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实习报告 > 化学类实习报告范文(精选8篇)

化学类实习报告范文(精选8篇)

RogueQuill 上传于 2020-08-18 13:10

《化学类实习报告范文(精选8篇)》

**第一篇:化工生产实习报告**

一、实习单位概况

本次实习单位为某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生产有机中间体、染料及农药原料。公司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拥有员工500余人,年产值超5亿元。生产车间分为合成车间、精馏车间、包装车间三大模块,配备自动化控制系统与环保处理设备。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

1. 安全培训与规范学习

实习首周接受三级安全教育,学习《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化工企业安全操作规程》等文件,掌握防护服穿戴、消防器材使用及应急疏散流程。通过VR模拟系统体验泄漏事故处置,强化安全意识。

2. 合成车间轮岗实践

在导师指导下参与对硝基苯胺的合成工艺。每日记录反应釜温度(180-200℃)、压力(0.8-1.2MPa)及投料比例(苯胺:硝酸=1:1.05),协助完成结晶、离心、干燥等后处理工序。发现某批次产品纯度偏低,经分析为冷却速率过快导致晶型异常,调整降温曲线后合格率提升至98.5%。

3. 精馏系统优化研究

针对甲醇-水体系分离效率低的问题,设计正交实验考察塔板数(10/15/20块)、回流比(2:1/3:1/4:1)及进料位置(第5/8/12块塔板)的影响。实验表明,15块塔板配合3:1回流比时,甲醇纯度可达99.2%,较原工艺提高1.7个百分点。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

1. 理论与实践结合:将《化工原理》中的相平衡理论应用于精馏塔参数优化,理解"理论塔板数"与实际分离效果的关联。

2. 问题解决能力:通过HPLC检测数据追溯质量波动根源,掌握QC七大手法在工艺改进中的应用。

3. 职业认知深化:认识到化工行业"安全-环保-效益"的三角关系,理解绿色化学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第二篇:分析检测中心实习报告**

一、机构简介

某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具备CMA/CNAS双认证资质,下设光谱室、色谱室、质谱室等12个专业实验室,配备ICP-MS、GC-MS、XRF等大型仪器30余台。

二、核心工作内容

1. 食品添加剂检测

完成200批次糕点中防腐剂(山梨酸、苯甲酸)的液相色谱检测。建立标准曲线(R²=0.9998),加标回收率96.7%-102.3%,发现3批次样品超标,协助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溯源调查。

2. 环境水样分析

采集某工业园区周边河道水样,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16种多环芳烃。发现萘、菲等低环PAHs浓度超标2-5倍,撰写《水体污染现状及治理建议》报告提交环保部门。

3. 仪器维护与校准

参与Agilent 1260液相色谱仪的期间核查,完成泵流速准确性(误差≤1%)、检测器波长准确性(Δλ≤1nm)等10项参数验证,建立仪器使用档案与预防性维护计划。

三、专业技能提升

1. 掌握LabSolutions、OpenLAB等色谱工作站的操作技巧

2. 理解ISO/IEC 17025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

3. 学会使用Minitab进行检测数据统计分析

**第三篇:制药企业QC实习报告**

一、企业背景

某生物制药公司,专注抗肿瘤药物研发生产,拥有3个原料药GMP车间、2个制剂车间,通过FDA/EMA认证。实习期间参与某注射剂产品的质量控制工作。

二、关键任务执行

1. 原辅料检验

执行《中国药典》2020版标准,对葡萄糖、氯化钠等原料进行红外光谱鉴别、重金属检测(限值≤10ppm)及微生物限度检查(需氧菌总数≤100CFU/g)。

2. 过程控制检测

在冻干粉针剂生产线上,每2小时取样检测中间体含量(HPLC法,RSD≤1.5%)、pH值(5.5-6.5)及可见异物。发现某批次pH异常,追溯至配液罐温度控制偏差,及时调整工艺参数。

3. 稳定性考察

设计加速试验(40℃/75%RH)与长期试验(25℃/60%RH),定期检测有关物质(TLC法,单个杂质≤0.5%)、含量(98.0%-102.0%)及溶出度(Q≥85%)。

三、质量管理体系认知

1. 理解GMP文件系统(SOP、BPR、记录)的编制原则

2. 掌握OOS(超标结果)调查流程与CAPA(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方法

3. 认识数据完整性(ALCOA+原则)在制药行业的重要性

**第四篇:新材料研发实习报告**

一、项目背景

参与某高校-企业联合课题"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旨在开发高导电性、轻量化的电池电极材料。

二、实验设计与实施

1. 石墨烯氧化还原法制备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合成氧化石墨烯,通过热还原(800℃氮气保护)获得还原石墨烯。XRD表征显示(002)峰从10.6°移至26.4°,证实还原成功。

2. 复合材料制备

将石墨烯按0.5%、1%、2%质量比分散于聚偏氟乙烯(PVDF)溶液,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薄膜。SEM观察显示2%样品出现团聚现象,确定最佳添加量为1%。

3. 性能测试

四探针法测得1%复合材料电导率达12.3S/cm,较纯PVDF(0.01S/cm)提升3个数量级;拉伸强度从45MPa增至68MPa,断裂伸长率保持120%。

三、科研能力提升

1. 掌握Origin软件进行数据拟合与作图

2. 理解文献调研(Web of Science、Reaxys数据库使用)与实验设计(DOE)方法

3. 学会撰写科技论文(实验部分、结果讨论的写作规范)

**第五篇:环境监测站实习报告**

一、单位职能

某区环境监测站,承担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要素的定期监测与应急监测任务,具备地表水109项、大气6项参数检测能力。

二、典型工作任务

1. 大气颗粒物监测

使用β射线吸收法监测PM2.5/PM10浓度,每日生成《空气质量日报》。发现某日PM2.5突增至158μg/m³,通过气溶胶激光雷达反演确认为西北方向沙尘传输影响。

2. 土壤重金属检测

采集某电镀厂周边农田表层土(0-20cm),采用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Cr、Cd、Pb含量。结果显示Cd平均值0.82mg/kg(超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0.6mg/kg),绘制污染分布热力图。

3. 应急监测演练

模拟化工厂氯气泄漏事故,使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检测范围0-20ppm)进行实时监测,绘制扩散模型并制定疏散方案。

三、环境意识培养

1. 理解"双碳"目标对监测指标的影响(新增CO₂、CH₄等温室气体监测)

2. 掌握环境监测数据审核要点(异常值判断、质控样分析)

3. 认识环境监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六篇:日化企业研发部实习报告**

一、企业概况

某跨国日化公司中国研发中心,专注个人护理品(洗发水、沐浴露)与家用清洁剂的配方开发,拥有2000㎡中试实验室及消费者测试中心。

二、核心工作内容

1. 洗发水配方优化

针对控油型产品,调整SLES(十二烷基硫酸钠)与CAPB(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复配比例(从3:1优化至2:1),通过泡沫高度测试仪(30s/100ml溶液)将起泡性提升25%,经200人消费者盲测满意度达89%。

2. 稳定性加速试验

将样品置于40℃恒温箱中,定期观察分层、变色现象。发现某香精配方在30天时出现轻微沉淀,通过HPLC分析确认为香精中某成分与阳离子聚合物发生络合,调整香精供应商后问题解决。

3. 安全性评估

依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进行急性经口毒性(LD50>5000mg/kg)、皮肤刺激性(积分≤0.5)等测试,完成产品安全评估报告。

三、行业认知深化

1. 了解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流程(INCI命名、毒理学数据要求)

2. 掌握消费者测试方法(焦点小组访谈、仪器化感官评估)

3. 认识绿色化学在日化行业的应用(可降解表面活性剂开发)

**第七篇:石油炼制厂实习报告**

一、企业简介

某千万吨级炼油企业,拥有常减压、催化裂化、加氢裂化等12套核心装置,生产汽油、柴油、航煤等20余种产品,年加工原油800万吨。

二、生产实习经历

1. 常减压装置操作

在主控室学习DCS系统操作,监控初馏塔顶温(120-140℃)、常压塔侧线抽出量等参数。参与装置开停工方案制定,掌握"三顶"(初顶、常顶、减顶)气体回收工艺。

2. 催化裂化反应优化

调整再生器温度(680-720℃)、剂油比(6:1-8:1)等参数,将汽油产率从42%提升至45%。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发现循环油中多环芳烃含量下降,证实催化剂活性改善。

3. 污水处理系统运行

管理"隔油-气浮-A/O-芬顿"处理工艺,控制进水COD(≤800mg/L)、氨氮(≤50mg/L)。通过正交实验优化芬顿试剂投加量(H₂O₂:Fe²⁺=10:1),使出水COD稳定在50mg/L以下。

三、行业技术认知

1. 理解炼油工艺流程(一次加工、二次加工、三次加工)

2. 掌握HSE管理体系在石化行业的应用(HAZOP分析、LOPA定级)

3. 认识能源转型对炼油企业的挑战(氢能利用、CCUS技术应用)

**第八篇:电镀厂技术部实习报告**

一、企业概况

某专业电镀加工厂,拥有镀锌、镀镍、镀铬等8条生产线,服务汽车零部件、电子元件等行业,通过IATF 16949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二、关键技术实践

1. 镀液成分分析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镀镍液中Ni²⁺(60±2g/L)、Cl⁻(80±5mg/L)浓度,通过霍尔槽试验优化光亮剂添加量(从3ml/L降至2.5ml/L),将电流效率从88%提升至92%。

2. 镀层性能检测

依据GB/T 6461-2002进行中性盐雾试验(NSS),发现某批次零件48小时出现红锈,经SEM观察为基体前处理不良导致结合力差,调整除油工序温度(从60℃升至70℃)后通过72小时测试。

3. 废水处理工艺改进

针对含铬废水,将传统化学沉淀法改造为"铁氧体法",使六价铬浓度从50mg/L降至0.2mg/L,污泥产生量减少40%。

三、专业能力提升

1. 掌握电镀工艺文件编制(PFMEA、控制计划)

2. 理解清洁生产审核要点(水重复利用率、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

3. 认识表面处理行业环保政策(电镀行业准入条件、重金属排放标准)

**关键词**:化工生产实习、分析检测实践制药质量控制新材料研发环境监测技术日化配方开发石油炼制工艺电镀技术改进

**简介**:本文精选8篇化学类实习报告,涵盖化工生产、分析检测、制药QC、新材料研发、环境监测、日化研发、石油炼制、电镀技术等领域,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实验设计、数据分析、问题解决等能力提升过程,反映化学专业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路径,为同类实习提供系统性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