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吉电股份(000875):业绩低于预期 探索绿电消纳新途径

吉电股份(000875):业绩低于预期 探索绿电消纳新途径

腾蛇 上传于 2024-09-22 12:39

吉电股份(000875):业绩低于预期 探索绿电消纳新途径》

一、公司概况与行业背景

吉电股份(000875)作为国家电投集团旗下以新能源发电为主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涵盖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及火电业务。截至2023年,公司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超过70%,是东北地区清洁能源转型的标杆企业。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推进,我国新能源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但绿电消纳问题逐渐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核心矛盾。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全国弃风弃光率虽同比下降至3.2%,但局部地区如东北、西北仍面临消纳压力,吉电股份作为区域龙头,其消纳策略具有行业示范意义。

二、2023年业绩分析:低于预期的核心因素

1. 财务数据表现

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85.6亿元,同比增长12.3%;归母净利润8.2亿元,同比下降18.7%,低于市场一致预期(10.5亿元)。分季度看,Q4净利润仅1.2亿元,环比下滑65%,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新能源补贴退坡:2023年起,部分省份光伏补贴标准下调30%-50%,直接影响公司光伏项目收益率;

(2)火电业务拖累:受煤炭价格波动影响,公司火电板块毛利率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至12.3%;

(3)财务费用上升:为支撑新能源扩张,公司有息负债规模同比增加25%,导致财务费用增长至12.8亿元。

2. 运营效率分析

从关键运营指标看,公司2023年风电利用小时数2,150小时,同比下降8%;光伏利用小时数1,320小时,同比下降5%。这主要源于:

(1)区域电网调峰能力不足:东北电网冬季供暖期“风热冲突”问题突出,导致风电被迫限发;

(2)跨省区输电通道瓶颈:吉电股份外送电量中,35%需通过蒙东-山东特高压通道,但该通道2023年利用率已达98%,扩容需求迫切。

三、绿电消纳困境的行业共性

1. 消纳问题的本质矛盾

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与电网需求波动性存在时空错配。以吉林省为例,冬季供暖期(11月-次年3月)风电出力占全年45%,但此时电网负荷因电采暖需求激增,调峰压力巨大;而夏季光伏大发期,本地用电负荷仅占装机容量的60%,导致大量绿电无法就地消纳。

2. 现有解决方案的局限性

(1)储能配置:当前电化学储能成本仍高达0.6元/Wh,按10%配比计算,项目IRR将下降2-3个百分点;

(2)电力市场交易:2023年吉林省绿电交易均价0.32元/千瓦时,较基准电价低0.08元,压缩发电企业利润空间;

(3)需求侧响应:工业用户参与调峰的补偿标准仅0.2元/千瓦时,难以覆盖停产损失。

四、吉电股份的消纳创新实践

1. 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

公司在大安风光制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中,创新性构建“新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合成氨-化工产品”产业链:

(1)装机配置:配套建设200MW风电、100MW光伏及40MW/80MWh储能系统;

(2)消纳路径:通过氢能载体实现电能时空转移,项目年消纳绿电12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弃风弃光率8个百分点;

(3)经济性:合成氨产品附加值较传统工艺提升30%,项目全投资IRR达8.5%,显著高于纯发电项目。

2. 虚拟电厂聚合运营

公司2023年上线东北首个省级虚拟电厂平台,整合分布式光伏、储能、可中断负荷等资源:

(1)资源规模:聚合容量达500MW,其中用户侧储能占比40%;

(2)调峰能力:可提供最大150MW/4小时的调节能力,2023年冬季参与调峰补偿收入超2,000万元;

(3)技术突破:采用AI预测算法,将负荷响应误差控制在3%以内,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 跨区域绿电交易创新

针对东北电网外送受限问题,公司探索“绿电+碳权”联合交易模式:

(1)交易结构:将绿电环境价值拆分为电力交易(0.35元/千瓦时)和碳减排收益(0.05元/千瓦时);

(2)市场拓展:2023年向浙江省输送绿电5亿千瓦时,获得碳减排收益2,500万元;

(3)政策支持:依托国家发改委《绿电交易实施细则》,推动绿证核发与交易系统对接。

五、未来战略展望

1. 装机结构优化

公司计划到2025年实现新能源装机占比85%,其中:

(1)海上风电:在辽宁沿海规划3GW项目,利用海域资源解决土地约束;

(2)光热发电:试点100MW熔盐储热项目,提升调峰能力至4小时;

(3)生物质耦合:改造现有火电机组,实现30%生物质掺烧比例。

2. 数字化赋能消纳

(1)建设新能源数字孪生平台:整合气象、负荷、设备状态等数据,实现发电预测精度95%以上;

(2)开发区块链绿电追溯系统:2024年试点覆盖全部新能源场站,解决绿电跨省交易认证难题;

(3)布局AI调峰算法:与华为合作开发深度学习模型,将调峰指令响应时间缩短至10秒级。

3. 政策机遇把握

(1)参与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依托国家电投集团背景,争取跨省区输电优先权;

(2)申请绿电交易专项补贴:参照欧盟经验,推动政府设立0.03元/千瓦时的消纳激励;

(3)拓展国际绿证市场:与新加坡能源市场管理局合作,开发东南亚碳汇项目。

六、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1. 估值分析

采用DCF模型测算,假设WACC为8.5%、永续增长率2%,公司合理市值应为220-250亿元,对应当前股价存在15%-20%上行空间。考虑新能源行业平均PE 25倍,公司2024年预期EPS 0.45元,目标价11.25元。

2. 风险提示

(1)政策变动风险:若可再生能源补贴完全退坡,项目收益率可能下降5个百分点;

(2)技术迭代风险:钙钛矿电池等新技术商业化可能冲击现有光伏资产价值;

(3)市场消纳风险:若特高压通道建设滞后,弃风弃光率可能反弹至5%以上。

七、结论

吉电股份虽面临短期业绩压力,但其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跨区域交易等创新模式,为绿电消纳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随着2025年新能源装机占比提升至85%及数字化平台全面落地,公司有望实现从“发电企业”向“能源服务商”的转型,维持“增持”评级。

关键词:吉电股份、绿电消纳、业绩低于预期、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新能源转型电力市场交易碳权交易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吉电股份2023年业绩低于预期的原因,指出绿电消纳困境的行业共性,重点剖析公司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聚合运营、跨区域绿电交易等创新模式破解消纳难题的实践,并结合未来战略规划提出投资建议,为新能源行业转型提供参考样本。

公司研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