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化学教案 > 7.5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精选12篇)

7.5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精选12篇)

陈坤 上传于 2022-10-27 07:50

7.5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精选12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溶液组成的三种主要表示方法(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应用场景;理解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根据实验数据或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进行溶液组成的定量描述。

2. 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公式推导和习题训练,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计量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从实验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的综合素养。

3. 情感目标:通过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定量研究的严谨性;认识化学知识在工业生产、医药制备、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与计算公式;不同浓度表示方法之间的换算关系;根据题目条件选择合适表示方法的能力。

2. 难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中溶质物质的量的确定(如气体溶质、结晶水合物);体积分数计算中溶液体积的测量与单位换算;复杂情境下多步骤浓度计算的逻辑梳理。

三、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通过工业配制消毒液、实验室配制标准溶液等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选择依据。

2. 公式推导法:以质量分数为例,从定义出发推导计算公式,并类比推广至体积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强化公式来源的理解。

3. 习题训练法:精选12篇典型习题(涵盖基础计算、单位换算、综合应用等类型),通过“一题多解”“多题一解”训练提升解题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展示图片:实验室配制不同浓度盐酸溶液、医院输液瓶标签(标注葡萄糖质量分数)、汽车防冻液说明书(标注乙二醇体积分数)。

提问:为什么同一物质在不同场景下需要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浓度?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多样性需求。

(二)新课讲授(30分钟)

1. 质量分数(w%)

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公式:w% = (m溶质 / m溶液) × 100%。

案例: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100g,需氯化钠5g、水95g。

注意事项: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结晶水合物(如CuSO₄·5H₂O)作溶质时,需计算无水物的质量。

2. 体积分数(φ%)

定义:溶质体积与溶液体积之比,公式:φ% = (V溶质 / V溶液) × 100%。

案例:医用酒精体积分数为75%,表示100mL酒精溶液中含乙醇75mL。

注意事项:适用于溶质为液体且与溶剂不反应的情况(如乙醇-水);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需实际测量)。

3. 物质的量浓度(c)

定义: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公式:c = n溶质 / V溶液(单位:mol/L)。

案例:配制0.1mol/L的NaOH溶液500mL,需NaOH固体2.0g。

注意事项:溶质物质的量的计算(n = m/M或n = V气体/Vm);溶液体积需用容量瓶定容至指定刻度。

(三)方法对比与换算(15分钟)

1. 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推导公式:c = (1000ρw%) / M(ρ为溶液密度,单位g/mL;M为溶质摩尔质量)。

案例:已知98%浓硫酸密度为1.84g/mL,计算其物质的量浓度。

2. 体积分数与质量分数的换算

适用场景:溶质为液体且密度已知时,通过ρ溶质和ρ溶液进行换算。

案例:已知乙醇密度为0.79g/mL,水密度为1.00g/mL,计算75%体积分数乙醇溶液的质量分数。

(四)习题精选与解析(40分钟)

精选12篇习题,按难度分为基础题(4篇)、进阶题(4篇)、综合题(4篇)。

基础题示例:

题1:配制20%的硫酸溶液500g,需浓硫酸(密度1.84g/mL,质量分数98%)多少毫升?

解析:先计算所需纯硫酸质量(500g×20%=100g),再通过浓硫酸质量分数计算所需浓硫酸质量(100g/98%≈102.04g),最后换算为体积(102.04g/1.84g/mL≈55.5mL)。

进阶题示例:

题2:将标准状况下11.2L HCl气体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求其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先计算HCl物质的量(11.2L/22.4L/mol=0.5mol),再除以溶液体积(0.5L)得浓度(1mol/L)。

综合题示例:

题3:某盐酸溶液密度为1.19g/mL,质量分数为36.5%,求其物质的量浓度;若将该盐酸稀释至体积分数为20%,求稀释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解析:第一步用换算公式c=(1000×1.19×36.5%)/36.5=11.9mol/L;第二步设稀释后溶液质量为100g,则HCl质量为20g,原溶液质量=20g/36.5%≈54.8g,需加水质量=100g-54.8g=45.2g,稀释后质量分数=20g/100g×100%=20%(此步为简化模型,实际需考虑体积变化)。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总结三种浓度表示方法的定义、公式及适用场景。

2. 强调公式推导中“溶质质量/物质的量”“溶液体积”的关键作用。

3. 提醒单位换算(如mL→L、g→kg)和密度应用的常见错误。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教材PXX页习题1-5题(基础计算)。

2. 选做题:查阅资料,说明工业上如何通过质量分数控制硫酸生产浓度。

3. 实践题:用食盐和水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盐水100g,记录实验步骤并计算所需食盐质量。

五、板书设计

7.5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1. 质量分数(w%)

公式:w% = (m溶质 / m溶液) × 100%

案例:5% NaCl溶液(5g NaCl + 95g H₂O)

2. 体积分数(φ%)

公式:φ% = (V溶质 / V溶液) × 100%

案例:75%乙醇溶液(75mL C₂H₅OH + 25mL H₂O)

3. 物质的量浓度(c)

公式:c = n溶质 / V溶液(mol/L)

案例:0.1mol/L NaOH溶液(2.0g NaOH定容至500mL)

4. 换算关系

c = (1000ρw%) / M

体积分数↔质量分数(需密度数据)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案例导入、公式推导、习题训练三个环节,系统梳理了溶液组成的三种表示方法。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中“溶质物质的量”的计算(尤其是气体溶质和结晶水合物)存在困惑,后续需加强专项训练。习题解析环节采用“一题多解”策略,有效提升了学生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建议增加实验操作环节(如配制一定浓度溶液),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关键词:溶液组成、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公式推导、单位换算、习题训练、结晶水合物气体溶质密度应用、工业案例、教学反思

简介:本文围绕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展开系统教学,涵盖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公式、案例及换算关系。通过12篇精选习题训练,结合工业案例与实验操作,解决学生在溶质物质的量计算、单位换算、复杂情境逻辑梳理中的难点,提升化学定量研究能力。

《7.5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精选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