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某小镇的集市上,有个叫王大锤的布袋卖馍郎。此人别的本事没有,就靠着一副能说会道的嘴皮子和祖传的布袋卖馍手艺混饭吃。他那布袋可不一般,据说是他太爷爷那辈传下来的,破得能透风,但王大锤却视若珍宝,每次出摊都背着它,仿佛背着一座金山。
这王大锤卖馍有个独特的规矩,每次卖馍前都要先来一段谚语秀。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来到集市,把布袋往地上一放,开始扯着嗓子吆喝:“各位乡亲,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王氏大馍,香飘万里,吃了我的馍,赛过活神仙!”
这时,一位老大爷慢悠悠地走过来,眯着眼睛问:“小伙子,你这馍有啥特别的呀?”王大锤眼睛一亮,立马来了精神,拍着布袋说:“大爷,您听好了,我这馍啊,那可是‘馍到成功,福气满满’。您看这馍,白白胖胖,就像那过年时的福娃娃,吃了保准您天天都有好运气!”
老大爷被他说得有点心动,伸手就要拿馍。王大锤赶紧拦住,笑着说:“大爷,且慢,我这还有一句谚语呢,‘先尝后买,知道好歹’。您先尝尝,觉得好再买也不迟。”说着,他麻利地从布袋里掏出一个馍,掰成两半,递给老大爷一半。
老大爷接过馍,咬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起来,竖起大拇指说:“嗯,不错不错,这馍还真香!”王大锤得意地笑了,接着说:“大爷,您看我这谚语用得好吧?这就叫‘良言一句三冬暖’,我这几句谚语,能把您说得心里暖乎乎的。”
老大爷笑着点点头,说:“行,给我来五个馍。”王大锤一边装馍,一边又说:“大爷,您买我这馍,那是‘慧眼识珠’,以后啊,您吃了我这馍,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老大爷被逗得哈哈大笑,付了钱,拿着馍心满意足地走了。
这时,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走了过来,一脸不屑地说:“哟,卖个馍还整这么多花里胡哨的谚语,有啥用啊?”王大锤也不生气,笑着说:“小伙子,这您就不懂了,我这叫‘文化卖馍’。您看现在这社会,啥都得有点文化,卖馍也不例外。我这谚语一出口,那馍的档次都不一样了。”
小伙子撇撇嘴说:“就你能吹,你这馍要是不好吃,说再多谚语也没用。”王大锤拍了拍布袋说:“小伙子,您这话可不对,我这馍那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再加上我这谚语的宣传,那就是‘锦上添花’。您要不信,也尝尝?”
小伙子接过王大锤递过来的馍,咬了一口,表情有点复杂。王大锤赶紧问:“怎么样,小伙子,我这馍还行吧?”小伙子咳嗽了一声,说:“嗯……还行吧,就是有点干。”王大锤一听,马上说:“小伙子,您这就不懂了吧,我这馍干说明实在,就像那老实人,不会花言巧语,但绝对靠谱。这就叫‘真金不怕火炼,好馍不怕干嚼’。”
小伙子被他说得哭笑不得,说:“行吧行吧,给我来三个馍。”王大锤一边装馍,一边又说:“小伙子,您买我这馍,那是‘独具慧眼’,以后啊,您肯定能发大财!”小伙子付了钱,拿着馍一边走一边嘟囔:“这卖馍的,嘴比馍还甜。”
过了一会儿,一个胖大婶走了过来,围着王大锤的摊位转了一圈,说:“小伙子,你这馍看着是不错,就是不知道价格咋样?”王大锤笑着说:“大婶,您放心,我这馍价格公道,‘一分钱一分货’。我这馍用料实在,都是上好的面粉做的,吃了对身体好。”
胖大婶有点犹豫,说:“便宜点呗,我多买几个。”王大锤挠挠头说:“大婶,我这已经是最低价了,不过看您这么有诚意,我就送您一句谚语,‘薄利多销,和气生财’。这样吧,您买五个馍,我送您一个。”
胖大婶一听,高兴地说:“行,那就给我来五个。”王大锤麻利地装好馍,递给胖大婶,说:“大婶,您拿好,祝您吃了我的馍,生活‘甜甜蜜蜜’,家庭‘和和美美’。”胖大婶笑得合不拢嘴,说:“这小伙子,嘴真甜,以后我还来你这买馍。”
就在王大锤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突然来了一阵大风,把他那破布袋给吹了起来。布袋里的馍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飘了出来,洒了一地。王大锤一看,急得直跺脚,大喊:“哎呀,我的馍啊,这真是‘天有不测风云,馍有旦夕祸福’啊!”
周围的顾客都被这一幕逗得哈哈大笑。王大锤也顾不上尴尬,赶紧蹲下来捡馍。这时,一个调皮的小孩跑过来,捡起一个馍就往嘴里塞。王大锤赶紧说:“小朋友,这馍掉地上了,脏,不能吃。”小孩却眨眨眼睛说:“叔叔,您不是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吗?”
王大锤被小孩的话逗得哭笑不得,说:“你这小鬼,还挺会活学活用。不过这馍确实有点脏了,叔叔再给你拿个干净的。”说着,他从布袋里又掏出一个馍,递给小孩。小孩接过馍,笑着说:“谢谢叔叔,叔叔您真是个好人,就像那‘活雷锋’。”
王大锤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说:“小朋友,你这小嘴跟抹了蜜似的。不过叔叔可不是活雷锋,叔叔就是个卖馍的。”这时,周围的顾客都围了过来,帮着王大锤一起捡馍。王大锤看着大家,感动地说:“各位乡亲,真是谢谢你们了,这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啊!”
馍捡完后,王大锤重新整理好摊位,又开始吆喝起来:“各位乡亲,刚才有点小意外,不过不影响我这馍的质量。我这馍还是‘香飘十里,味美无穷’,大家快来买啊!”
这时,一个穿着西装的城里人走了过来,好奇地看着王大锤的摊位,说:“你这卖馍的方式还挺特别的,这些谚语都是你自己想的吗?”王大锤笑着说:“老板,我这谚语有的是祖传的,有的是我自己编的。您看现在这社会,竞争这么激烈,我得想点办法吸引顾客不是?这就叫‘创新卖馍,独树一帜’。”
城里人点点头说:“嗯,有点道理。你这馍怎么卖啊?”王大锤说:“老板,我这馍两块钱一个,买五个送一个。而且我还送您一句谚语,‘花钱买健康,值当’。您看您这么有身份的人,吃我这馍,那绝对是‘相得益彰’。”
城里人被他说得动了心,说:“行,给我来十个馍。”王大锤一边装馍,一边又说:“老板,您买我这馍,那是‘高瞻远瞩’,以后啊,您的生意肯定越做越大,财源滚滚来!”城里人笑着付了钱,拿着馍说:“你这小伙子,挺有意思的,以后我来这镇上,还来你这买馍。”
到了中午,王大锤的馍卖得差不多了。他坐在摊位前,一边吃着自己留的馍,一边哼着小曲。这时,一个老和尚走了过来,合十行礼说:“施主,你这卖馍的方式真是别具一格啊。”王大锤赶紧站起来,说:“大师,您过奖了,我就是个卖馍的,没啥本事,就靠这几句谚语吸引点顾客。”
老和尚笑着说:“施主,你这谚语里蕴含着大智慧啊。就像这‘良言一句三冬暖’,你用谚语给顾客带来快乐,自己也收获了生意,这可是双赢啊。”王大锤挠挠头说:“大师,您说得太深奥了,我就是图个乐呵,能让大家开心,我也开心。”
老和尚点点头说:“施主,你这心态很好。人生就像这卖馍,有起有落,有欢笑也有烦恼,但只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就能‘笑对人生’。你这布袋卖馍,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啊。”王大锤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说:“大师,您说得对,我以后还继续用我的谚语卖馍,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快乐。”
老和尚微笑着离开了。王大锤看着老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这老和尚还挺有学问的,看来我这卖馍也能悟出点人生道理啊。”
下午,集市上的人渐渐少了。王大锤收拾好摊位,背着那破布袋,哼着小曲回家了。一路上,他还在想着今天卖馍的趣事,心里美滋滋的。他想,以后还得多学点谚语,把这布袋卖馍的生意越做越好,让更多的人都能吃到他的馍,听到他的谚语。
回到家,王大锤的老婆见他背着空布袋回来,笑着说:“今天生意不错啊?”王大锤得意地说:“那当然,我这一天的谚语可没白说,顾客都被我逗得乐呵呵的,馍卖得那叫一个快。”老婆白了他一眼说:“就你能吹,不过看你这么开心,今天肯定收获不小。”
王大锤从兜里掏出钱,递给老婆说:“给,这是今天的收入,你收好。”老婆接过钱,数了数,笑着说:“行啊,你这布袋卖馍还真有点门道。以后继续努力啊。”王大锤拍拍胸脯说:“放心吧,老婆,我以后要把这布袋卖馍的生意做到全国各地,让所有人都知道我王大锤的馍和我的谚语。”
晚上,王大锤躺在床上,回想着这一天的经历,渐渐进入了梦乡。在梦里,他背着那破布袋,走遍了全国各地,到处都有人买他的馍,听他的谚语。他笑得嘴都合不拢了,嘴里还不停地说着:“各位乡亲,我这馍啊,‘香飘四海,味美天下’,吃了我的馍,幸福到永久……”
关键词:布袋卖馍、王大锤、谚语、集市、幽默趣事
简介:河南小镇集市上,布袋卖馍郎王大锤靠独特谚语卖馍,与不同顾客发生诸多幽默趣事,还获老和尚点拨悟出生活道理,满心欢喜计划将生意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