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精选14篇)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是学生在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不进位减法基础上,对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系统学习。教材通过"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引入,将数学运算与实际问题结合,强调算法多样化与优化选择。退位减法的核心在于理解"个位不够减时需从十位借1当10"的算理,是后续学习多位数减法、小数减法的重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学生已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如15-9=6)、100以内不进位减法(如43-21=22),能正确读写两位数
2. 认知特点: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算理理解存在困难,需借助小棒、计数器等学具辅助
3. 常见错误:退位时忘记减十位的1(如52-17误算为45)、借位后个位计算错误(如52-17个位算成2+7=9)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 掌握竖式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52-17、83-26等典型算式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操作学具经历"拆分-重组-计算"过程
- 经历算法多样化(摆小棒、拨计数器、口算)到算法优化的过程
3. 情感态度:
-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 培养严谨的计算习惯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当10"的算理,掌握竖式书写规范
难点:退位时十位数字的正确处理,避免连续退位时的计算错误
五、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计数器(20个/组)、磁性小棒(50根/组)、错题展示板
学具:每生准备50根小棒(10根一捆)、练习本、竖式计算模板
六、教学过程(40分钟)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 课件展示"北京申奥得票数"统计表:
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
2. 提出问题:北京比多伦多多得多少票?巴黎比北京少得多少票?
3. 列式:56-22(不进位)、56-18(退位),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活动1:操作感知(摆小棒)
1. 任务:用小棒摆出56-18的计算过程
2.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典型摆法:
- 方法一:拆开1捆小棒(10根),与个位6根合为16根,减去8根剩8根,十位剩4捆减去1捆剩3捆,结果38
- 方法二:先减整十数10得46,再减个位8,发现不够减,需从40中再拆10根
3. 小组汇报,教师用磁性小棒演示关键步骤
活动2:计数器验证
1. 拨珠演示56-18:
- 个位6减8不够,从十位拨走1颗珠(十位变4),个位加10变16
- 16-8=8,十位4-1=3,结果38
2. 对比小棒操作,强调"借1当10"的共性
活动3:竖式计算规范
1. 教师示范竖式书写:
5 6
-1 8
——
(空位)
2. 关键步骤讲解:
- 个位6减8不够,在十位5上点退位点(表示借走1)
- 十位5变成4,个位变成16
- 16-8=8,4-1=3,得38
3. 对比错误案例:
错误:56
-18
——
48(未退位)
错误:56
-18
——
32(十位未减1)
(三)巩固练习(12分钟)
基础练习:
1. 计算并验算:63-27、81-59、44-25(竖式板演3题)
2. 火眼金睛:判断对错并改正(展示3道典型错题)
提升练习:
3. 在□里填数:□7-2□=39(推理十位数字)
4. 生活应用:小明有50元,买书包花去28元,买文具花去9元,还剩多少元?(分步计算)
(四)总结拓展(3分钟)
1. 学生分享收获:"今天我学会了...最容易错的是..."
2. 教师总结:退位减法三步骤——"一看(个位够不够)、二点(退位点)、三算(分步减)"
3. 布置作业:
- 基础:课本P23第1-3题
- 实践:记录家庭一周开支,计算每日结余
七、板书设计
退位减法
例:56 - 18 = 38
方法一:摆小棒
5捆6根 → 拆1捆变16根 → 16-8=8 → 4捆-1捆=3捆 → 38根
方法二:竖式计算
5 6
-1 8
——
3 8
关键: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当10
八、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通过多感官操作(摆、拨、写)突破算理理解难点,错题对比有效纠正计算错误
2. 改进方向:对连续退位(如100-37)的铺垫不足,需在后续课时加强
3. 学生表现:85%学生能正确计算典型退位题,15%需加强个别辅导
九、精选14篇设计亮点提炼
1. 情境驱动型:结合运动会得分、图书角借阅等真实场景
2. 游戏化设计:开展"退位大闯关"积分赛、计算接龙
3. 跨学科融合:结合体育课的跳绳数据设计减法应用题
4. 分层教学:基础组使用计数器,提升组直接列竖式
5. 错误资源化:建立"常见错误博物馆"进行针对性纠错
6. 技术辅助:使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退位过程
7. 传统文化渗透:通过算盘演示退位减法历史
8. 小组合作:4人组分工完成"计算-验证-讲解-改进"任务链
9. 思维导图:用树状图梳理不退位与退位减法的异同
10. 生活实践:设计"家庭水电费计算"项目式学习
11. 算法对比:比较破十法、连减法、竖式法的优劣
12. 心理调适:加入"计算急救包"策略(检查、验算、复核)
13. 评价创新:采用星级自评表(★算理理解 ★★计算速度 ★★★应用能力)
14. 家校联动:布置亲子计算游戏"24点退位版"
关键词:退位减法、两位数减法、算理理解、竖式计算、学具操作、错题分析、算法优化、生活应用、分层教学、教学反思
简介:本教学设计围绕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展开,通过情境导入、操作探究、算法对比、错题分析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借1当10"的核心算理。精选14种设计策略涵盖游戏化教学、跨学科融合、分层指导等创新方法,配套学具操作、生活应用等实践活动,注重计算习惯培养与错误资源化利用,形成"操作-理解-应用-反思"的完整学习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