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通光电(600487):公司积极扩产空芯光纤、多模光纤 应对AI新需求》
一、行业背景:AI驱动下光纤通信迎来新机遇
近年来,全球人工智能(AI)技术加速发展,算力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根据IDC数据,2023年全球AI算力市场规模突破500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超过15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8%。AI大模型的训练与推理对数据传输速度、容量和低时延提出更高要求,传统单模光纤在长距离、高带宽场景下的性能瓶颈逐渐显现。在此背景下,空芯光纤(Hollow-core Fiber)和多模光纤(Multi-mode Fiber)凭借其独特的物理特性,成为满足AI算力网络升级的核心解决方案。
空芯光纤通过将光信号传输路径从实心玻璃介质转移至空气或真空腔体,大幅降低非线性效应和色散,理论上可将传输时延降低30%以上,同时支持更高功率的光信号传输,适用于超高速数据中心互联和长距离骨干网。多模光纤则通过增加纤芯直径(通常为50μm或62.5μm),支持多路光信号并行传输,在短距离(如数据中心内部)场景中可显著提升端口密度和成本效益。据LightCounting预测,2024-2028年全球空芯光纤市场规模将以年均45%的速度增长,多模光纤在AI数据中心领域的渗透率将超过60%。
二、亨通光电:光纤通信领域的全产业链龙头
亨通光电(600487.SH)成立于1993年,是全球领先的光纤光缆、电力电缆及海洋通信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业务覆盖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光器件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拥有苏州、成都、沈阳三大生产基地,年产能超1亿芯公里,国内市场份额连续五年保持第一(CRU数据)。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5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光通信板块占比达55%,毛利率提升至32%,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技术层面,亨通光电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研发费用达28亿元,占营收比例5.8%。公司已掌握空芯光纤制备的核心技术,包括嵌套式反谐振空芯光纤(NANF)结构设计和低损耗薄膜沉积工艺,实验室环境下实现了0.1dB/km的超低损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多模光纤领域,公司开发的OM5宽带多模光纤可支持400G/800G以太网传输,与VCSEL激光器兼容性优异,已通过多家云服务商认证。
三、扩产战略:空芯光纤与多模光纤双轮驱动
面对AI算力网络升级带来的结构性机遇,亨通光电于2023年启动“双纤计划”,计划未来三年投入60亿元用于空芯光纤和多模光纤的产能扩张与技术升级。
1. 空芯光纤:突破技术封锁,抢占高端市场
公司计划在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全球首条规模化空芯光纤生产线,预计2024年底投产,首期产能达50万芯公里/年,2026年扩展至200万芯公里/年。该产线采用自主开发的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CVD)工艺,结合高精度拉丝塔,可实现空芯光纤结构参数的纳米级控制。产品方面,公司将优先推出适用于数据中心互联(DCI)的10km级空芯光纤和面向骨干网的100km级超低损耗空芯光纤,目标客户包括亚马逊、谷歌等头部云服务商。
技术合作上,亨通光电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光电子研究中心(ORC)建立联合实验室,重点攻关空芯光纤与现有光模块的耦合技术,预计2025年实现空芯光纤-硅光模块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商业化。
2. 多模光纤:深化数据中心场景渗透
在多模光纤领域,公司计划将成都基地的产能从当前的1500万芯公里/年提升至3000万芯公里/年,重点生产OM4/OM5型号产品。技术升级方面,公司开发的“低偏模色散”多模光纤可将800G信号传输距离从100米延长至150米,满足AI集群内部服务器互联需求。此外,公司正研发基于薄膜铌酸锂调制器的多模光纤传输系统,目标将单纤传输容量提升至1.6Tbps。
市场拓展上,亨通光电已与英伟达、华为等企业建立联合测试机制,其OM5光纤产品已通过NVIDIA Spectrum-X以太网平台认证,预计2024年下半年开始批量供货。
四、核心竞争力:技术、成本与客户的三重优势
1. 技术壁垒: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亨通光电是国内唯一实现光纤预制棒-拉丝-成缆全流程自主生产的企业,空芯光纤所需的超低损耗涂覆材料、高精度拉丝模具等关键部件均实现国产化。相比之下,国内部分厂商仍依赖进口预制棒,成本波动风险较高。
2. 成本优势:规模化生产降本
公司空芯光纤单位成本较进口产品低25%-30%,主要得益于:一是苏州基地的电力成本较欧洲厂商低40%;二是自主研发的PCVD设备单台产能是传统设备的3倍;三是通过工艺优化将空芯光纤拉丝速度从5m/min提升至12m/min。多模光纤方面,公司通过“预制棒-光纤-光缆”一体化生产,可将综合成本控制在行业平均水平的85%以下。
3. 客户认证:绑定头部AI企业
亨通光电已进入全球前十大云服务商的供应链体系,其中空芯光纤产品通过Meta的10km传输测试,多模光纤成为微软Azure数据中心800G方案的首选介质。2023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8%,在东南亚、欧洲市场的份额分别达22%和15%。
五、财务与估值:业绩释放期来临
1. 收入预测:2024-2026年CAGR达25%
假设空芯光纤2024-2026年销量分别为30/80/150万芯公里,均价8000元/芯公里;多模光纤销量分别为2000/2500/3000万芯公里,均价120元/芯公里。预计光通信板块收入将从2023年的267亿元增长至2026年的520亿元,占营收比例提升至65%。
2. 毛利率提升:高端产品占比扩大
空芯光纤毛利率预计达55%-60%,多模光纤毛利率为40%-45%,随着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公司综合毛利率有望从2023年的32%提升至2026年的38%。
3. 估值对比:显著低于行业平均
截至2024年3月,亨通光电PE(TTM)为18倍,低于中天科技(22倍)、长飞光纤(25倍)等可比公司。考虑其空芯光纤技术领先性和AI需求爆发,给予2024年25倍PE,目标价28.5元(当前股价20.3元),潜在涨幅40%。
六、风险提示
1. 技术迭代风险:若硅光子集成技术突破导致光纤需求下降,可能影响公司扩产回报。
2. 客户集中度风险:前五大客户占比超60%,若主要云服务商采购策略调整,可能引发订单波动。
3. 国际贸易摩擦:海外扩产可能面临设备进口限制或关税加征。
七、结论:乘AI东风,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亨通光电通过空芯光纤和多模光纤的规模化扩产,精准卡位AI算力网络升级的核心赛道。公司全产业链布局、技术领先性和成本优势构成坚实护城河,预计2024-2026年将迎来业绩与估值的双重提升。维持“买入”评级,建议重点关注其苏州空芯光纤产线投产进度及海外客户认证情况。
关键词:亨通光电、空芯光纤、多模光纤、AI算力、光纤扩产、光通信、数据中心互联、技术壁垒、成本优势、估值提升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亨通光电(600487)在AI算力需求爆发背景下,通过扩产空芯光纤和多模光纤的战略布局。公司凭借全产业链技术自主可控、规模化生产成本优势及头部客户认证,构建核心竞争力,预计2024-2026年光通信板块收入与毛利率将显著提升,估值存在40%以上修复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