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美术教案 > 美术教案-小蝌蚪(精选2篇)

美术教案-小蝌蚪(精选2篇)

云端漫步者 上传于 2020-05-31 08:35

美术教案-小蝌蚪(精选2篇)

第一篇:小蝌蚪的创意水墨画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水墨画的基本材料(毛笔、宣纸、墨汁、水彩颜料)和基本技法(中锋、侧锋用笔,浓淡墨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小蝌蚪的形态特征,运用水墨画的点、线、面结合,创作出富有动态感的小蝌蚪群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生物的观察兴趣,培养耐心细致的创作态度,感受传统水墨画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水墨画中墨色浓淡的变化,表现小蝌蚪的形态与动态。

难点:通过笔触的轻重缓急,表现小蝌蚪游动时的灵活性与空间感。

三、教学准备

1. 材料:毛笔(大、中、小号各一支)、生宣纸、墨汁、水彩颜料(黑色、绿色)、调色盘、水桶、吸水布。

2. 教具:小蝌蚪实物或高清图片、水墨画示范视频、PPT课件(含水墨画技法分解图)。

3. 环境:教室布置成“自然水塘”主题,墙面张贴水生植物图片,营造创作氛围。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 播放《小蝌蚪找妈妈》动画片段,提问:“小蝌蚪的身体是什么形状?它们游动时尾巴有什么变化?”

2. 展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头部(圆形)、尾巴(细长弯曲)和群体游动时的疏密关系。

(二)技法讲解与示范(15分钟)

1. 墨色实验:

(1)在宣纸上分别滴入浓墨、中墨、淡墨,观察墨色扩散效果。

(2)用毛笔蘸浓墨侧锋画“点”(头部),中锋画“线”(尾巴),示范不同力度下的笔触变化。

2. 动态表现:

(1)直线尾巴:中锋匀速运笔,表现静止状态。

(2)波浪尾巴:侧锋快速摆动,表现游动时的动感。

(3)群体组合:通过大小、方向不同的点线,表现前后层次。

3. 背景渲染:

(1)用淡墨侧锋扫出水面波纹。

(2)蘸绿色水彩点染水草,增加画面生机。

(三)学生创作(25分钟)

1. 分组要求:

(1)基础组:用单一墨色表现5只以上小蝌蚪。

(2)进阶组:尝试浓淡墨结合,添加水草或荷花背景。

2. 教师巡回指导:

(1)纠正握笔姿势,强调“笔尖蘸墨,笔肚吸水”。

(2)鼓励通过尾巴弯曲度表现游动方向。

(3)提醒宣纸易渗透,控制墨量避免“洇成一片”。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

1. 将作品张贴在“水塘”背景板上,学生互评:“哪只小蝌蚪游得最活泼?”

2. 教师总结:

(1)技法亮点:墨色层次、动态表现。

(2)改进建议:疏密安排、背景与主体的协调性。

五、课后延伸

1. 观察日记:连续3天记录小区池塘中小蝌蚪的形态变化。

2. 创意拓展:尝试用手指点画或棉签蘸墨表现小蝌蚪。

第二篇:小蝌蚪的立体黏土雕塑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超轻黏土的揉、搓、压、捏等基本技法,制作出立体小蝌蚪造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触摸真实小蝌蚪模型,结合空间想象,完成从平面到立体的形态转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立体造型能力,增强对生物形态的感知力,体验手工创作的成就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黏土的塑形技巧与细节处理(如眼睛、尾巴的弧度)。

难点:通过黏土的厚薄变化表现小蝌蚪的圆润身体与灵动尾巴。

三、教学准备

1. 材料:超轻黏土(黑色、白色、绿色)、塑料工具刀、牙签、小珠子(做眼睛)、展示底座。

2. 教具:小蝌蚪3D模型、步骤分解图卡、优秀学生作品范例。

3. 环境:工作台铺保鲜膜防黏,播放轻音乐营造专注氛围。

四、教学过程

(一)实物观察(8分钟)

1. 传递小蝌蚪3D模型,引导学生触摸并描述:“头部是光滑的球体还是椭球体?尾巴从粗到细有什么变化?”

2. 对比图片,讨论:“立体造型与平面绘画在表现形态时有哪些不同?”

(二)技法分解与示范(12分钟)

1. 基础塑形:

(1)揉:双手掌心相对搓圆黑色黏土为头部。

(2)搓:将白色黏土搓成细长条,一端渐细为尾巴。

(3)压:用工具刀在头部前端压出小凹槽,嵌入黑色小珠子做眼睛。

2. 细节处理:

(1)尾巴弧度:用手指轻轻弯曲黏土条,形成自然游动姿态。

(2)身体纹理:用牙签在头部表面轻划,模拟皮肤质感。

3. 组合与装饰:

(1)将尾巴插入头部后端,调整角度使整体平衡。

(2)用绿色黏土制作水草,缠绕在底座上增加场景感。

(三)学生实践(25分钟)

1. 分层任务:

(1)基础任务:完成1只站立的小蝌蚪。

(2)挑战任务:制作3只不同动态的小蝌蚪,组成“游动小队”。

2. 教师指导要点:

(1)黏土干燥前可调整造型,干燥后可用水彩笔补色。

(2)提醒尾巴与头部连接处需加固,避免断裂。

(3)鼓励通过尾巴弯曲方向表现游动方向(如向上、向左)。

(四)作品展示与互评(10分钟)

1. 将作品摆放在“池塘”主题展台上,学生用贴纸投票选出“最灵动小蝌蚪”。

2. 引导评价维度:

(1)形态准确性:头部与尾巴的比例是否合理。

(2)动态表现力:尾巴弯曲是否自然。

(3)创意加分:是否添加独特背景元素。

五、课后延伸

1. 科学探索:查阅资料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用黏土制作“成长日记”系列作品。

2. 材料拓展:尝试用废旧材料(如铁丝、毛线)结合黏土制作混合媒介小蝌蚪。

关键词:小蝌蚪美术教案、水墨画技法、超轻黏土雕塑动态表现自然观察创意实践

简介:本教案精选两篇针对小学中高年级的美术课程设计,第一篇通过水墨画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墨色浓淡与笔触变化,表现小蝌蚪的灵动性;第二篇以超轻黏土为材料,结合立体造型技法,培养学生空间感知与手工创作能力。两篇教案均融入自然观察与跨学科拓展,旨在通过艺术创作深化学生对生物形态的理解,激发创新思维与实践兴趣。

《美术教案-小蝌蚪(精选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