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中国历史 > 关汉卿和《窦娥冤》

关汉卿和《窦娥冤》

弃恶从善 上传于 2021-08-14 04:17

《关汉卿和〈窦娥冤〉》:元代文人的悲悯与戏剧的巅峰》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期。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在政治上实行四等人制,将不同民族划分为等级,汉族处于较低地位。在文化领域,传统的科举制度时断时续,文人仕途受阻,大量知识分子流落民间。然而,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孕育出了中国戏剧史上的黄金时代。元杂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那个时代文化的璀璨明珠,而关汉卿,则是这颗明珠上最耀眼的光芒之一,他所创作的《窦娥冤》,更是元杂剧中的经典之作,穿越时空,至今仍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人,也有说法称他是解州人,还有说祁州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杂剧,据记载有六十余种,现存十八种。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剧作家,更是一位充满生活气息的文人。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常常混迹于市井之中,与歌妓、戏子交往密切。这种生活经历使他深入了解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疾苦,也让他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洞察。他的作品中,既有对黑暗社会的批判,也有对人性美好的赞美,充满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与关怀。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剧以窦娥的悲惨命运为主线,展现了元代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故事发生在楚州,窦娥三岁丧母,七岁被父亲窦天章抵债给蔡婆婆家当童养媳。婚后不久,丈夫去世,窦娥与蔡婆婆相依为命。然而,命运并未因此放过她。蔡婆婆向赛卢医讨债,赛卢医心生歹意,欲加害蔡婆婆,恰被张驴儿父子撞见救下。张驴儿父子趁机赖在蔡家,张驴儿还想逼窦娥与他成亲,窦娥坚决不从。

张驴儿恼羞成怒,想出一条毒计。他在羊肚汤里下了毒,想要毒死蔡婆婆,逼窦娥就范。不料,蔡婆婆因身体不适,将汤让给了张驴儿的父亲,老人喝下后毒发身亡。张驴儿却诬陷窦娥毒死其父,并将她告到官府。楚州太守桃杌是个贪赃枉法之徒,他收受张驴儿的贿赂,对窦娥严刑拷打。窦娥起初坚决不认,但在酷刑之下,她无奈屈招。就这样,一个无辜的女子被判处了死刑。

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满腔悲愤,她发出了三桩誓愿:一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她冤屈,血溅白练;二要六月飞雪,遮掩她的尸首;三要楚州大旱三年。这三桩誓愿看似荒诞,却饱含着窦娥对命运的不公的强烈抗争。当刽子手行刑时,奇迹发生了,窦娥的血真的溅到了白练上,六月天突然大雪纷飞,而楚州此后也真的大旱了三年。这三桩誓愿的实现,让窦娥的冤屈昭然若揭,也让人们对她的悲惨遭遇深感同情。

从戏剧艺术的角度来看,《窦娥冤》具有极高的成就。在结构上,它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窦娥的悲惨遭遇,暗线是窦天章的升迁查案。两条线索相互交织,使剧情紧凑,悬念迭起。在人物塑造方面,关汉卿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窦娥是一个善良、孝顺、坚贞的女子,她本可以顺从张驴儿,苟且偷生,但她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宁死不屈。她的反抗精神,在那个黑暗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

同时,剧中其他人物也各具特色。蔡婆婆善良但软弱,在面对张驴儿父子的逼迫时,她选择了妥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窦娥的悲剧。张驴儿则是一个无赖、恶棍的形象,他的贪婪、凶狠让人恨之入骨。而楚州太守桃杌则是封建官吏腐败的代表,他为了钱财,草菅人命,将法律视为儿戏。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剧情更加丰富,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复杂面貌。

在语言运用上,《窦娥冤》也堪称典范。关汉卿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刻的思想和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剧中的唱词和宾白,既有生活气息,又富有艺术感染力。例如窦娥在刑场上的唱词:“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段唱词,感情激昂,直抒胸臆,将窦娥对天地的不公的控诉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和观众感同身受。

《窦娥冤》不仅仅是一部戏剧作品,它更是关汉卿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元代社会,政治腐败,官场黑暗,百姓生活困苦。关汉卿通过窦娥的悲剧,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不公。窦娥的冤屈,实际上是无数底层人民的冤屈的缩影。在那个时代,像窦娥这样的弱女子,没有权力,没有地位,只能任人欺凌。而官府的腐败,更是让她们的冤屈无处申诉。

关汉卿创作《窦娥冤》,也是为了唤起人们的良知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他希望通过这部剧,让人们看到社会的黑暗,从而引起人们的反思。在他的笔下,窦娥的冤屈感动了天地,三桩誓愿的实现,象征着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虽然窦娥最终含冤而死,但她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她成为了正义的象征,激励着后人为了公平和正义而奋斗。

《窦娥冤》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了国外。在后世,许多文人墨客都对《窦娥冤》进行了研究和评价。明代戏曲家臧懋循称赞它“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可谓神之又神”。清代文学家李渔也认为它是“千古绝调”。《窦娥冤》还对后世的戏剧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许多剧作家都从中汲取了灵感,创作出了优秀的作品。

在当今社会,《窦娥冤》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法治社会,但社会不公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窦娥的悲剧提醒着我们,要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同时,它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力量。窦娥在面对死亡时,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关汉卿和他的《窦娥冤》,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们见证了元代社会的兴衰,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情怀。关汉卿以他的才华和勇气,用戏剧的形式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为底层人民发声。而《窦娥冤》则以其深刻的主题、精湛的艺术和强烈的感染力,成为了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们将永远闪耀着光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当传承和弘扬关汉卿的精神,关注社会现实,用我们的笔和行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窦娥的悲剧不再重演,让正义和公平在每一个角落都能得到伸张。这是我们对历史的尊重,也是我们对未来的承诺。

关键词:关汉卿、《窦娥冤》、元代社会、戏剧艺术、社会批判、现实意义

简介:《关汉卿和〈窦娥冤〉》介绍了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生平及创作背景,详细阐述了其代表作《窦娥冤》的剧情、艺术成就、社会批判意义以及历史和现实意义,展现了这部经典戏剧的魅力和价值。

《关汉卿和《窦娥冤》.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