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案-How Do You Do?(精选2篇)
教案一:基础情景对话教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How do you do?"的正确发音、拼写及使用场景,理解其作为正式问候语的语义功能。
2. 能力目标: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能够在模拟社交场景中自然运用该句型进行初次见面问候,并作出恰当回应。
3. 情感目标: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理解中西方问候礼仪的差异,增强国际社交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区分"How do you do?"与"How are you?"的使用场景,掌握正式场合的问候礼仪。
2. 难点:自然回应问候时的语调控制,以及后续对话的衔接技巧。
三、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含英式/美式发音对比音频)
2. 角色扮演卡片(包含职业、国籍等信息)
3. 社交场景图片(商务会议、国际学术交流等)
4. 评价量表(发音准确性、流畅度、礼仪表现)
四、教学过程
Step 1 情境导入(5分钟)
展示联合国会议视频片段,聚焦各国代表初次握手的场景。提问:"When meeting someone for the first time in formal situations, what should we say?" 引导学生观察肢体语言与问候语的配合。
Step 2 语音训练(10分钟)
1. 分解教学:/haʊ/ /duː/ /juː/ /duː/,强调元音发音的饱满度
2. 对比练习:与"How are you?"的语调差异(前者为降调,后者为升调)
3. 跟读模仿:播放BBC发音示范,学生分组进行"回声练习"
Step 3 句型解析(15分钟)
1. 语义辨析:
- How do you do? → 首次见面正式问候(19世纪至今)
- How are you? → 日常非正式问候(关注健康状态)
2. 回应方式:
- 镜像回应:"How do you do!"(不使用问号)
- 扩展回应:"I'm pleased to meet you." + 握手
3. 文化对比:
| 场景 | 英语国家 | 中国 |
|------------|-------------------------|-------------------|
| 正式问候 | 握手+How do you do? | 握手+您好 |
| 后续动作 | 交换名片 | 递茶/寒暄 |
Step 4 情景演练(20分钟)
1. 基础练习:
- 两人一组,使用角色卡(如"British professor"、"Japanese businessman")进行3轮对话
-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语调错误
2. 进阶任务:
- 三人小组模拟国际会议场景,包含自我介绍、问候、寒暄三个环节
- 使用评价量表进行同伴互评
Step 5 总结拓展(10分钟)
1. 知识树构建:在黑板上绘制思维导图,连接问候语、肢体语言、文化禁忌等要素
2. 错误诊所:展示学生演练中的典型错误(如误用"How are you?"回应),集体纠正
3. 作业布置:
- 录制3分钟情景对话视频(需包含2种问候方式)
- 查阅资料:比较5个国家的初次见面礼仪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真实语境创设,有效解决了中国学生易混淆正式与非正式问候的问题。角色扮演中的文化卡设计,帮助学生意识到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后续可增加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更多跨国交际场景。
教案二:跨文化交际深度教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解析"How do you do?"的历史演变,理解其在不同英语变体中的使用差异。
2.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交际对象的身份、场合选择恰当的问候方式,并解释文化依据。
3. 素养目标:培养文化相对主义视角,尊重不同文化中的交际规范。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分析问候语背后的社会语言学因素
2. 难点:在真实交际中灵活调整语言策略
三、教学准备
1. 语料库工具(COCA英语语料库)
2. 文化对比视频(英式下午茶 vs 中式茶道问候)
3. 案例分析包(含10个真实交际失误案例)
四、教学过程
Step 1 语料分析(15分钟)
1. 数据展示:
- COCA语料库检索结果:1990-2020年"How do you do?"使用频率下降67%
- 地域分布:英国(42%)、澳大利亚(28%)、美国(15%)
2. 小组讨论:
- 为什么该表达在美式英语中逐渐被淘汰?
- 现代社交媒体如何影响传统问候方式?
Step 2 案例研讨(20分钟)
1. 失误案例分析:
- 案例1:中国学生用"How do you do?"问候美国教授,对方愣住后回答"I'm fine"
- 案例2:英国商人用该句问候日本客户,被认为过于冷淡
2. 根源探究:
| 文化维度 | 英语国家 | 东亚国家 |
|----------|-------------------|-------------------|
| 个人空间 | 保持0.5-1.5米 | 可接受0.3-1米 |
| 眼神交流 | 60-70%对话时间 | 30-50%对话时间 |
| 问候深度 | 避免私人问题 | 可询问家庭情况 |
Step 3 策略构建(25分钟)
1. 决策树模型:
``` 开始 → 场合判断(正式/非正式) ↓ 正式场合 → 对象身份(长辈/平辈/晚辈) ↓ 长辈 → 使用"How do you do?"+深鞠躬 平辈 → 握手+微笑 晚辈 → 点头+姓氏称呼 ```
2. 微技能训练:
- 语调调节:正式场合降低音高(120-150Hz),增加停顿
- 副语言配合:握手力度(2-4kg压力)、目光接触(三角区注视)
Step 4 模拟评估(20分钟)
1. 跨文化谈判模拟:
- 四人小组(中/英/日/阿联酋代表)进行虚拟商务谈判
- 使用智能眼镜记录肢体语言数据
2. 多元评估:
- 教师评价:语言准确性(40%)
- 同伴评价:文化适应性(30%)
- 自评:交际舒适度(30%)
Step 5 反思提升(10分钟)
1. 文化冰山模型:
``` 可见层:问候语、手势 不可见层:价值观、时间观念、权力距离 ```
2. 作业设计:
- 撰写《跨文化交际日志》,记录3次真实交际中的文化冲突
- 制作PPT比较中英问候语的语义场差异
五、教学创新
本设计引入社会语言学理论,将语言教学提升到文化认知层面。通过语料库分析和决策树模型,培养学生元交际能力。智能眼镜的使用实现了对非语言行为的精准评估。
关键词:How do you do?、跨文化交际、情景教学、社会语言学、角色扮演、语料库分析、决策树模型、非语言交际
简介:本文提供两套"How do you do?"英语教学方案,第一套聚焦基础情景对话训练,通过语音分解、文化对比和角色扮演实现语言技能内化;第二套深化跨文化理解,运用语料库分析、案例研讨和决策树模型培养高阶交际能力。两套方案均强调真实语境创设,融合现代技术手段,解决中国学习者在正式问候场景中的常见问题,提升国际社交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