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大学论文 > 高师院校应届毕业生环境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师院校应届毕业生环境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星河邮差2034 上传于 2022-02-18 00:52
# 高师院校应届毕业生环境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高师院校应届毕业生环境素养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多所高师院校应届毕业生展开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高师院校应届毕业生在环境知识、环境意识、环境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优势,但也存在环境知识掌握不系统、环境行为践行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加强环境教育课程建设、开展多样化环境实践活动等建议,以提升高师院校应届毕业生环境素养,为未来教育工作注入绿色理念。

**关键词**:高师院校、应届毕业生、环境素养、现状调查、提升策略

## 一、引言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高师院校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重要基地,其应届毕业生的环境素养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更会对未来所教育的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了解高师院校应届毕业生环境素养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提升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二、研究目的与方法

### 2.1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高师院校应届毕业生环境素养的现状,包括环境知识、环境意识、环境行为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影响其环境素养的因素,并提出提升高师院校应届毕业生环境素养的有效策略,为高师院校环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问卷调查主要针对高师院校应届毕业生,设计涵盖环境知识、环境意识、环境行为等多个维度的问卷,共发放问卷[X]份,回收有效问卷[X]份,有效回收率为[X]%。访谈法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应届毕业生进行深入访谈,以获取更详细、深入的信息。

## 三、高师院校应届毕业生环境素养现状分析

### 3.1 环境知识掌握情况

#### 3.1.1 基础环境知识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高师院校应届毕业生对一些基础的环境知识,如全球气候变暖、酸雨危害等有一定的了解。超过[X]%的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然而,对于一些较为专业的环境知识,如环境监测指标、生态系统的复杂结构等,学生的掌握情况相对较差,仅有[X]%左右的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回答相关问题。

#### 3.1.2 环境政策法规知识

在环境政策法规知识方面,学生对国家一些基本的环境政策,如可持续发展战略、节能减排政策等有一定的知晓度,但了解程度不够深入。仅有[X]%的学生能够详细阐述某一项环境政策法规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意义。

### 3.2 环境意识表现

#### 3.2.1 环境责任感

大部分高师院校应届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环境责任感,认为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超过[X]%的学生表示愿意为改善环境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如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宣传环保知识等。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当个人利益与环境利益发生冲突时,仍有部分学生表现出犹豫,选择优先保障个人利益。

#### 3.2.2 环境危机意识

学生对环境危机有一定的认识,超过[X]%的学生认为当前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但对于环境危机的严重程度和紧迫性,部分学生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存在一定程度的侥幸心理。

### 3.3 环境行为践行情况

#### 3.3.1 日常环保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学生能够践行一些基本的环保行为,如随手关灯、节约用水、使用环保袋等。超过[X]%的学生表示会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然而,对于一些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和成本的环保行为,如购买节能电器、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等,学生的践行率相对较低,仅有[X]%左右的学生能够经常做到。

#### 3.3.2 环保参与行为

在环保参与行为方面,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环保活动的积极性较高,超过[X]%的学生表示参加过学校举办的环保讲座、植树造林等活动。但对于社会上的环保公益活动,学生的参与度相对较低,仅有[X]%左右的学生参与过社区组织的环保宣传或环保实践项目。

## 四、影响高师院校应届毕业生环境素养的因素分析

### 4.1 学校环境教育因素

#### 4.1.1 环境教育课程设置

目前,部分高师院校的环境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存在课程数量不足、课程内容陈旧等问题。一些学校仅将环境教育作为公共选修课,课时较少,难以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环境知识和技能。此外,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对环境知识的兴趣不高。

#### 4.1.2 环境教育教学方法

在环境教育教学方法方面,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影响了学生对环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4.2 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环境素养也有重要影响。一些家庭缺乏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这会对学生的环境行为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家庭经济条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环境行为选择,如购买环保产品等。

### 4.3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中的环保宣传和舆论导向对学生的环境素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前,社会上的环保宣传力度还不够大,部分媒体对环境问题的报道不够深入和全面,导致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此外,社会上一些不良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也会对学生的环境行为产生误导。

## 五、提升高师院校应届毕业生环境素养的策略

### 5.1 加强环境教育课程建设

#### 5.1.1 优化课程设置

高师院校应增加环境教育课程的数量,将环境教育纳入专业必修课体系,确保学生能够接受系统、全面的环境教育。同时,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环境教育课程,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 5.1.2 更新教学内容

及时更新环境教育课程内容,将最新的环境科学研究成果、环境政策法规等纳入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了解环境领域的前沿动态。此外,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环境知识。

#### 5.1.3 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开展环境调查、环保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5.2 开展多样化的环境实践活动

#### 5.2.1 校内环境实践活动

学校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环境实践活动,如环保主题班会、环保知识竞赛、环保创意设计大赛等,营造良好的校园环保氛围。建立环保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社团活动,通过社团组织开展环保宣传、环保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 5.2.2 校外环境实践活动

加强与社区、环保组织等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外环境实践机会。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环保公益项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环境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环保调研活动,撰写调研报告,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5.3 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 5.3.1 强化家庭环保教育

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家长的环保意识,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环保活动,共同营造家庭环保氛围。

#### 5.3.2 加强社会环保宣传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环保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和环保政策法规,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活动,如环保公益广告、环保主题展览等,营造全社会关心环保、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 六、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高师院校应届毕业生环境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高师院校应届毕业生在环境知识、环境意识、环境行为等方面既有一定的优势,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高师院校应届毕业生环境素养的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环境教育、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为了提升高师院校应届毕业生环境素养,需要从加强环境教育课程建设、开展多样化的环境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通过这些努力,使高师院校应届毕业生具备较高的环境素养,为未来从事教育工作和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简介**:本文聚焦高师院校应届毕业生环境素养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从环境知识、环境意识、环境行为三方面分析现状,发现学生环境知识掌握不系统、环境行为践行不足等问题,剖析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提出加强课程建设、开展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环境等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