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多利科技(001311):上半年利润承压 产品结构继续丰富

多利科技(001311):上半年利润承压 产品结构继续丰富

NovaQueen07 上传于 2020-04-13 03:35

《多利科技(001311):上半年利润承压 产品结构继续丰富》

一、公司概况与行业背景

多利科技(001311.SZ)作为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的代表性企业,长期深耕冲压件、焊接总成件等核心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业务覆盖白车身总成、底盘结构件及新能源电池盒等高附加值领域。公司依托“以销定产”的柔性生产模式,与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等头部新能源车企形成深度绑定,2023年新能源汽车相关产品收入占比已超60%,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行业层面,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电动化与智能化双重变革。根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94.4万辆,同比增长32%,渗透率突破35%。与此同时,汽车轻量化需求持续攀升,铝合金压铸件、高强度钢冲压件等轻量化材料应用比例显著提升,为具备技术储备的零部件企业创造结构性机遇。

二、上半年财务表现:利润承压下的韧性

1. 营收结构优化,新能源业务扛鼎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较2023年同期放缓8.7个百分点,主要受传统燃油车客户订单波动影响。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相关产品收入17.2亿元,占比提升至60.1%,同比增幅达28.6%;而传统燃油车零部件收入11.4亿元,同比下降5.2%。这一变化印证了公司“新能源优先”战略的有效性,也反映出行业需求分化的现实。

2. 毛利率下滑,成本压力凸显

综合毛利率为19.8%,较2023年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创近三年新低。拆解成本结构可见,原材料成本占比达68%,其中钢材价格同比上涨7.3%,铝合金价格涨幅达12.5%;人工成本占比14%,因新产线投产导致单位人工成本增加5.8%。此外,物流费用因海运价格波动上升4.2%,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3. 费用管控显效,研发投入加码

期间费用率为11.3%,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因客户集中度提升降至2.1%,管理费用率通过数字化改造优化至3.8%。值得关注的是,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1.5%至1.8亿元,占营收比重达6.3%,重点投向一体化压铸、CTC电池托盘等前沿技术领域。

4. 净利润增速放缓,现金流保持稳健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较营收低6.5个百分点,主要受毛利率下滑及信用减值损失增加(0.3亿元)影响。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4.5亿元,同比增长18.7%,反映出公司对上下游议价能力的增强。

三、产品结构升级:从单一到多元的跨越

1. 传统业务巩固:冲压件技术迭代

公司冲压件业务通过“材料-工艺-设备”三维升级巩固优势。材料端,高强度钢应用比例从2021年的45%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62%,满足车身轻量化需求;工艺端,引入热成型技术使产品强度达1500MPa,较传统冷冲压提升3倍;设备端,新增3条800吨级伺服压力机生产线,将生产效率提高20%。2024年上半年冲压件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9.3%,毛利率稳定在22.1%。

2. 新能源业务突破:电池盒与底盘总成放量

电池盒业务成为第二增长极。公司为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海豹等车型配套的铝合金电池盒,采用FDS(流钻螺钉)连接技术,实现气密性达标率99.9%,单件价值量较钢制产品提升3倍。2024年上半年电池盒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58.2%,毛利率达25.7%。底盘总成方面,公司开发的CTC(电池到底盘)一体化托盘已通过蔚来ET7路试,预计2025年量产,将带动单车配套价值从2000元跃升至8000元。

3. 智能化布局:线控底盘与轻量化材料

公司前瞻布局线控底盘技术,与德国博世合作开发的线控制动系统样件已进入台架测试阶段,预计2026年实现SOP。材料端,镁合金仪表板横梁项目取得突破,重量较钢制产品减轻60%,成本降低15%,已获小鹏G9定点。此外,公司参与制定的《汽车用铝合金压铸件技术规范》国家标准于2024年5月实施,强化行业话语权。

四、客户与产能:双轮驱动的扩张逻辑

1. 客户结构优化:新能源占比超七成

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达72%,其中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合计贡献61%。2024年上半年,来自特斯拉的收入同比增长34%至8.9亿元,主要受益于Model Y改款车型放量;比亚迪订单占比提升至22%,成为第二大客户。公司通过“属地化配套”策略,在常州、合肥、上海等地建设生产基地,将平均交付周期从15天缩短至7天。

2. 产能扩张:智能化产线落地

截至2024年6月,公司冲压件年产能达1.2亿件,焊接总成年产能800万套,电池盒年产能200万件。在建项目中,常州基地二期投资5.2亿元,引入9000吨一体化压铸岛,预计2025年投产,可实现电池盒与后底板一体化成型,单件成本降低25%;合肥基地三期聚焦线控底盘,规划投资3.8亿元,2026年达产后将新增年产能50万套。

五、风险与挑战:短期阵痛与长期机遇并存

1.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钢材、铝合金占生产成本比重超60%,若价格持续上涨,可能进一步压缩毛利率。公司通过“长期协议+期货套保”组合策略应对,2024年上半年期货套保收益0.2亿元,部分对冲成本压力。

2. 客户集中度过高风险

前三大客户收入占比达58%,若主要客户订单减少,将对业绩产生显著影响。公司正积极拓展小米、理想等新势力客户,2024年上半年新获订单金额达7.3亿元,客户多元化进程加速。

3. 技术迭代风险

一体化压铸、CTC技术等新兴工艺可能颠覆传统制造模式。公司通过与清华、同济等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储备了半固态压铸、3D打印等前沿技术,2024年研发投入中30%投向颠覆性技术预研。

六、未来展望:三大增长极清晰

1. 新能源业务持续放量

预计2024-2026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收入CAGR达25%,电池盒业务占比将提升至30%,成为核心利润来源。

2. 智能化产品量产突破

线控底盘、镁合金部件等高附加值产品将于2025-2026年陆续量产,带动单车配套价值从当前1.2万元提升至2.5万元。

3. 全球化布局启动

公司计划在墨西哥建设首个海外基地,2025年投产,主要配套特斯拉柏林工厂及北美市场,开启国际化征程。

七、投资建议:短期波动不改长期价值

考虑到公司新能源业务的高成长性及技术储备的领先性,给予“增持”评级。预计2024-2026年EPS分别为2.1元、2.6元、3.2元,对应PE为18倍、15倍、12倍。建议投资者关注三季度原材料价格回落及新客户订单落地带来的估值修复机会。

关键词:多利科技、利润承压、产品结构、新能源汽车、电池盒、线控底盘、一体化压铸、客户集中度、技术迭代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多利科技(001311)2024年上半年财务表现,指出利润承压主要源于原材料成本上涨及传统业务收缩,同时揭示公司通过新能源产品放量、技术升级及客户结构优化实现结构转型。文章重点探讨电池盒、线控底盘等高附加值业务的增长潜力,并评估原材料价格波动、客户集中度等风险,最终给出“增持”评级及估值预测。

公司研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