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税收 > [我国开征物业税的现实思考及税制设计]-我国的税制

[我国开征物业税的现实思考及税制设计]-我国的税制

WindWalker 上传于 2021-04-06 19:38

《我国开征物业税的现实思考及税制设计——我国的税制》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地产市场的规模日益扩大,房地产在居民财富中的占比逐渐提高。然而,现行房地产相关税收制度在调节财富分配、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物业税作为一种对不动产保有环节征收的税种,其开征对于完善我国税制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以及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开征物业税的现实背景、必要性,并对物业税的税制设计进行详细分析。

二、我国开征物业税的现实背景

(一)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一方面,房价持续上涨,尤其是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房价高企使得许多居民面临购房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房地产投资过热,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导致房地产泡沫风险逐渐积累。同时,房地产市场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高端住宅供应过剩,而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供应相对不足。

(二)现行房地产税收制度的局限性

我国现行房地产税收制度主要集中于房地产开发和交易环节,如契税、土地增值税、营业税(营改增后为增值税)等,而在不动产保有环节的税收相对较少。这种税收结构导致了一些问题。首先,在房地产开发和交易环节征税过重,增加了房地产的开发成本和交易成本,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房价的上涨。其次,保有环节税收缺失,使得不动产持有成本较低,导致部分投资者大量囤积房产,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此外,现行税收制度在调节财富分配方面的作用有限,无法有效缩小贫富差距。

(三)国际经验借鉴

从国际上看,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征了物业税。例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物业税是其地方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物业税的征收对于稳定房地产市场、促进地方公共服务提供以及实现社会公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国家的物业税制度在税基确定、税率设计、税收优惠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开征物业税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三、我国开征物业税的必要性

(一)完善税制体系的需要

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中,间接税占比较大,直接税比重相对较低。物业税作为一种直接税,其开征可以增加直接税在税收收入中的比重,优化税制结构,提高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同时,物业税的征收可以填补我国不动产保有环节税收的空白,完善房地产税收体系,使房地产税收贯穿于开发、交易和保有全过程。

(二)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开征物业税可以增加不动产的持有成本,抑制房地产投资和投机需求。对于投资者来说,持有房产的成本增加,会促使其更加理性地投资房地产,减少盲目囤积房产的行为。这有助于稳定房价,防止房地产泡沫的过度膨胀,促进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平衡。此外,物业税的收入可以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改善居住环境,提高房地产的使用价值,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调节财富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物业税具有累进性,即房产价值越高,征收的物业税越多。通过对高价值房产征收较高的物业税,可以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同时,物业税的征收可以促使富裕阶层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此外,物业税收入可以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民生领域,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条件,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

(四)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物业税属于地方税种,其收入归地方财政所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开征物业税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增强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提高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这有助于改善地方财政状况,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我国物业税税制设计

(一)纳税人的确定

物业税的纳税人应是在我国境内拥有不动产产权的单位和个人。具体包括居民个人、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对于共有不动产,应按照共有份额确定纳税人。同时,应明确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二)征税对象的界定

物业税的征税对象应包括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的经营性不动产和非经营性不动产。经营性不动产主要包括写字楼、商铺、厂房等用于生产经营的房产;非经营性不动产主要包括居民住宅。对于农村的不动产,考虑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承受能力,在物业税开征初期可暂不纳入征税范围。

(三)税基的确定

税基是物业税计税的依据,其确定直接影响到物业税的征收规模和公平性。物业税的税基可以采用不动产的市场评估价值。市场评估价值能够反映不动产的真实价值,体现税收的公平性。为了确保市场评估价值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应建立完善的不动产评估制度,培养专业的评估人员,定期对不动产进行评估。同时,应考虑不动产的使用年限、地理位置等因素对市场评估价值的影响,进行适当的调整。

(四)税率的设计

物业税税率的设计应遵循公平、合理、适度的原则。可以采用差别税率,根据不动产的用途、地理位置、价值等因素确定不同的税率。对于经营性不动产,由于其具有盈利性,可以征收较高的税率;对于非经营性不动产,特别是居民住宅,应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征收较低的税率。同时,应设置税率幅度,由地方政府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等因素在幅度内确定具体的税率,以体现地方特色和灵活性。

(五)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

为了体现税收的公平性和人文关怀,应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低收入群体的自住住房,可以给予一定的免税面积或减免税收的优惠;对于公益性不动产,如学校、医院、博物馆等,应免征物业税;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用房,可以在一定期限内给予税收减免。此外,对于因不可抗力等因素造成不动产价值大幅下降的情况,也可以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

(六)征收管理

物业税的征收管理应建立完善的征收机制。税务部门应加强与不动产登记部门、评估机构等的协作,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征收效率。同时,应加强对纳税人的宣传和辅导,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对于拒不缴纳物业税的纳税人,应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确保物业税的及时足额征收。

五、结论

我国开征物业税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开征物业税可以完善我国税制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调节财富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在物业税税制设计方面,应合理确定纳税人、征税对象、税基、税率,制定科学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加强征收管理。当然,物业税的开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稳步推进。在开征过程中,应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社会各界对物业税的认识和理解,确保物业税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物业税、现实背景、必要性、税制设计、纳税人、征税对象、税基、税率、税收优惠、征收管理

简介:本文围绕我国开征物业税展开,先阐述开征的现实背景,包括房地产市场现状、现行税收制度局限及国际经验;接着分析开征物业税的必要性,如完善税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调节财富分配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然后详细探讨物业税税制设计,涵盖纳税人、征税对象、税基、税率、税收优惠及征收管理等方面;最后得出开征物业税必要且需稳步推进的结论。

《[我国开征物业税的现实思考及税制设计]-我国的税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