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索通发展(603612):预焙阳极涨价 增厚利润 锂电材料进入收获期

索通发展(603612):预焙阳极涨价 增厚利润 锂电材料进入收获期

SkyDragon 上传于 2024-07-29 19:30

《索通发展(603612):预焙阳极涨价 增厚利润 锂电材料进入收获期》

一、公司概况:预焙阳极龙头的转型与突破

索通发展(603612.SH)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预焙阳极行业龙头企业,全球市占率超15%。公司以“预焙阳极+锂电负极”双轮驱动战略为核心,通过纵向整合(原材料自供率超80%)与横向拓展(锂电材料产能布局),形成从石油焦采购到高端碳材料生产的完整产业链。2023年,公司预焙阳极产能达252万吨,稳居全球第一;锂电负极材料产能突破5万吨,进入规模化收获阶段。

二、预焙阳极:行业景气上行,价格弹性释放

(一)供需格局优化驱动价格上行

2023年以来,全球铝业复苏带动预焙阳极需求增长。国内电解铝产能受“双碳”政策约束,但海外产能(如印尼、印度)加速释放,2023年全球电解铝产量同比增长3.2%,推动预焙阳极需求量提升至1900万吨。供给端,行业CR5集中度达45%,索通发展以252万吨产能占国内市场的28%,龙头议价能力显著增强。

价格方面,2023年Q3预焙阳极均价达5200元/吨,同比上涨22%,较2022年低点(3800元/吨)反弹37%。成本端,石油焦占预焙阳极成本的65%,2023年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导致石油焦价格先抑后扬,但公司通过长协锁价(占比超60%)和海外矿山参股(如几内亚铝土矿项目)有效平滑成本波动。

(二)盈利弹性测算:量价齐升增厚利润

以2023年数据测算,预焙阳极单吨毛利从2022年的450元提升至820元,毛利率从12%升至16%。若2024年价格维持5000元/吨(中性假设),公司预焙阳极板块净利润可达12亿元,同比增幅超50%。此外,公司通过“以铝代钢”轻量化技术(单吨阳极耗电量下降8%)和循环利用体系(残极回收率超95%),进一步降低单位成本。

三、锂电材料:第二增长曲线进入收获期

(一)负极材料:技术迭代与产能释放并行

公司锂电负极业务聚焦高端人造石墨领域,2023年产能达5万吨,2024年规划扩至10万吨。技术路径上,公司突破第三代连续石墨化技术,单吨电耗从1.2万度降至0.8万度,成本较行业平均低15%。客户结构方面,已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电池厂供应链,2023年H1负极材料收入占比提升至18%,毛利率达28%(高于行业平均22%)。

(二)硅基负极:前瞻布局打开成长空间

公司投资3亿元建设硅基负极中试线,预计2024年量产。硅基负极理论比容量达4200mAh/g(石墨的10倍),是4680电池和固态电池的关键材料。目前行业处于产业化前期,贝特瑞、杉杉股份等企业产能合计不足2万吨,公司凭借预焙阳极工艺积累的碳包覆技术,有望在硅碳复合材料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四、财务分析:盈利修复与现金流改善

(一)收入结构优化:双主业协同效应显现

2023年Q3,公司实现营收45.2亿元,同比增长12%;归母净利润3.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其中,预焙阳极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85%降至72%,锂电材料收入占比从8%升至18%,业务多元化降低周期波动风险。

(二)现金流改善:经营性净现金流创新高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达8.2亿元,同比增长200%,主要得益于预焙阳极价格上行带来的预收款增加(合同负债同比增长45%)。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62%降至58%,财务费用同比下降18%,资本结构持续优化。

五、竞争壁垒:技术、成本与渠道三重优势

(一)技术壁垒:低碳工艺引领行业

公司自主研发的“预焙阳极余热发电技术”将单吨能耗降低15%,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锂电负极方面,公司掌握“针状焦改性-颗粒整形-碳包覆”全流程核心技术,产品一致性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二)成本壁垒:纵向一体化降本

公司通过控股山东创新集团(石油焦年采购量超200万吨)和参股几内亚铝土矿项目,实现原材料自供率超80%。物流端,依托天津港、连云港自有码头,降低运输成本约120元/吨。

(三)渠道壁垒:绑定头部客户

预焙阳极领域,公司与中铝、魏桥铝电等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占比超60%);锂电负极领域,进入全球前十大电池厂供应链,2023年海外客户收入占比提升至25%。

六、风险因素与投资建议

(一)风险因素

1. 电解铝产能政策收紧导致需求下滑;2. 石油焦价格大幅波动;3. 锂电负极技术迭代风险。

(二)投资建议

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亿、7.8亿、10.5亿元,对应PE为18X、12X、9X。采用分部估值法,预焙阳极业务给予15X PE,锂电材料业务给予30X PE,目标市值150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七、未来展望:碳材料平台型公司雏形已现

公司规划2025年形成“300万吨预焙阳极+20万吨锂电材料”产能布局,并延伸至碳纤维、石墨烯等前沿领域。通过技术迭代(如第四代连续石墨化)和全球化布局(东南亚基地建设),有望实现从周期品到成长品的价值重估。

关键词:索通发展、预焙阳极、锂电负极、硅基负极价格弹性双轮驱动、技术壁垒、成本优势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索通发展作为预焙阳极龙头的转型路径,重点探讨预焙阳极价格上行带来的盈利弹性及锂电材料业务的成长潜力。公司通过技术迭代、纵向一体化和客户绑定构建核心壁垒,未来有望成为碳材料平台型公司。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研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