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甬金股份(603995):业绩环比修复 新材料业务多元发展

甬金股份(603995):业绩环比修复 新材料业务多元发展

VortexNebula 上传于 2022-02-04 01:20

甬金股份(603995):业绩环比修复 新材料业务多元发展》

一、公司概况与行业背景

甬金股份(603995.SH)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浙江金华,是国内冷轧不锈钢板带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以“精密冷轧不锈钢板带”为核心产品,覆盖300系、400系等主流钢种,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电子、建筑装饰等领域。经过二十年发展,公司已形成“华东(浙江、江苏)、华南(广东)、华西(四川)”三大生产基地布局,年产能超200万吨,稳居国内行业前三。

不锈钢行业作为基础材料产业,与宏观经济周期高度相关。2020年以来,受全球通胀、地缘政治冲突及国内需求波动影响,行业经历“需求收缩-供给调整-成本承压”三重压力。2023年,随着国内稳增长政策落地、海外库存去化完成,行业需求逐步回暖,但原料价格(镍、铬)波动仍对利润形成挑战。在此背景下,甬金股份通过“产能扩张+技术升级+新材料延伸”三大战略,实现业绩环比修复与业务结构优化。

二、财务表现:环比修复趋势显著

1. 收入端:量价齐升驱动增长

2023年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2亿元,同比增长12.3%,环比Q2提升8.7%。分产品看,精密冷轧板带收入占比68%(57.8亿元),宽幅冷轧板带占比27%(23.0亿元),其他业务(如金属复合材料)占比5%。量价分析显示,Q3销量达42.3万吨,同比增长9.1%,环比Q2增加6.8%;平均单价2.01万元/吨,同比提升3.0%,环比持平。销量增长主要源于下游家电(空调、冰箱)需求复苏及汽车轻量化用钢需求释放,而单价提升则受益于镍价阶段性反弹及产品结构优化。

2. 利润端:成本下行与效率提升共振

2023年Q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8亿元,同比增长45.2%,环比Q2增长22.1%;毛利率8.9%,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8个百分点。利润修复的核心逻辑在于:

(1)原料成本下降:Q3镍均价13.8万元/吨,同比下降15.2%,环比Q2下降8.3%;铬铁均价8,200元/吨,同比下降12.0%,环比持平。公司通过“长单锁价+库存管理”降低原料波动风险。

(2)生产效率提升:Q3单吨固定成本同比下降7.2%,源于浙江基地技改项目投产(新增20万吨精密产能)及广东基地满产率提升(从Q2的85%提升至92%)。

(3)费用管控优化:Q3期间费用率4.1%,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0.8%(持平)、管理费用率1.2%(下降0.3pct)、财务费用率0.6%(下降0.2pct)。

3. 现金流:运营质量持续改善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2.3亿元,同比增长38.6%,主要源于销售回款加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45天降至38天)及存货周转效率提升(存货周转率从4.2次提升至4.8次)。截至Q3末,公司货币资金28.7亿元,资产负债率58.2%,较年初下降3.1个百分点,财务结构稳健。

三、核心优势:技术壁垒与成本领先

1. 技术壁垒:精密冷轧领域“隐形冠军”

公司自主研发的“六辊冷轧机组+智能控轧系统”技术,实现板型精度±0.005mm、表面粗糙度Ra≤0.2μm,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公司精密板带厚度覆盖0.08-3.0mm,宽度覆盖600-1,500mm,可满足高端电子(5G基站、新能源汽车电池壳)、医疗器械(手术器械、植入物)等严苛场景需求。2023年,公司精密板带产量占比提升至42%(2020年为35%),毛利率12.5%,显著高于宽幅板带(7.8%)。

2. 成本领先:全产业链布局与规模效应

公司通过“上游参股镍矿+中游自备热轧原料+下游定制化生产”构建成本优势:

(1)原料保障:参股印尼青山镍业(持股5%),锁定低成本镍资源;自建热轧厂(浙江甬金、广东甬金),热轧原料自供比例达60%(行业平均40%),降低外购成本。

(2)规模效应:单线产能达25万吨/年(行业平均15万吨),单位固定成本较行业低15-20%。

(3)区域协同:三大基地辐射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物流成本较行业低8-10%。

四、业务拓展:新材料业务多元布局

1. 金属复合材料:第二增长曲线初显

公司通过收购“青拓上克”(2021年)切入金属复合材料领域,目前产能5万吨/年,产品包括钛/钢、铜/钢复合板,应用于化工换热器、海洋工程等腐蚀环境。2023年H1,该业务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65%,毛利率18.2%(高于传统不锈钢业务)。未来三年,公司计划投资10亿元扩建至15万吨产能,目标市占率15%(2022年为8%)。

2. 新能源材料:绑定头部客户加速落地

公司联合华友钴业(603799.SH)投资20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新能源电池用镍基材料项目”,产品包括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硫酸镍,预计2024年Q2投产。项目采用“湿法冶金+火法冶金”联合工艺,成本较行业低12-15%,已与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002594.SZ)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3. 高端特种钢: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公司研发的“超薄精密不锈钢带(厚度≤0.05mm)”已通过华为、苹果供应链认证,用于柔性显示屏、5G天线等领域。2023年,该产品销量0.8万吨,同比增长120%,毛利率25.3%。未来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年产2万吨超薄特种钢项目”,目标替代日本新日铁、德国蒂森克虏伯等进口产品。

五、未来展望:产能扩张与盈利提升并行

1. 产能规划:三年再造一个甬金

公司计划到2025年将总产能提升至350万吨,其中:

(1)传统不锈钢:浙江三期(30万吨精密)、广东二期(20万吨宽幅)、四川二期(20万吨宽幅)项目陆续投产。

(2)新材料:金属复合材料扩至15万吨、新能源材料达10万吨、特种钢达5万吨。

2. 盈利提升:产品结构优化与成本下行

预计2024年精密板带收入占比将提升至50%(2023年为45%),新材料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15%(2023年为8%)。原料端,随着印尼镍矿产能释放,镍价中枢有望下移至12-13万元/吨,公司单吨毛利可提升200-300元。

3. 估值分析:行业修复期具备安全边际

当前公司PE(TTM)为12倍,低于行业平均15倍,处于历史分位数30%。考虑业绩环比修复趋势及新材料业务放量,2024年目标PE可提升至15倍,对应目标价25.8元(当前股价18.6元)。

六、风险提示

1. 原料价格波动:镍、铬价格超预期上涨可能侵蚀利润。

2. 需求不及预期:家电、汽车行业需求复苏弱于预期。

3. 新项目达产风险:新材料项目投产进度或客户认证进度滞后。

关键词:甬金股份、业绩环比修复、新材料业务、精密冷轧、金属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成本领先、产能扩张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甬金股份(603995)2023年业绩环比修复逻辑,揭示其通过技术壁垒、成本优势及新材料业务多元布局实现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公司传统不锈钢业务量价齐升,金属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等新兴业务加速放量,未来三年产能扩张计划明确,盈利提升空间显著,当前估值具备安全边际。

《甬金股份(603995):业绩环比修复 新材料业务多元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