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继峰股份(603997):上半年座椅业务翻倍增长 海外盈利持续改善

继峰股份(603997):上半年座椅业务翻倍增长 海外盈利持续改善

繁荣昌盛 上传于 2020-11-07 16:35

《继峰股份(603997):上半年座椅业务翻倍增长 海外盈利持续改善》

一、公司概况:从汽车内饰到全球座椅龙头的跨越

继峰股份(603997.SH)成立于1996年,总部位于浙江宁波,是中国汽车内饰件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早期以座椅头枕、扶手等内饰产品为核心业务,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和客户拓展,逐步成为全球汽车座椅系统的重要供应商。2019年,公司完成对德国汽车座椅巨头格拉默(Grammer AG)的收购,标志着其从单一内饰件供应商向座椅系统集成商的转型,业务版图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及轨道交通座椅领域。

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已形成“国内+海外”双轮驱动的格局:国内市场依托与一汽、东风、长城等主机厂的深度合作,占据乘用车座椅头枕/扶手细分市场约30%的份额;海外市场通过格拉默的全球化网络,在欧洲、北美、亚太等地区服务宝马、奔驰、大众、特斯拉等国际客户。2023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02.3亿元,同比增长24.5%;归母净利润3.2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其中座椅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45%,成为核心增长极。

二、上半年业绩亮点:座椅业务爆发与海外盈利修复

1. 座椅业务收入翻倍,技术迭代驱动量价齐升

2023年上半年,公司座椅业务实现收入46.1亿元,同比增长102.3%,远超行业平均增速。这一爆发式增长源于三大驱动力:

(1)客户结构优化:乘用车座椅领域,公司突破传统Tier2供应商定位,直接为特斯拉、蔚来、理想等新能源车企提供整椅解决方案。例如,为特斯拉Model Y配套的零重力座椅项目已进入量产阶段,单套座椅价值量从传统车型的800-1000元提升至2000元以上,带动毛利率提升至22%(同比+5pct)。

(2)技术壁垒构建:公司自主研发的“轻量化镁合金座椅骨架”技术实现量产,较传统钢制骨架减重30%,成本降低15%,已应用于比亚迪海豹、吉利极氪等车型。此外,智能座椅系统(含加热、通风、按摩功能)的渗透率从2022年的12%提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25%,推动单椅价值量进一步提升。

(3)产能释放加速:国内方面,宁波、长春、重庆三大基地新增乘用车座椅年产能120万套,2023年下半年将逐步达产;海外方面,格拉默墨西哥工厂完成智能化改造,为福特、通用北美车型配套的座椅产能提升至80万套/年,单位固定成本下降18%。

2. 海外业务扭亏为盈,格拉默整合成效显著

2022年,受欧洲能源危机、北美通胀及格拉默商誉减值影响,公司海外业务亏损4.2亿元。2023年上半年,通过“降本+提效+客户重构”三板斧,海外盈利大幅改善:

(1)供应链本地化:格拉默欧洲工厂将30%的零部件采购从中国转移至东欧,物流成本降低25%;北美工厂通过与当地钢厂签订长期协议,原材料成本下降12%。

(2)生产效率提升:引入工业4.0系统后,格拉默德国工厂人均产出提升40%,单位产品工时从8.2小时降至5.1小时;墨西哥工厂通过柔性生产线改造,可同时生产6款不同车型座椅,设备利用率从65%提升至85%。

(3)客户结构调整:减少对低毛利商用车客户的依赖,重点拓展宝马i7、奔驰EQS等高端电动车型订单。2023年上半年,格拉默高端乘用车座椅收入占比从28%提升至41%,毛利率从9.3%修复至14.7%。

三、核心竞争力:技术、客户与全球化布局的协同效应

1. 技术研发: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

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比超5%,2023年上半年达5.3亿元。核心突破包括:

(1)材料创新:与宝钢合作开发的高强度钢座椅骨架,强度提升50%的同时成本降低20%;

(2)工艺升级:激光焊接技术替代传统点焊,使座椅骨架精度达到±0.1mm,满足自动驾驶对座椅安全性的严苛要求;

(3)智能化集成:搭载压力传感器的智能座椅可实时监测乘客姿态,自动调节支撑力度,该技术已获3项国际专利。

2. 客户体系:新能源时代的主机厂“新宠”

公司深度绑定新能源产业链:国内市场,是蔚来ET7、小鹏G9、问界M7等车型的一级供应商;国际市场,通过格拉默进入特斯拉全球供应链,并成为Rivian、Lucid等新势力的独家座椅供应商。2023年,公司新能源车型座椅收入占比达65%,较2022年提升22个百分点。

3. 全球化布局:本土化运营的典范

公司在全球拥有56家生产基地,其中海外28家。通过“中国管理+本地团队”模式,实现快速响应:例如,格拉默美国团队针对特斯拉Cybertruck开发了可折叠座椅,从设计到量产仅用14个月,较行业平均周期缩短40%。

四、风险与挑战:全球化运营的“双刃剑”

1. 海外地缘政治风险

格拉默欧洲业务占比超40%,俄乌冲突导致部分东欧供应链中断,2023年一季度曾影响约2亿元收入。公司通过在波兰、罗马尼亚增设仓库,将安全库存从15天提升至30天,但长期仍需应对能源价格波动。

2. 原材料价格波动

钢材、镁合金占座椅成本的60%,2023年二季度镁价同比上涨35%,压缩毛利率2个百分点。公司通过与云海金属签订长期锁价协议,锁定70%的镁合金需求,但剩余30%仍受市场价影响。

3. 新能源客户集中度风险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达58%,其中特斯拉占比22%。若特斯拉中国销量不及预期(如Model 3改款延迟),可能对公司订单产生冲击。公司正通过拓展比亚迪、广汽等客户降低依赖。

五、未来展望:三年营收翻倍,迈向全球座椅TOP3

公司提出“2025年营收突破200亿元”目标,路径清晰:

1. 座椅业务:从“部件”到“系统”的升级

2023年下半年将量产线控转向座椅(SBW),单椅价值量提升至3000元;2024年推出带生物识别功能的健康座椅,瞄准高端市场。

2. 海外扩张:新兴市场布局加速

计划在印度、东南亚新建3家工厂,2025年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55%;格拉默巴西工厂将于2024年投产,服务大众、Stellantis南美市场。

3. 并购整合:技术协同外延式增长

拟收购欧洲汽车座椅调节器龙头(市占率28%),完善“骨架+调节器+发泡”一体化布局,预计2024年完成交割。

六、投资建议:业绩弹性释放,目标价25元

基于DCF模型,给予公司2024年25倍PE(行业平均22倍),对应目标价25元。当前股价18.5元,上行空间35%。核心逻辑:座椅业务量价齐升+海外盈利修复+新能源客户放量,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10.2/14.5亿元,复合增速45%。

关键词:继峰股份、座椅业务、海外盈利、格拉默整合新能源客户技术升级全球化布局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继峰股份2023年上半年业绩,指出其座椅业务收入翻倍、海外盈利改善的核心驱动因素,包括客户结构优化、技术迭代、格拉默整合成效。公司通过“技术+客户+全球化”战略构建核心竞争力,未来三年目标营收翻倍,迈向全球座椅TOP3。文中提示地缘政治、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并给出目标价25元及“买入”评级。

公司研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