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儿科学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能治好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76例诊治体会】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能治好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76例诊治体会】

动人心魄 上传于 2024-02-27 01:41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能治好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76例诊治体会】》

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本文通过对76例HIE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预后情况,旨在探讨HIE的有效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治体会、临床特点、治疗措施预后因素

一、引言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由于围生期各种原因导致的胎儿或新生儿缺氧、缺血,进而引发脑部损伤的一种疾病。该病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可导致新生儿死亡或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性瘫痪、智力障碍、癫痫等,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对于改善HIE患儿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收集了76例HIE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治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有益的经验。

二、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76例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34例;足月儿58例,早产儿18例;出生体重≥2500g者52例,<2500g者24例。

(二)诊断标准

根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具有明确的围生期缺氧史,如宫内窘迫、出生时窒息等;出生后12 - 24小时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异常等;脑电图呈低电压、暴发抑制波形等异常改变;头颅超声或CT检查显示脑水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脑部病变。

(三)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76例患儿中,嗜睡28例,昏迷22例,激惹26例。意识障碍程度与脑部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昏迷患儿病情往往较重。

2、肌张力改变:肌张力减低38例,表现为四肢松软、活动减少;肌张力增高24例,可见肢体强直、角弓反张等;14例患儿肌张力正常。

3、原始反射异常: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42例,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36例。原始反射的改变反映了脑部功能的受损情况。

4、惊厥:26例患儿出现惊厥,表现为肢体抽动、眼球震颤、面肌抽动等。惊厥的发生与脑部缺氧缺血导致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有关。

5、其他症状:部分患儿伴有呼吸不规则、心率减慢、黄疸加重等症状。

(四)治疗方法

1、支持疗法

(1)维持良好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对于有呼吸窘迫的患儿,及时给予吸氧,必要时行机械通气,以改善缺氧状态。本组中有32例患儿需要吸氧治疗,12例行机械通气。

(2)维持血糖和水电解质平衡:根据患儿的血糖情况,合理调整葡萄糖输注速度,防止低血糖或高血糖的发生。同时,密切监测患儿的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本组中有18例患儿出现电解质紊乱,经及时纠正后恢复正常。

(3)控制惊厥:对于出现惊厥的患儿,首选苯巴比妥钠治疗,负荷量为20mg/kg,静脉注射,如惊厥仍未控制,可加用安定或水合氯醛。本组中26例惊厥患儿经上述治疗后,24例惊厥得到控制。

2、改善脑血液循环

(1)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可改善脑部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本组中有48例患儿应用了血管活性药物。

(2)高压氧治疗:在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可提高血氧含量,增加脑组织的氧供,促进脑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本组中有36例患儿接受了高压氧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60 - 9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一般治疗2 - 3个疗程。

3、脑细胞代谢激活剂

应用脑蛋白水解物、胞二磷胆碱等药物,可促进脑细胞的代谢,改善脑功能。本组中有62例患儿使用了脑细胞代谢激活剂。

(五)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的症状、体征变化,定期进行头颅超声或CT检查,评估脑部病变的恢复情况。同时,对患儿进行随访,了解其远期预后,包括运动发育、智力发育、癫痫发生等情况。

三、结果

(一)治疗效果

经过积极的治疗,76例HIE患儿中,治愈32例(42.1%),好转36例(47.4%),无效8例(10.5%),总有效率为89.5%。无效的8例患儿中,5例因病情过重死亡,3例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二)影响预后的因素

1、病情严重程度:病情越重,预后越差。本组中重度HIE患儿28例,治愈8例,好转12例,无效8例;轻度HIE患儿48例,治愈24例,好转24例,无效0例。重度HIE患儿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轻度HIE患儿。

2、治疗时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本组中在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治疗的患儿52例,治愈28例,好转20例,无效4例;出生后24小时以后开始治疗的患儿24例,治愈4例,好转16例,无效4例。早期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晚期治疗组。

3、惊厥情况:有惊厥发作的患儿预后较差。本组中有惊厥的26例患儿,治愈8例,好转12例,无效6例;无惊厥的50例患儿,治愈24例,好转24例,无效2例。有惊厥组患儿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低于无惊厥组。

4、头颅影像学改变:头颅超声或CT检查显示脑部病变严重的患儿预后较差。如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梗死等病变的患儿,往往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三)随访结果

对治愈和好转的68例患儿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 - 3年。其中,52例患儿运动发育正常,12例患儿有轻度运动发育迟缓,经康复训练后有所改善;48例患儿智力发育正常,16例患儿有轻度智力障碍;4例患儿发生癫痫,经抗癫痫药物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

四、讨论

(一)HIE的发病机制

HIE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围生期缺氧缺血导致的脑部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内钙超载、自由基损伤、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等有关。缺氧缺血可使脑细胞的能量供应中断,导致细胞膜离子泵功能障碍,细胞内钙离子大量内流,激活一系列酶促反应,产生大量自由基,引起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破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同时,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的释放增加,可过度激活N - 甲基 - D - 天冬氨酸(NMDA)受体,导致神经元死亡。

(二)诊断要点

HIE的诊断主要依据明确的围生期缺氧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对于有宫内窘迫、出生时窒息等病史的新生儿,应密切观察其神经系统症状。脑电图检查可早期发现脑部的异常放电,对于HIE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头颅超声和CT检查可直观地显示脑部的形态学改变,如脑水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梗死等,有助于明确病变的部位和程度。但头颅超声对脑部细微病变的诊断价值有限,CT检查有一定的辐射,对于早产儿应谨慎使用。磁共振成像(MRI)对脑部病变的诊断更为敏感和准确,可清晰显示脑部的灰质和白质结构,对于HIE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但检查费用较高,检查时间较长,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

(三)治疗措施的选择

HIE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支持疗法、改善脑血液循环和应用脑细胞代谢激活剂等。支持疗法是治疗的基础,维持良好的通气和换气功能、血糖和水电解质平衡以及控制惊厥等对于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和减轻脑部损伤至关重要。改善脑血液循环可增加脑血流量,提高脑组织的氧供,促进脑细胞的修复和再生。高压氧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应在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同时要注意治疗压力和时间的控制,避免发生氧中毒等并发症。脑细胞代谢激活剂可促进脑细胞的代谢,改善脑功能,但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和剂量。

(四)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HIE患儿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惊厥情况以及头颅影像学改变等都与预后密切相关。对于重度HIE患儿,应加强监护和治疗,积极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此,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进行密切的神经行为监测,以便早期发现HIE并及时治疗。有惊厥发作的患儿应及时控制惊厥,减少惊厥对脑部的进一步损伤。对于头颅影像学检查显示脑部病变严重的患儿,应进行长期的随访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等,以促进患儿的运动、智力和语言发育,提高其生活质量。

五、结论

通过对76例HIE患儿的诊治体会,我们认为HIE是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的疾病,但通过及时、准确的诊断和综合有效的治疗,大部分患儿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HIE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同时,要关注影响预后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儿的预后,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简介:本文通过对7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阐述了HIE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预后情况。指出HIE的发病机制复杂,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同时分析了影响预后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能治好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76例诊治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