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教学设计(精选17篇)——政治学科融合主题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理解"春天"作为自然现象与政治生态的隐喻关系
2.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阶段性特征
3. 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逻辑与现实依据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运用辩证思维分析社会发展的能力
2. 提升通过时政素材解读政策内涵的实践能力
3. 增强参与社会治理的公民意识与责任担当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2. 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与奋斗精神
3. 形成关注国家发展、投身民族复兴的价值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理论内涵
2. 全面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辩证关系
3. 青年学生在民族复兴中的时代使命
(二)教学难点
1. 理解"春天"意象在政治语境中的象征意义
2. 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社会公平正义的统一性
3. 构建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的价值联结
三、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春天的故事"系列情境创设
2. 案例分析法:选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典型案例
3. 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新时代春之声"主题研讨
4.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动态数据可视化工具
四、教学过程(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 播放《春天的故事》改编版MV(政治学科版)
2. 展示改革开放前后深圳对比图组
3. 提问引导:"春天"在不同语境中的象征意义
(二)新课讲授(25分钟)
模块一:解码"政治春天"的时代表达
1. 理论阐释:新时代"三步走"战略安排
2. 数据支撑:展示近五年GDP增速与民生投入数据
3. 案例分析:雄安新区规划中的生态文明理念
模块二:把握发展春天的实践密码
1. 政策解读: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逻辑
2.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3. 角色扮演:模拟人大代表提交民生议案
模块三:争做春天的播种者
1. 榜样引领:介绍"最美基层干部"先进事迹
2. 职业规划:结合专业特点设计服务社会方案
3. 承诺仪式:签署《新时代青年责任书》
(三)巩固提升(10分钟)
1. 思维导图:梳理本课知识体系
2. 时政点评:分析当前"稳增长"政策措施
3. 创意表达:用三行诗描绘心中的政治春天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强调发展机遇与挑战的辩证关系
2. 学生分享:交流本节课的最大收获
3. 布置作业:撰写《我给两会提建议》微议案
五、教学特色
1. 跨学科融合:将政治学原理与生态学、经济学知识有机结合
2. 时代性突出: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最新表述
3. 参与式学习:通过模拟政协、社会调查等增强实践体验
4. 评价体系创新: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成果展示相结合的方式
六、教学资源
1. 中央文献数据库:党的历次全会公报
2. 国家统计局网站: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 央视网"时政要闻"专栏:最新政策解读视频
4. 校本课程资源:本地改革开放口述史资料
七、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通过具象化的"春天"意象降低政治理论抽象性
2. 改进方向:需加强农村地区学生的案例贴近性
3. 生成性问题:如何回应学生对"共同富裕"实现难度的质疑
八、延伸活动设计
1. 社会实践:"寻找身边的春天"基层调研
2. 主题班会:"我的青春与时代同频"故事分享
3. 网络互动:参与"青年说改革"线上论坛
关键词:新时代特征、社会主要矛盾、高质量发展、青年责任、政治认同、教学改革、案例教学、实践育人
简介:本教案以"春天来了"为隐喻载体,将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与时代发展主题深度融合。通过创设"解码春天密码""把握发展机遇""争做时代先锋"三大教学模块,运用数据可视化、角色扮演、模拟政协等创新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教案突出跨学科融合、时代性呈现、参与式学习三大特色,配套开发校本资源库与多元评价体系,旨在培养具有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