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农学论文 > 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

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

于谦 上传于 2021-12-07 08:57

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摘要:本文围绕坚持科学发展观,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资源约束、环境污染、农业科技应用不足等,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如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等,旨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农业可持续发展、资源约束、环境污染、农业科技创新

一、引言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农业领域,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然而,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农业科技水平有待提高等。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资源约束

1. 土地资源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优质耕地被占用。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因城市建设、工业发展等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可观。同时,土地退化问题也较为严重,包括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碱化等,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可利用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

2. 水资源

农业是用水大户,我国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比例较高。但水资源分布不均,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而且,农业用水效率低下,灌溉方式落后,大水漫灌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水资源的浪费。此外,水污染问题也影响了农业用水的质量,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威胁。

3. 农业劳动力资源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业劳动力呈现老龄化、女性化和兼业化的趋势。年轻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中老年人和妇女,他们接受新技术、新观念的能力相对较弱,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同时,农业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也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二)环境污染

1. 农药化肥污染

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农民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过量使用农药不仅会杀死害虫的天敌,破坏生态平衡,还会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危害人体健康。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土壤板结、酸化,降低土壤肥力,同时化肥中的氮、磷等元素会随雨水流入水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藻类大量繁殖,影响水质。

2. 畜禽养殖污染

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但养殖方式相对落后,畜禽粪便和污水排放量大,且处理设施不完善。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和有机物,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污染土壤、水体和空气,散发恶臭,滋生蚊蝇,传播疾病,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3. 农业废弃物污染

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农膜等。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方式大多为露天焚烧,这不仅会造成大气污染,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还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农膜在土壤中难以降解,长期残留会阻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运输,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三)农业科技应用不足

1. 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较低。这导致农业科技创新能 力不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和推广速度较慢,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2.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

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人员素质不高、推广手段落后等问题。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数量不足,且知识结构老化,难以将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及时、有效地传递给农民。同时,农业科技推广与市场需求脱节,推广的科技成果实用性不强,影响了农民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3. 农民科技素质不高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其科技素质直接影响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目前,我国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有限。许多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学习和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仍然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策略

(一)优化农业资源配置

1. 严格保护耕地资源

加强土地管理,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加大对非法占用耕地行为的打击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同时,推进土地整治,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等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2. 合理利用水资源

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灌溉条件,提高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同时,加强水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资源环境。

3. 稳定农业劳动力队伍

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吸引年轻劳动力回流农村。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就业能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稳定农业劳动力队伍。

(二)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1. 减少农药化肥使用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行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合理确定化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比例,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2. 治理畜禽养殖污染

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建设完善的畜禽粪便和污水处理设施。推广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如生产有机肥、沼气等,实现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的监管,督促养殖场落实环保措施,减少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3. 合理处理农业废弃物

加强对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推广秸秆还田、秸秆饲料化、秸秆能源化等技术,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推广可降解农膜的使用,加强对农膜回收利用的管理,建立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减少农膜在土壤中的残留。

(三)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1. 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科技研发,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加强对农业科技研发项目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研发项目取得实效。

2.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科研院校、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方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的效率和效果。

3.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活动,如举办培训班、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等,提高农民的科技知识和技能水平。建立农民科技示范户制度,通过示范户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学习和应用新技术。同时,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农民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四、结论

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面对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环境污染和农业科技应用不足等挑战,我们必须从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入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简介:本文聚焦坚持科学发展观下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了农业面临的资源约束、环境污染、农业科技应用不足等挑战,并提出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等解决策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