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标题】第9课 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通用2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革的背景、表现及影响,掌握铁器牛耕技术推广、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等核心内容,培养历史时空观念与史料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文献解读、图表分析、小组讨论,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历史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培养开放包容的改革意识与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铁器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瓦解与土地私有制确立、工商业发展与货币流通。
难点:经济变革与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变革的互动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通用2篇可合并为1个完整教学单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农业与土地制度的变革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展示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考古发现图片(如河南新郑铁器、河北平山牛耕模型),提问:“这些工具的出现如何改变古代社会?”引导学生思考技术进步对生产方式的颠覆性影响。
二、铁器牛耕的推广与社会生产力飞跃(15分钟)
1. 技术传播路径:结合《史记·河渠书》记载,说明春秋时期铁器从中原向周边扩散,战国时普及全国;牛耕技术由北方牧区传入农耕区,形成“二牛三人”耕作模式。
2. 生产力提升表现:通过数据对比(如单位面积产量增长30%-50%)、开垦荒地规模扩大(如楚国“方城之外,皆为楚地”),分析技术革新对农业产出的直接推动。
3. 小组活动:分组讨论“铁器牛耕如何改变农民生活”,结合《齐民要术》引文,总结“男耕女织”小农经济模式的形成。
三、井田制的瓦解与土地私有制确立(20分钟)
1. 井田制崩溃原因:
(1)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使“公田”耕作效率提升,但农民更愿开垦“私田”;
(2)战争频繁:诸侯争霸导致人口流动,井田制“千耦其耘”模式难以维持;
(3)税制改革:鲁国“初税亩”(前594年)承认私田合法性,按亩征税打破“公田-私田”界限。
2. 土地私有制表现:
(1)法律确认: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以法令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2)交易活跃:战国墓葬出土的“地契”竹简(如云梦秦简)证明土地买卖普遍化;
(3)阶级分化: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兼并土地崛起,自耕农成为小农经济主体。
3. 案例分析:以楚国“封邑制”向“郡县制”转变为例,说明土地制度变革如何推动中央集权加强。
四、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农业变革的逻辑链条:技术进步→生产力提升→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阶级关系重组→政治制度变革。
第二课时:工商业繁荣与货币经济兴起
一、手工业技术的突破(15分钟)
1. 冶铁业:展示战国铁器(如燕下都铁剑)的含碳量分析数据,说明“块炼铁”向“生铁铸铁”技术转型,推动农具、兵器大规模生产。
2. 纺织业:结合《考工记》记载,分析齐国“三服官”织造技术(如提花机),证明丝织品成为重要贸易商品。
3. 青铜铸造:通过曾侯乙墓编钟的音律精度,说明失蜡法铸造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二、商业发展与城市兴起(20分钟)
1. 商业中心形成:
(1)国内市场:列国都城(如临淄、邯郸)成为区域性商业中心,人口超10万;
(2)国际贸易:中原与草原的“马市”交易(如赵国代郡)、与南方的“珠玉市”贸易(如楚国郢都)。
2. 货币体系演变:
(1)布币(农具形)、刀币(兵器形)、圜钱(圆形方孔)的流通区域差异;
(2)秦国“半两钱”统一货币的历史意义:促进经济交流,为后世币制奠定基础。
3. 商人阶层崛起:
(1)范蠡“三致千金”、白圭“人弃我取”的商业思想;
(2)吕不韦“奇货可居”的政治投机,反映商人势力对政治的影响。
三、经济变革的影响(15分钟)
1. 政治层面: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世卿世禄制,推动各国变法(如商鞅变法“军功授爵”);
2. 思想层面:法家“重农抑商”政策与儒家“惠民”思想的冲突,反映不同阶级利益诉求;
3. 社会层面:自耕农破产与流民问题加剧,为秦末农民战争埋下伏笔。
四、课堂活动(10分钟)
角色扮演:分组模拟“战国商人”“自耕农”“新兴地主”三类角色,讨论经济变革对各自生活的影响,教师总结阶级关系重组的历史必然性。
【课后作业】
1. 基础题:绘制春秋战国经济变革思维导图,标注技术、制度、阶级、思想四者关系;
2. 拓展题:对比同时期古希腊经济模式,分析中国“小农经济”与“城邦经济”的差异;
3. 实践题:调查本地博物馆的战国文物,撰写《从文物看经济变革》小论文。
【板书设计】
第9课 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
一、农业变革:铁器牛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
二、工商业发展:手工业突破→商业中心→货币统一
三、社会影响:阶级重组→政治变革→思想冲突
【教学反思】
通过史料分析与角色扮演,学生能直观理解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但需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变革推动力”与“变革结果”,避免简单因果论。
关键词:春秋战国、铁器牛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工商业发展、货币经济、小农经济、阶级分化、商鞅变法
简介:本教案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革为核心,系统梳理铁器牛耕推广、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工商业繁荣与货币经济兴起等历史进程,通过史料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揭示经济变革对政治制度、阶级关系、思想文化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