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幼儿园教案 > 《小猴击鼓》教案(精选5篇)

《小猴击鼓》教案(精选5篇)

BridgeDragon 上传于 2020-07-16 09:50

《小猴击鼓》教案(精选5篇)

第一篇:基础认知与节奏感知教案

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故事《小猴击鼓》了解小猴子的活泼形象,认识鼓的外观特征及发声原理。

2. 技能目标:能用拍手、跺脚等方式模仿击鼓节奏,初步感知2/4拍节奏型。

3. 情感目标:激发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体验合作击鼓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小猴玩偶1个、儿童手鼓10个、节奏图谱卡片、多媒体课件(含故事动画)。

2.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拍手打节奏的基础经验。

3. 环境准备:教室布置成"森林音乐会"场景,地面贴圆形击鼓区。

三、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 教师佩戴小猴头饰,模仿小猴动作跳入教室:"小朋友们好!我是小猴皮皮,今天森林要开音乐会,我要教大家打鼓!"

2. 播放故事动画《小猴学打鼓》:小猴看到人类打鼓很羡慕,用椰子壳和藤蔓制作了第一个鼓,通过不断练习成为森林音乐家。

(二)乐器探索(10分钟)

1. 传递观察:分组传递手鼓,引导幼儿观察鼓面材质(羊皮/塑料)、鼓身形状、鼓槌特点。

2. 自由探索:幼儿自由敲击鼓的不同部位(鼓面中心/边缘/鼓身),教师引导发现声音差异:"敲中间声音更响亮,敲边边声音闷闷的。"

3. 安全提示:演示错误敲击方式(用力过猛导致鼓槌飞出),强调"轻轻敲,慢慢打"的安全规则。

(三)节奏训练(15分钟)

1. 身体打击乐:

- 教师示范"X X | XX X"节奏型(拍腿两下,拍手三下)

- 幼儿集体模仿,加入"咚-咚-咚咚咚"的拟声词

2. 图谱对应:

- 出示节奏图谱(●代表拍手,○代表跺脚)

- 分组进行图谱解读比赛,正确率最高组获得"森林小鼓手"贴纸

3. 乐器实践:

- 发放手鼓,教师用指挥棒引导分句练习

- 设置"节奏接龙"游戏:教师打前两拍,幼儿接后三拍

(四)创意表现(10分钟)

1. 自由创编:幼儿分组为《小星星》旋律创编鼓点伴奏,教师巡回指导记录创意节奏。

2. 音乐会表演:

- 设置"小猴指挥台",轮流担任指挥家

- 全体幼儿佩戴动物头饰,进行《森林狂欢曲》合奏

四、活动延伸

1. 美工区:用纸盘、橡皮筋制作简易小鼓。

2. 音乐角:投放不同材质的打击乐器(木鱼、沙锤、三角铁),探索音色差异。

3. 家庭任务:与家长合作录制"家庭打击乐"视频,分享至班级群。

五、教学反思

通过多感官体验,95%的幼儿能准确模仿基础节奏型。需注意个别幼儿因鼓槌滑落产生的挫败感,后续可增加防滑握柄设计。

第二篇:肢体协调与团队协作教案

一、活动目标

1. 运动目标:通过击鼓动作发展上肢力量与手眼协调能力。

2. 社会目标:在集体击鼓中学习等待、轮流与配合。

3. 认知目标:理解"强弱拍"概念,能根据指挥变换力度。

二、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充气大鼓1个、鼓槌套组(长短各5对)、彩色腕带(红黄两色)。

2. 空间准备:将教室划分为"鼓手区""指挥区""观众区"。

三、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8分钟)

1. 模仿操《小猴健身》:

- 第一节:双手举高敲空气鼓(锻炼肩部)

- 第二节:蹲下敲地板鼓(增强腿部力量)

- 第三节:转圈敲身旁鼓(提升协调性)

2. 节奏呼啦圈: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边走边念童谣"小猴打鼓咚咚咚,强拍重来弱拍轻",在"咚"字时跳跃。

(二)团队击鼓挑战(20分钟)

1. 分组任务:

- 红队:使用短槌敲击鼓面中心(强拍)

- 黄队:使用长槌敲击鼓边(弱拍)

2. 指挥训练:

- 选拔3名幼儿担任指挥,学习用手势表示强弱变化

- 设置"指挥镜"游戏:指挥者面对镜子练习,其他幼儿观察手势是否清晰

3. 合奏实践:

- 第一轮:固定节奏型(强弱弱 | 强弱弱)

- 第二轮:即兴变化节奏,指挥随机切换手势

(三)游戏化巩固(12分钟)

1. 鼓点传递:幼儿围坐,用鼓槌轻敲前一位幼儿的膝盖传递"声音",中断者表演小猴动作。

2. 鼓声捉迷藏:教师敲鼓指挥幼儿躲藏,强拍时快跑,弱拍时慢走,被捉者暂时退出。

四、安全提示

1. 强调"鼓槌不对人"的安全规则,设置安全监督员。

2. 为充气鼓充气至70%饱满度,防止反弹力度过大。

五、家园共育

建议家长在家与孩子玩"厨房打击乐":用饭勺敲击锅盖、塑料盒等,录制创意视频。

第三篇:数学启蒙与空间感知教案

一、活动目标

1. 数学目标:通过击鼓游戏感知数量对应关系,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 空间目标:能根据指令在鼓阵中完成前后左右的空间移动。

3. 艺术目标:尝试用鼓点表现简单图形(圆形、方形)。

二、活动准备

1.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1-5、方向箭头贴纸、地垫鼓阵(5x5网格)。

2. 音乐准备:《土耳其进行曲》节选片段。

三、活动过程

(一)数学导入(7分钟)

1. 数字鼓点:教师敲击鼓点数量对应数字卡片(如敲3下出示"3"),幼儿举相应数量手指回应。

2. 鼓点加减法:敲击"咚咚|咚咚咚"(2+3),幼儿抢答总数并敲出对应次数。

(二)空间探索(15分钟)

1. 鼓阵导航:

- 在地垫鼓阵贴上方向箭头,幼儿根据指令移动

- 示例:"向前敲两下鼓,向左转身敲三下"

2. 图形创作:

- 分组用鼓槌在地垫上摆出图形(三角形需敲3个鼓,正方形敲4个)

- 升级挑战:边走边敲出移动的图形轨迹

(三)音乐数学游戏(18分钟)

1. 鼓点寻宝:

- 隐藏5个"数字宝石"于鼓阵中

- 幼儿根据教师敲击的数字次数找到对应宝石

2. 节奏拼图:

- 将《小星星》旋律拆分为5个节奏片段

- 幼儿通过敲鼓次数(1-5)获取拼图块,合作完成乐谱

四、差异化指导

1. 对数感较弱幼儿:提供带点数的鼓槌(每槌5个点,敲几下可计数)。

2. 对空间感强幼儿:增加三维空间指令(如"向上跳敲高处的鼓")。

第四篇:语言发展与故事创编教案

一、活动目标

1. 语言目标:能复述故事关键情节,运用"首先...然后...最后..."句式讲述。

2. 创造目标:结合击鼓经验创编新故事结局。

3. 倾听目标:在集体演奏中保持专注,能跟随指挥停止击鼓。

二、活动准备

1. 图书准备:大开本《小猴击鼓》立体书。

2. 道具准备:角色头饰(小猴、大象、长颈鹿)、故事骰子(6面分别画故事场景)。

三、活动过程

(一)故事深读(10分钟)

1. 立体书探索:

- 翻动机关页观察小猴制作鼓的过程

- 重点讨论:"小猴遇到困难时是怎么做的?"(引导说出"不放弃""多练习")

2. 情节排序:

- 打乱故事图片,幼儿合作排序并讲述

- 升级挑战:用3个动作表演故事发展(如挠头表示思考,跺脚表示着急)

(二)语言游戏(15分钟)

1. 鼓点传话:

- 第一个幼儿敲鼓传递简单指令(如"拿红色积木")

- 逐个传递后,最后幼儿执行并验证准确性

2. 故事接龙:

- 教师开头:"有一天,小猴的鼓破了..."

- 幼儿轮流敲鼓后接续情节,鼓声停止时必须说完句子

(三)创编表演(20分钟)

1. 新结局设计:

- 分组讨论:"如果小猴参加比赛忘记带鼓怎么办?"(提供材料:纸箱、水桶、锅盖)

- 每组用选定材料制作"新鼓",并创编结局故事

2. 多模态表演:

- 结合击鼓、对话、动作进行故事剧场

- 观众用沙锤摇动次数评价(1-5星)

四、评估要点

观察幼儿能否在集体讲述中保持眼神交流,90%幼儿能使用连接词完整表述。

第五篇:传统文化与艺术审美教案

一、活动目标

1. 文化目标:认识中国鼓的种类(腰鼓、堂鼓、手鼓),了解鼓在传统节日中的作用。

2. 审美目标:通过对比聆听,辨别不同材质鼓的音色特点。

3. 创造目标:用超轻黏土制作"我的梦想之鼓",装饰传统纹样。

二、活动准备

1. 实物准备:腰鼓(2个)、堂鼓(1个)、非洲手鼓(1个)、播放设备。

2. 图片准备:春节舞狮、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月场景中鼓的应用图片。

3. 材料准备:超轻黏土、牙签、金色亮粉、传统纹样模板(云纹、回纹)。

三、活动过程

(一)文化探秘(12分钟)

1. 鼓的家族:

- 展示不同鼓类,用"摸一摸""敲一敲"感知差异

- 观看视频《鼓乐中国》,了解鼓在婚礼、祭祀、庆典中的使用

2. 节日找鼓:

- 发放节日图片,幼儿将鼓贴纸贴到对应场景

- 重点讲解:"端午节赛龙舟时,鼓手要坐在船头指挥节奏"

(二)艺术体验(20分钟)

1. 音色实验:

- 蒙眼聆听不同鼓声,猜测鼓的材质

- 记录描述:"腰鼓声音脆脆的,像放鞭炮;堂鼓声音闷闷的,像打雷"

2. 纹样创作:

- 欣赏青铜器纹样,用黏土在鼓模型上压印传统图案

- 创新设计:鼓励添加现代元素(如星星、爱心)

(三)综合表演(18分钟)

1. 传统节奏学习:

- 教授简单腰鼓基本步法(十字步、弓箭步)

- 配合儿歌《过新年》进行击鼓舞蹈

2. 创意时装秀:

- 幼儿佩戴自制黏土鼓,穿着有传统元素的服装走秀

- 观众用鼓槌敲击评价(敲一下表示喜欢,敲三下表示非常喜欢)

四、文化延伸

1. 亲子任务:与家长共同调查家乡的特色鼓乐(如安塞腰鼓、绛州鼓乐)。

2. 环境创设:在班级设置"鼓文化角",展示幼儿作品与调查照片。

关键词:小猴击鼓教案幼儿园音乐活动、节奏感知、团队协作、数学启蒙、语言发展、传统文化、艺术创作打击乐器游戏化教学

简介:本教案集包含五篇精选设计,涵盖基础节奏训练、肢体协调发展、数学空间启蒙、语言故事创编、传统文化体验五大维度。通过情境导入、乐器探索、游戏实践、创意表达等环节,结合多媒体资源与传统教具,实现音乐、运动、数学、语言、艺术的多领域融合。每篇教案均包含差异化指导策略与家园共育建议,适合3-6岁幼儿分阶段实施,注重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创造力、合作意识与文化认同感。

《《小猴击鼓》教案(精选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