确的现场急救,为专业急救人员的到来争取时间。
五、结论
通过对98例严重多处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遵循科学的院前急救原则,如快速评估与处理、优先处理致命伤、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合理转运等,对提高严重多处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提高急救人员素质、完善急救设备与药品、提高公众急救意识也是改善院前急救效果的关键因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进一步加强院前急救体系的建设,提高院前急救水平,为严重多处创伤患者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救治。
关键词:严重多处创伤、院前急救、急救原则、快速评估、优先处理致命伤、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合理转运、急救人员素质、急救设备、公众急救意识
简介:本文对98例严重多处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阐述了创伤院前急救的重要性,详细探讨了创伤院前急救的原则,包括快速反应、先救命后治伤、全面评估与个体化治疗、动态监测等,并分析了影响院前急救效果的因素,如急救人员素质、急救设备与药品、公众急救意识等,旨在为提高严重多处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水平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