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工作计划 > 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集锦(通用30篇)

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集锦(通用30篇)

自成一家 上传于 2020-12-30 19:07

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集锦(通用30篇)

一、计划总纲

本教学计划集锦围绕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上册内容设计,覆盖1-3年级学段,以培养学生基础道德认知、生活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为核心目标。计划整合30篇典型教学方案,涵盖家庭伦理、校园规则、社区参与、环境保护等主题模块,结合认知发展理论与社会学习理论,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课程体系。每篇计划包含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活动设计、评价机制及资源支持五部分,强调体验式学习与行为转化,注重将品德教育融入生活场景。

二、分年级教学框架

(一)一年级教学计划(10篇)

1. 主题:我的家庭树

目标:认识家庭成员关系,理解"家"的情感意义

活动:绘制家庭树手工作品,开展"家庭故事分享会"

评价:观察学生参与家庭活动的主动性

2. 主题:校园安全小卫士

目标:掌握课间活动安全规则,识别危险行为

活动:安全情景剧表演,制作安全提示卡

资源:校园安全动画视频

3. 主题:我会整理书包

目标: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建立物品管理意识

活动:书包整理竞赛,设计分类标签

评价:日常行为观察记录

4. 主题:礼貌用语我会用

目标:掌握基本社交礼仪,形成文明习惯

活动:礼仪情景模拟,制作礼貌用语卡

5. 主题:爱护花草树木

目标:建立初步环保意识,理解生命价值

活动:校园植物观察,种植小盆栽

(二)二年级教学计划(10篇)

1. 主题:班级规则我制定

目标:理解规则必要性,培养民主参与意识

活动:小组讨论制定班规,规则执行监督岗

2. 主题:节约从我做起

目标:建立资源保护意识,实践节约行为

活动:水资源使用调查,旧物改造手工

3. 主题:帮助他人真快乐

目标:体验助人情感,培养同理心

活动:社区助老服务,互助日记记录

4. 主题:传统游戏我会玩

目标:传承民俗文化,增强文化认同

活动:跳房子比赛,制作传统玩具

5. 主题:时间管理小能手

目标:建立时间观念,规划日常作息

活动:制作时间沙漏,设计作息表

(三)三年级教学计划(10篇)

1. 主题:网络文明小使者

目标:正确认识网络影响,培养信息素养

活动:网络利弊辩论赛,设计文明上网公约

2. 主题:职业初体验

目标:了解社会分工,树立职业理想

活动:职业角色扮演,家长职业访谈

3. 主题:消费小管家

目标:建立合理消费观,掌握基础理财

活动:模拟超市购物,制作消费记录表

4. 主题:社区环境我守护

目标:增强公民责任感,参与社区建设

活动:社区垃圾分类调研,环保宣传画创作

5. 主题:情绪管理大师

目标:识别情绪类型,掌握调节方法

活动:情绪脸谱制作,情绪调节策略分享

三、实施策略

(一)课程整合策略

1. 主题式单元设计:将零散知识点整合为"家庭-学校-社区"三级主题模块

2. 跨学科融合:结合语文写作(日记记录)、美术创作(手工作品)、数学统计(调查数据)等学科能力

3. 季节性主题延伸:春季开展"植物成长"观察,冬季组织"温暖传递"活动

(二)教学方法创新

1. 情境教学法:创设"超市购物""社区服务"等真实场景

2. 项目式学习:以"设计班级公约""策划环保活动"为驱动任务

3. 数字化工具应用:使用班级优化大师进行行为评价,利用VR技术体验职业场景

(三)评价机制优化

1. 过程性评价:建立"品德成长档案袋",收录活动照片、作品、反思日记

2. 多主体评价:引入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反馈三维评价体系

3. 表现性评价:设计"文明礼仪星级榜""环保小卫士勋章"等激励制度

四、资源支持体系

(一)教材资源开发

1. 校本教材编写: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发《XX地区传统美德故事集》

2. 案例资源库建设:收集整理300个典型生活情境案例

3. 多媒体资源包:制作动画微课20节,开发AR互动程序5个

(二)师资培训计划

1. 每月开展1次教学研讨,聚焦"生活化教学策略"主题

2. 组织教师参观德育示范校,学习优秀经验

3. 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展"儿童行为观察与引导"专题讲座

(三)家校社协同机制

1. 定期举办"家长德育课堂",传授家庭教养方法

2. 建立社区实践基地,与图书馆、消防队等单位合作

3. 开发"家庭德育任务卡",设计亲子共读、家务分工等任务

五、典型案例示范

案例1:"小鬼当家"主题周

实施流程:

1. 前期准备:发放家庭任务卡,明确每日家务要求

2. 过程记录:拍摄家务劳动视频,填写实践日志

3. 成果展示:举办"家务小能手"擂台赛,评选最佳家庭

4. 反思提升:开展"当家心得"主题班会,制定改进计划

效果评估:90%学生掌握3项以上生活技能,85%家庭反馈亲子关系改善

案例2:"文明交通"情景剧

实施要点:

1. 剧本创作:学生分组编写交通违规情景剧本

2. 角色扮演:模拟行人、司机、交警等不同角色

3. 专家点评:邀请交警大队人员进行专业指导

4. 延伸活动:设计交通安全手抄报,开展校园劝导

成果展示:形成校本剧目5个,获区级德育创新奖

六、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1. 将品德教学纳入教师考核体系,占绩效15%权重

2. 设立品德教育专项经费,每年不低于生均50元

3. 建立教学事故问责制,规范课程实施流程

(二)时间管理

1. 每周安排2课时正课+1课时活动课

2. 利用晨会、班队会进行碎片化教育

3. 每月最后周五定为"品德实践日"

(三)风险防控

1. 校外活动实行"双教师"陪同制

2. 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掌握特殊体质情况

3. 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安全演练

七、预期成果

1. 学生层面:形成良好行为习惯,90%学生达到课程目标要求

2. 教师层面:培养市级德育骨干教师3名,形成典型课例20节

3. 学校层面:创建市级品德教育示范校,相关成果获省级奖励

4. 社会层面: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可复制推广模式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教学分年级计划主题式设计体验式学习、家校社协同、过程性评价、资源开发、典型案例

简介:本文系统构建小学《品德与生活》上册教学计划体系,涵盖1-3年级30个主题模块,提出主题式课程整合、跨学科融合、数字化教学等创新策略,配套资源开发、师资培训、家校社协同等保障措施,通过典型案例示范和多元化评价体系,旨在培养学生道德认知、生活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品德教育实施模式。

《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集锦(通用3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