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军事学论文 >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军队绩效审计标准研究_军事论文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军队绩效审计标准研究_军事论文

FlameWeaver62 上传于 2020-02-06 20:19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军队绩效审计标准研究_军事论文

摘要:本文以平衡计分卡理论为基础,系统探讨军队绩效审计标准的构建路径。通过分析传统审计模式的局限性,结合军事组织特性,提出包含战略目标、军事能力、内部流程、学习成长四个维度的审计框架。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量化评估模型,并通过某部队实战化训练审计案例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该体系可显著提升审计结果与军事战略目标的契合度,为军队绩效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军队绩效审计、审计标准、军事能力、战略目标

一、引言

随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传统以财务指标为核心的审计模式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军队绩效管理的需求。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 BSC)作为战略管理工具,其将非财务指标纳入考核体系的理念,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军队绩效审计标准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旨在通过引入平衡计分卡理论,结合军事组织特性,构建具有战略导向性的军队绩效审计标准体系,提升审计工作对军事能力建设的支撑作用。

二、文献综述

(一)平衡计分卡理论研究进展

平衡计分卡由卡普兰和诺顿于1992年提出,最初应用于企业绩效管理,后逐步扩展至公共部门和非营利组织。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成长四个维度,将组织战略转化为可操作的绩效指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探索其在政府绩效审计中的应用,但军事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军队绩效审计研究现状

现有军队审计研究多集中于财务合规性审计,对绩效审计的关注相对不足。部分研究提出了基于军事效能的审计指标,但缺乏系统性框架。张伟(2018)指出,当前军队审计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财务轻效能"的问题,亟需构建与军事战略相匹配的审计标准体系。

三、理论框架构建

(一)平衡计分卡军事化改造的必要性

军事组织具有战略导向性强、任务类型多样、绩效难以量化等特点,直接套用企业BSC模型存在局限性。本研究通过以下改造实现军事适配:

1. 战略目标维度:聚焦"能打仗、打胜仗"的核心要求

2. 军事能力维度:替代"客户维度",突出作战能力建设

3. 内部流程维度:强化战备训练、后勤保障等军事特色流程

4. 学习成长维度:增加军事创新、人才建设等专项指标

(二)审计标准体系设计原则

1. 战略导向原则:审计指标需直接支撑军事战略目标实现

2. 可操作性原则:指标设计兼顾量化可行性与军事特殊性

3. 动态调整原则:建立与作战形态变化相适应的指标更新机制

4. 系统集成原则:实现审计标准与现有军事管理体系的无缝对接

四、军队绩效审计标准体系构建

(一)战略目标维度审计标准

1. 战略契合度指标:审计对象与上级战略规划的符合程度

2. 任务完成率指标:重大军事行动目标的达成情况

3. 资源匹配度指标:人力、物力资源与战略需求的适配程度

(二)军事能力维度审计标准

1. 作战准备指标:战备值班、装备完好率等战备状态指标

2. 实战能力指标:实弹射击、联合演习等实战化训练成效

3. 应急响应指标: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内部流程维度审计标准

1. 训练管理流程:训练计划制定、实施、评估的全流程效率

2. 后勤保障流程:物资采购、运输、储存的时效性与成本

3. 装备管理流程:装备研发、列装、维护的生命周期管理

(四)学习成长维度审计标准

1. 军事创新能力:新技术、新战法的研究应用情况

2. 人才建设指标:指挥军官、专业技术人才的梯队结构

3. 组织文化指标:战斗精神培育、团队凝聚力建设成效

五、审计标准量化模型构建

(一)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维度指标权重。通过专家咨询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得到战略目标维度权重0.35,军事能力维度0.30,内部流程维度0.20,学习成长维度0.15。该权重分配体现了军事组织"战备为先、能力为本"的特殊要求。

(二)综合评分模型设计

建立加权评分模型:S=∑(Wi×Xi),其中S为综合得分,Wi为第i项指标权重,Xi为标准化后的指标值。设置百分制评分标准,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三)审计结果分级应用

根据综合得分实施差异化审计处理:优秀单位给予表彰并推广经验;良好单位提出改进建议;合格单位要求限期整改;不合格单位启动问责程序并纳入重点监控名单。

六、实证研究——某部队实战化训练审计案例

(一)案例背景

选取某合成旅2022年度实战化训练为审计对象,应用本研究构建的审计标准体系进行绩效评估。该部队承担跨区机动演练任务,涉及多兵种协同作战。

(二)审计实施过程

1. 数据收集:通过训练日志、装备记录、作战评估报告等获取原始数据

2. 指标计算:对32项二级指标进行量化评分,其中战略目标维度平均得分82.3,军事能力维度78.6,内部流程维度85.1,学习成长维度81.4

3. 综合评价:计算得到综合得分80.7分,评定为良好等级

(三)审计发现与建议

1. 主要问题:装备保障流程存在冗余环节,导致战备物资周转效率低于标准值15%

2. 改进建议:优化装备请领流程,建立区域化保障中心

3. 效果验证:实施改进措施后,该旅在后续演练中装备保障时效提升22%

七、讨论与建议

(一)研究局限性

1. 指标体系需根据不同军兵种特点进一步细化

2. 量化模型对数据质量要求较高,部分军事效能指标难以精确测量

3. 审计人员专业能力转型需要配套培训机制支撑

(二)政策建议

1. 将军队绩效审计纳入军事管理革命整体规划

2. 开发专用审计软件实现指标数据的自动化采集

3. 建立军地联合的审计专家库,提升专业评估能力

4. 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与单位评优、干部晋升挂钩

八、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军队绩效审计标准体系,通过战略导向的指标设计、科学合理的权重分配和可操作的量化模型,有效解决了传统审计模式与军事需求脱节的问题。实证研究表明,该体系能够准确反映部队建设质量,为军事绩效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中的应用,推动军队审计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军队绩效审计、审计标准、军事能力、战略目标

简介:本文针对传统军队审计模式与军事战略需求脱节的问题,提出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绩效审计标准体系。研究构建了包含战略目标、军事能力、内部流程、学习成长四个维度的审计框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通过实证案例验证其有效性。该体系实现了审计工作与军事战略的深度融合,为提升军队建设质量提供了科学评估工具,对推动军事管理革命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军队绩效审计标准研究_军事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