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应流股份(603308):Q2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 两机订单保障持续增长动力

应流股份(603308):Q2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 两机订单保障持续增长动力

Lighthouse100 上传于 2020-01-01 21:07

应流股份(603308):Q2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 两机订单保障持续增长动力

一、公司概况与行业地位

应流股份(603308.SH)成立于2000年,总部位于安徽合肥,是国内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主营业务涵盖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简称“两机”)高温合金部件、核能装备、油气装备及工程机械等高端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公司已形成从材料研发、精密铸造到机加工的全产业链能力,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电力、石油化工等领域,客户包括GE、西门子、罗罗等国际巨头及国内“两机”主机厂。

在“两机”领域,应流股份是国内少数具备高温合金叶片、机匣等核心部件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公司通过持续技术突破,实现了从单晶叶片到整体叶盘等复杂构件的国产化替代,成为国产大飞机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机等国家重大专项的关键供应商。其行业地位不仅体现在市场份额上,更在于对国内高端装备自主可控战略的支撑作用。

二、Q2财务数据解析: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的驱动因素

根据2023年半年报,应流股份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28.5%;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大增52.3%,增速显著高于营收。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源于以下三大驱动因素:

1. “两机”业务放量,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

公司“两机”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35%提升至2023年H1的42%,其中航空发动机叶片、机匣等核心部件销量同比增长45%。高温合金产品毛利率达41.2%,较传统业务高出12个百分点。国际客户方面,GE航空订单同比增长30%,罗罗公司单晶叶片订单实现零突破;国内市场,为某国产大飞机发动机配套的涡轮盘、导向叶片等部件进入批量交付阶段,带动整体盈利水平提升。

2. 成本控制与规模效应显现

公司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自动化水平,单件产品加工成本同比下降8%。同时,合肥、六安两大生产基地的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5%,规模效应下单位固定成本分摊减少,推动综合毛利率从2022年的34.7%提升至37.1%。

3. 汇兑收益与政府补助增厚利润

Q2人民币贬值带来汇兑收益约2300万元,占当期净利润的12.8%。此外,公司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得研发补贴、税收优惠等政府补助合计1800万元,进一步增厚利润。

三、两机订单分析: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两机”业务是应流股份未来三年增长的核心引擎。从订单结构看,国际与国内市场呈现双轮驱动态势:

1. 国际市场:深度绑定全球航空巨头

(1)GE航空:公司是GE航空高温合金叶片的核心供应商,2023年获得LEAP发动机单晶叶片订单2.1亿美元,较2022年增长35%。该发动机用于波音737MAX、空客A320neo等主流机型,需求刚性极强。

(2)罗罗公司:2023年首次进入罗罗公司遄达系列发动机导向叶片供应链,订单金额5800万美元,标志着公司技术实力获国际最高端客户认可。

(3)赛峰集团:为CFM56发动机配套的机匣产品订单同比增长25%,该发动机作为空客A320ceo的主力机型,未来5年仍有约2000台维修替换需求。

2. 国内市场:政策红利与国产替代加速

(1)国产大飞机发动机:公司为CJ-1000A发动机配套的涡轮盘、导向叶片等部件已通过地面台架试验,预计2024年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根据中国商飞预测,C919飞机未来20年需求量超3000架,对应发动机需求超6000台,仅此一项即可为公司带来数十亿元收入。

(2)重型燃气轮机:公司为东方电气G50燃气轮机配套的燃烧室、透平叶片等部件已实现批量供货。该机型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F级重型燃机,打破国外垄断,未来5年预计装机量超50台,对应部件需求约15亿元。

(3)军用航空发动机:公司深度参与某型涡扇发动机关键部件研制,2023年获得小批量生产订单,随着该机型列装加速,预计2024-2025年订单将呈指数级增长。

四、核心竞争力:技术壁垒与全产业链优势

应流股份的持续增长能力,源于其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1. 技术壁垒:单晶叶片等“卡脖子”技术突破

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单晶合金材料及定向凝固工艺,解决了高温合金叶片在1400℃以上环境下的抗蠕变难题,产品寿命较国际同类产品提升15%。2023年,公司“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叶片精密铸造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技术实力获国家级认证。

2. 全产业链布局:从材料到成品的垂直整合

公司构建了“母合金冶炼→精密铸造→机加工→热处理→检测”的全产业链体系,关键工序自主可控。例如,母合金冶炼环节,公司通过真空感应熔炼(VIM)+电渣重熔(ESR)+真空自耗重熔(VAR)三联工艺,将合金成分偏差控制在±0.05%以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客户认证壁垒:国际航空巨头供应商资格

成为GE、罗罗等公司的供应商需通过NADCAP(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和国防合同方授信项目)等严苛认证,认证周期长达3-5年。公司早在2015年即通过GE航空S-400认证,是国内少数具备国际航空巨头一级供应商资质的企业,客户粘性极强。

五、风险因素与应对策略

尽管前景光明,应流股份仍面临以下风险:

1. 国际贸易摩擦风险

公司国际业务占比超60%,若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可能面临关税加征或技术封锁。应对策略包括:在越南、墨西哥等地布局海外工厂,实现“本地化生产+全球化销售”;加大国内市场开拓,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2. 技术迭代风险

航空发动机材料正向第四代单晶合金、陶瓷基复合材料(CMC)升级,若公司研发滞后,可能丢失市场份额。公司已启动“高温合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3年内投入5亿元研发资金,确保技术领先。

3.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镍、钴等高温合金主要原料占成本的40%,价格波动直接影响毛利率。公司通过与上游矿企签订长期协议、套期保值等方式锁定成本,2023年H1原料成本同比仅上涨3.2%,低于市场均价涨幅。

六、未来增长展望与估值分析

基于在手订单及行业趋势,公司未来三年收入复合增速预计达25%,净利润复合增速超30%。具体来看:

1. 短期(2023-2024年):国际订单交付+国内机型量产

2023年下半年,GE航空LEAP发动机叶片订单将集中交付,预计带动“两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0%;2024年,CJ-1000A发动机部件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国内市场贡献占比将提升至35%。

2. 中期(2025-2027年):军用航空发动机放量+燃机市场爆发

随着某型涡扇发动机列装加速,军用业务收入有望从2023年的2亿元增至2027年的15亿元;重型燃气轮机市场方面,G50燃机订单预计从2023年的5台增至2027年的20台,带动相关部件收入超8亿元。

3. 长期:商业航天+氢能装备打开新空间

公司已布局商业航天发动机部件研发,2023年获得某民营火箭公司涡轮泵订单;氢能领域,公司开发的加氢站用高压储氢容器已通过型式试验,未来可配套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

估值方面,公司当前PE(TTM)为35倍,低于军工新材料板块平均45倍的水平。考虑到其“两机”业务的稀缺性和成长性,给予2024年40倍PE,对应目标价58元,较当前股价有30%以上空间。

七、结论:长期价值凸显,维持“买入”评级

应流股份凭借技术壁垒、全产业链优势及“两机”订单的确定性增长,已成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核心标的。Q2归母净利润大增仅是开始,随着国际订单持续交付、国内机型量产爬坡,公司业绩有望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建议投资者关注其三季度国际客户交付进度及CJ-1000A发动机部件认证结果,维持“买入”评级。

关键词:应流股份、Q2业绩、归母净利润、两机订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高温合金、国产替代、全产业链、估值分析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了应流股份(603308)2023年Q2财务表现,指出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52.3%主要源于“两机”业务放量及成本控制。文章详细拆解了公司国际与国内两机订单结构,强调其技术壁垒与全产业链优势,并展望了未来三年在军用发动机、重型燃机等领域的增长空间。最后给出估值分析与“买入”评级,认为公司长期价值凸显。

公司研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