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案-上学多么好(精选2篇)
第一篇教案设计:上学是成长的阶梯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引导学生理解上学对个人成长、社会适应的积极作用,明确"上学多么好"的核心内涵。
2.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培养珍惜学习机会、积极面对困难的价值观。
3. 行为目标: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学会用积极心态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上学对个人发展的多维价值(知识获取、社交能力、人格塑造)。
难点:引导学生将抽象的"上学好"转化为具体行为动力,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法(真实学生故事)、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播放短视频《山区孩子的上学路》:镜头跟随云南某小学学生翻山越岭、划船过河的上学场景,配以旁白"他们走了两小时山路,只为坐进教室"。提问:"如果让你每天这样上学,你会放弃吗?为什么他们坚持?"引发学生对"上学意义"的初步思考。
(二)新知探究(20分钟)
1. 案例分析:小明的转变
呈现文字案例:"小明曾因数学不及格哭闹不想上学,班主任带他参加'校园职业体验日',在图书馆整理书籍时发现自己的分类错误被同学指出,他主动请教方法,最终成为班级图书管理员。现在他说:'上学让我知道,不会的问题可以问,问完就会了。'"
提问:"上学给小明带来了哪些改变?这些改变对他未来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总结:上学是解决问题、提升能力的途径。
2. 小组讨论:上学能学到什么?
分组讨论并记录关键词(知识、朋友、规则、兴趣、挫折承受力等),每组派代表用"上学让我……"句式分享。教师总结:上学不仅是学课本,更是学做人、学合作、学面对困难。
3. 情景模拟:如果不上学……
角色扮演:A组扮演"10岁辍学帮父母卖菜的小刚",B组扮演"坚持上学的小强",5年后两人对话。通过对比语言、表情、未来规划的差异,直观呈现上学对人生轨迹的影响。
(三)巩固提升(15分钟)
1. 绘制"上学收获树":学生在纸上画一棵树,树枝上填写通过上学获得的具体收获(如"认识5个好朋友""学会背20首古诗"),树根处写"坚持上学的理由"。
2. 分享环节:邀请3-4名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每个人的树都不一样,但共同点是——上学让我们的生命更丰富。"
(四)总结延伸(5分钟)
播放歌曲《上学歌》片段,教师总结:"上学是打开世界的钥匙,是成长的阶梯。今天我们讨论的'好',不是没有困难的好,而是即使有困难,也值得坚持的好。"布置课后任务:采访一位长辈,了解他们上学时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第二篇教案设计:上学是幸福的权利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对比不同地区儿童的受教育情况,理解上学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也是社会责任。
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学习机会的珍惜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3. 行为目标:鼓励学生制定学期目标,用实际行动践行"好好上学"的承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受教育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城乡差异、性别差异)。
难点:引导学生将权利意识转化为学习动力,避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认知偏差。
三、教学方法
数据对比法(统计图表)、角色体验法(模拟失学)、承诺仪式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展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监测报告》数据:全球仍有2.62亿儿童和青少年失学,其中60%为女性。提问:"如果让你用一天时间体验'不能上学'的生活,你会怎么安排?"引发学生对"受教育权"的初步感知。
(二)新知探究(20分钟)
1. 数据对比:我们的上学条件
呈现三组数据:
A组:本校学生平均到校时间(15分钟)vs 山区学生平均到校时间(2小时);
B组:本校生均图书量(50本)vs 贫困地区学校生均图书量(5本);
C组:本校教师学历(本科及以上90%)vs 乡村教师学历(专科及以上60%)。
提问:"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我们拥有的上学条件,对别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上学是权利,更是幸运。
2. 角色体验:如果我是她
播放纪录片片段《瓦尔吉娜的上学路》:阿富汗女孩瓦尔吉娜每天躲在货车后厢偷渡检查站,只为到秘密学校学习。学生闭眼聆听旁白:"如果被发现,她可能被鞭打、被关押,但她说:'不读书,我的人生就没有光。'"
小组讨论:"如果我们是瓦尔吉娜,会坚持上学吗?为什么?"教师总结:"上学对有些人来说是日常,对有些人来说是冒险,但无论多难,他们都在争取。"
3. 法律链接:受教育权的保障
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结合本地"控辍保学"政策,说明国家如何保障上学权利。
(三)巩固提升(15分钟)
1. 制定"上学承诺书":学生填写三部分内容——
我拥有的上学条件:______;
我想通过上学实现的目标:______;
如果遇到困难,我会:______。
2. 承诺仪式:学生轮流上台宣读承诺书,教师颁发"上学小卫士"徽章(自制纸质徽章),集体宣誓:"珍惜上学机会,努力学习,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总结延伸(5分钟)
播放学生采访长辈的视频片段(如爷爷说:"我小时候要走10里路去上学,冬天脚冻得没知觉";妈妈说:"我初中毕业才第一次见到电脑")。教师总结:"每一代人的上学路都不同,但相同的是——上学让生活变得更好。今天的我们,不仅要为自己上学,更要为让更多人能上学而努力。"布置课后任务:与父母一起整理旧文具,捐赠给乡村学校。
关键词:上学意义、受教育权、成长阶梯、珍惜机会、情景教学、案例分析、角色体验、社会责任感
简介:本文包含两篇关于"上学多么好"的思品教案。第一篇通过山区学生上学视频、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上学对个人成长的多维价值,激发珍惜学习机会的情感;第二篇通过数据对比、角色体验、法律链接等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受教育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培养社会责任感。两篇教案均注重情感体验与行为引导,旨在将"上学好"的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