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5例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分析-颅脑损伤5个并发症
摘要:本研究对143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情况进行分析,重点探讨颅脑损伤常见的5个并发症(脑水肿、颅内血肿、脑疝、感染、癫痫)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院前急救措施对并发症预防和治疗效果的影响。通过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受伤原因、院前急救处理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旨在为重型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并发症、脑水肿、颅内血肿、脑疝、感染、癫痫
一、引言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其发病原因多样,主要包括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打击等。院前急救是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关键环节,及时的院前急救措施可以有效稳定患者病情,为后续的院内治疗争取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有脑水肿、颅内血肿、脑疝、感染和癫痫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因此,深入了解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规律,对于优化急救流程、提高救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3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即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有明确的颅脑外伤史;院前急救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如严重的心脏病、呼吸衰竭等;资料不完整或无法获取完整信息者。
(二)研究方法
1. 数据收集
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受伤至急救的时间等;院前急救处理情况,如是否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否进行止血包扎、是否给予脱水降颅压治疗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脑水肿、颅内血肿、脑疝、感染和癫痫的发生时间、严重程度等。
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一)患者基本情况
143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男性987例(68.8%),女性448例(31.2%);年龄范围为1 - 85岁,平均年龄为(38.5±15.2)岁。受伤原因中,交通事故占58.6%(841例),高处坠落占21.3%(306例),暴力打击占15.2%(218例),其他原因占4.9%(70例)。受伤至急救的时间平均为(32.5±18.6)分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120分钟。
(二)院前急救处理情况
在院前急救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患者有1213例(84.5%),未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有222例(15.5%);进行止血包扎的患者有1089例(76.0%),未进行止血包扎的有346例(24.0%);给予脱水降颅压治疗的患者有687例(47.9%),未给予脱水降颅压治疗的有748例(52.1%)。
(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3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并发症的有986例(68.7%)。其中,脑水肿的发生率为52.3%(750例),颅内血肿的发生率为31.2%(448例),脑疝的发生率为18.6%(267例),感染的发生率为15.4%(221例),癫痫的发生率为12.3%(176例)。
(四)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
1. 年龄与并发症的关系
将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18岁组、19 - 60岁组、>60岁组。结果显示,>60岁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尤其是感染和脑水肿的发生率更高。这可能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降低有关。
2. 受伤原因与并发症的关系
交通事故导致的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为72.1%,高于高处坠落(65.7%)和暴力打击(63.3%)组(P<0.05)。这可能是因为交通事故造成的损伤更为复杂和严重,容易合并多器官损伤,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3. 受伤至急救时间与并发症的关系
受伤至急救时间越短,并发症的发生率越低。受伤至急救时间≤30分钟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2.5%,31 - 60分钟的患者为68.9%,>60分钟的患者为75.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院前急救处理与并发症的关系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3.2%,未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患者为7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止血包扎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5.1%,未进行止血包扎的患者为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脱水降颅压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1.3%,未给予脱水降颅压治疗的患者为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五)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发生并发症为因变量,以年龄、受伤原因、受伤至急救时间、是否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否进行止血包扎、是否给予脱水降颅压治疗等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交通事故受伤、受伤至急救时间>60分钟、未保持呼吸道通畅、未进行止血包扎、未给予脱水降颅压治疗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四、讨论
(一)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院前急救处理情况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包扎、脱水降颅压治疗等,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院前急救的首要任务,因为颅脑损伤患者容易出现呕吐、舌后坠等情况,导致呼吸道梗阻,引起缺氧,加重脑损伤。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提高血氧饱和度,减少脑水肿的发生。
止血包扎可以减少出血,防止失血性休克的发生。颅脑损伤后,头皮血肿、颅内出血等情况较为常见,及时的止血包扎可以控制出血,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脱水降颅压治疗可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的形成。脑水肿和脑疝是重型颅脑损伤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在院前急救中给予脱水降颅压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本研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8.7%,其中脑水肿的发生率最高,为52.3%。脑水肿是颅脑损伤后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由于血脑屏障破坏、脑细胞代谢紊乱等原因导致脑组织含水量增加。颅内血肿的发生率为31.2%,颅内血肿会进一步增加颅内压,压迫脑组织,引起神经功能障碍。脑疝的发生率为18.6%,脑疝是颅脑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预后往往较差。
感染的发生率为15.4%,感染主要包括颅内感染和肺部感染等。颅脑损伤后,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加上手术、侵入性操作等因素,容易发生感染。癫痫的发生率为12.3%,癫痫的发生与脑损伤后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有关。
年龄、受伤原因、受伤至急救时间等因素对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影响。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降低,更容易发生并发症。交通事故造成的损伤更为复杂和严重,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受伤至急救时间越长,患者的病情越容易恶化,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越高。
(三)院前急救措施的优化建议
为了提高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院前急救人员的培训
提高院前急救人员对重型颅脑损伤的认识和急救技能,使其能够熟练掌握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包扎、脱水降颅压治疗等急救措施。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确保急救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2. 完善院前急救设备
配备先进的院前急救设备,如便携式呼吸机、除颤仪、吸引器等,以便在现场能够及时进行有效的急救处理。同时,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定期维护。
3. 建立高效的院前急救转运体系
加强与120急救中心的合作,建立快速、高效的院前急救转运体系。合理安排急救车辆和人员,确保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救治。在转运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4. 加强公众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向公众普及颅脑损伤的预防知识和急救常识,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急救能力。鼓励公众在遇到颅脑损伤患者时,能够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在现场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
五、结论
本研究对143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常见的并发症有脑水肿、颅内血肿、脑疝、感染和癫痫。年龄、受伤原因、受伤至急救时间、院前急救处理情况等因素对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因此,应加强院前急救人员的培训,完善院前急救设备,建立高效的院前急救转运体系,加强公众教育,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
简介:本文对143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情况展开分析,重点探讨颅脑损伤常见的脑水肿、颅内血肿、脑疝、感染、癫痫5个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院前急救措施对并发症预防和治疗效果的影响。通过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受伤原因、院前急救处理情况等数据并统计分析,发现年龄、受伤原因、受伤至急救时间、院前急救处理情况等因素对并发症发生有重要影响,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救治成功率,为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