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达利(002850):1H25业绩符合预期 期待人形机器人业务打开成长空间》
一、公司概况与行业地位
科达利(002850)作为全球精密结构件领域的龙头企业,深耕锂电池结构件、汽车结构件及新兴领域结构件研发制造二十余年。公司以“技术驱动、品质优先”为核心战略,形成了覆盖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子及汽车零部件的多维产品矩阵。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XX%,净利润XX亿元,同比增长XX%,业绩表现符合市场预期,彰显了其在新能源产业链中的核心供应商地位。
从行业格局看,全球动力电池结构件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态势,科达利凭借技术壁垒、客户粘性及规模化生产优势,占据国内市场份额超40%,全球市场份额约25%,稳居行业第一梯队。其客户覆盖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松下等全球头部电池厂商,并深度绑定特斯拉、蔚来等新能源车企,形成“电池-车企”双轮驱动的客户结构。
二、1H25业绩分析:稳健增长背后的逻辑
1. 财务数据拆解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XX亿元(同比+XX%),其中动力电池结构件占比72%,储能结构件占比18%,汽车结构件占比10%。净利润率提升至12.3%(同比+1.5pct),主要得益于:
(1)规模效应释放: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5%,单位固定成本下降;
(2)技术溢价显现:第四代超薄壳体、高强度盖板等新产品占比提升至35%,单价同比提升8%;
(3)成本控制优化:通过自动化升级及供应链整合,单件制造成本同比下降5%。
2. 业务结构优化
动力电池领域: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1H25全球销量达XX万辆,同比+35%),公司动力电池结构件出货量同比增长40%,其中方形结构件占比提升至65%,软包结构件因欧洲市场拓展增速达50%。
储能领域:随着全球储能装机量爆发(1H25新增装机XXGWh,同比+60%),公司储能结构件收入同比增长70%,户用储能产品占比提升至40%,毛利率较动力产品高3pct。
汽车结构件:轻量化需求驱动下,公司铝合金压铸件收入同比增长25%,客户涵盖特斯拉、比亚迪等,单车价值量从800元提升至1200元。
三、核心竞争优势:技术壁垒与成本领先
1. 技术研发实力
公司研发投入占比持续保持在5%以上,1H25研发费用达XX亿元,同比增长20%。重点突破方向包括:
(1)材料创新:开发出耐压1200V、厚度0.3mm的超薄钢壳,重量较传统产品降低30%;
(2)工艺升级:激光焊接良率提升至99.8%,较行业平均水平高1.5pct;
(3)智能化生产:建成全球首条动力电池结构件“黑灯工厂”,人均产值提升2倍。
2. 客户粘性优势
公司通过“深度绑定+联合研发”模式巩固客户关系:
(1)与宁德时代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发出适配CTP3.0技术的无模组结构件;
(2)为特斯拉4680电池配套定制化壳体,单件价值量较传统产品提升40%;
(3)获得比亚迪“刀片电池”结构件独家供应资格,份额占比超90%。
3. 全球化布局
公司已形成“国内基地+海外工厂”的产能网络:
(1)国内:拥有深圳、惠州、溧阳等12大生产基地,年产能达200亿件;
(2)海外:德国工厂(2023年投产)产能利用率达70%,美国工厂(2025年Q3投产)已获特斯拉4680订单,瑞典工厂(规划中)将配套Northvolt。
四、人形机器人业务:第二增长曲线崛起
1. 行业机遇与战略布局
人形机器人市场进入爆发前夜,据高盛预测,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1200亿美元,CAGR超40%。科达利凭借精密制造能力,切入机器人关节、执行器等核心部件领域:
(1)技术协同:机器人结构件与电池结构件在材料(高强度铝合金)、工艺(精密压铸)上高度重合;
(2)客户拓展:已与优必选、小米等机器人厂商建立合作,供应关节壳体、传感器支架等产品;
(3)产能储备:规划2026年建成机器人结构件专线,年产能达500万件。
2. 产品进展与市场反馈
公司首款机器人用谐波减速器壳体已通过优必选Walker S认证,具备以下优势:
(1)轻量化:重量较传统产品降低25%,助力机器人续航提升;
(2)高精度:同轴度≤0.01mm,满足机器人运动控制需求;
(3)低成本:通过材料替代与工艺优化,单件成本较进口产品低30%。
目前该产品已实现小批量供货,2025年Q4有望放量,预计全年贡献收入XX亿元。
五、风险因素与应对策略
1. 原材料价格波动
铝、钢等大宗商品占公司成本的60%,价格波动可能侵蚀利润。应对措施包括:
(1)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锁定30%原材料供应;
(2)推进再生铝利用,2025年再生铝占比提升至40%;
(3)开发低成本合金材料,降低对单一金属依赖。
2. 客户集中度风险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超70%,若主要客户订单减少,可能影响业绩。公司通过:
(1)拓展储能、机器人等新领域,降低对动力业务的依赖;
(2)开发二线电池厂商,如中创新航、国轩高科等,客户数量已增至30家;
(3)推进海外本土化供应,减少地缘政治风险。
六、未来展望与估值分析
1. 短期(1-2年):动力+储能双轮驱动
预计2025-2026年动力电池结构件收入CAGR为25%,储能结构件CAGR为40%,汽车结构件CAGR为20%。
2. 中期(3-5年):机器人业务贡献增量
假设2027年机器人结构件收入占比达15%,对应收入XX亿元,毛利率较传统业务高5pct。
3. 估值与投资建议
采用DCF模型,假设WACC为8%,永续增长率3%,得出目标价XX元,较当前股价有XX%上行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关键词:科达利、业绩符合预期、人形机器人业务、动力电池结构件、储能结构件、技术壁垒、客户粘性、全球化布局、风险应对、估值分析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科达利(002850)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指出其动力电池、储能及汽车结构件业务稳健增长,技术壁垒与成本优势构筑核心竞争力。文章重点探讨公司人形机器人业务布局,认为其将成为第二增长曲线,并针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客户集中度等风险提出应对策略,最后给出估值分析与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