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招聘面试 > 初中语文遴选面试优秀教案范例

初中语文遴选面试优秀教案范例

全神贯注 上传于 2023-11-16 09:17

《初中语文遴选面试优秀教案范例》

一、教案设计背景与目标

初中语文教师遴选面试需体现教学专业性、课程设计能力及课堂管理能力。本教案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背影》为例,设计一堂以“情感共鸣与文本细读”为核心的阅读课,旨在通过情境创设、问题链设计和多元互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亲情主题,同时展现面试者的教学理念、方法创新及评价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通过关键词句分析,掌握“白描”“细节描写”等表达技巧。

2. 思维品质:通过对比阅读、批判性提问,培养逻辑分析与情感体悟能力。

3. 文化意识: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中华传统家庭伦理中的“父爱如山”内涵。

4. 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提升文本解读与迁移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文中四次“背影”描写的情感递进;难点:理解特殊时代背景下父子关系的微妙变化。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向法、小组合作法、多媒体辅助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 情境创设:播放《父亲》歌曲片段,配以老照片幻灯片,提问:“你记忆中最深刻的父爱瞬间是什么?”

2. 目标锚定:出示本课核心问题——“朱自清如何用‘背影’传递父爱?”,明确学习方向。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1. 速读任务: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标注四次“背影”出现的位置。

2. 思维导图:师生共同绘制结构图,梳理“盼父送行—买橘背影—离别背影—读信思父”的情节脉络。

3. 基础检测:通过希沃白板互动游戏,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如“蹒跚”“颓唐”)。

(三)文本细读(20分钟)

1. 关键段落精析

(1)聚焦第六段“买橘背影”:

① 动作分解:圈画“攀”“缩”“倾”等动词,模拟动作体会艰难。

② 情感投射:替换比较法——若将“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改为“我哭了”,效果有何不同?

③ 背景补充:出示1917年朱自清父亲失业、祖母去世的历史资料,理解“祸不单行”的深层含义。

2. 对比阅读

提供龙应台《目送》片段,小组讨论:“两篇文章中的‘背影’有何异同?现代父爱表达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四)深度探究(15分钟)

1. 矛盾点剖析

提问:“文中父亲既‘迂腐’又‘细心’,这种矛盾反映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我”的心理变化(不耐烦—自责—理解)分析人物复杂性。

2. 主题升华

辩论活动:“有人认为《背影》过时了,你同意吗?”正反方从文化传承、情感共鸣角度展开论述。

(五)迁移拓展(10分钟)

1. 微写作训练:以“那一次,我读懂了______”为题,运用细节描写写一段亲情故事。

2. 跨学科链接:播放《爸爸去哪儿》片段,讨论综艺节目中的父爱表达与文学作品的差异。

(六)总结评价(5分钟)

1. 学生自评:通过“学习收获卡”填写反思。

2. 教师点评:采用“3+1”模式——肯定三个优点,提出一个改进建议。

3. 作业布置:采访父母,撰写《我的父亲》小传,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

主板书(左侧):

背影

盼父—送行—买橘—离别—思父

(白描手法 情感递进)

副板书(右侧):

关键词:矛盾 隐忍 成长

七、教学反思预设

成功点:通过历史背景补充深化文本理解;改进点:辩论环节时间控制需更精准。

八、面试答辩要点

1. 设计理念:紧扣语文核心素养,体现“文本—学生—生活”三重对话。

2. 创新之处:运用“替换比较法”突破传统赏析模式,结合综艺案例增强时代感。

3. 应急预案:若学生冷场,教师可通过自述父亲故事引导共情。

九、面试技巧提示

1. 教态自然:保持微笑,与考官有适度眼神交流。

2. 语言表达:避免背诵感,用“我们”“你觉得”等口语化词汇。

3. 时间把控:每个环节预留1分钟弹性时间。

十、教案设计亮点总结

1. 情感梯度:从感知到批判,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2. 评价多元:结合自评、互评、师评,体现过程性评价。

3. 技术融合:合理使用希沃白板、视频资源,不喧宾夺主。

关键词:初中语文、遴选面试、背影、文本细读情境教学、核心素养

简介:本文提供初中语文教师遴选面试教案范例,以《背影》为例设计阅读课,涵盖目标设定、重难点突破、情境导入、文本精析、对比阅读、辩论活动等环节,突出情感共鸣与批判性思维培养,融入跨学科链接与多媒体辅助,附面试答辩要点及技巧提示,助力应聘者展现教学专业性与创新力。

《初中语文遴选面试优秀教案范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