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触媒(688267):产品销量增长推动整体业绩提升 看好募投项目逐步投产》
一、公司概况与行业地位
中触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267)作为国内领先的分子筛催化剂及吸附剂研发、生产与销售企业,自成立以来始终聚焦于特种分子筛及相关催化材料的创新研发。公司核心产品涵盖移动源脱硝分子筛、钛硅分子筛催化剂、环保催化剂及吸附分离材料等,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净化、石油化工、煤化工及环保治理等领域。凭借技术优势与产能布局,中触媒已成为巴斯夫(BASF)、万华化学等国际化工巨头的核心供应商,并在全球分子筛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2023年业绩回顾:销量驱动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1. 财务数据表现
根据2023年年报,中触媒实现营业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28.5%;归母净利润2.1亿元,同比增长35.2%。其中,第四季度单季营收3.8亿元,环比增长15%,净利润0.7亿元,环比增长22%,呈现明显的季节性上行趋势。
分产品看,移动源脱硝分子筛收入占比达55%,同比增长32%,主要受益于国六排放标准全面实施及海外重卡市场扩容;钛硅分子筛催化剂收入占比28%,同比增长25%,受益于丙烯环氧化工艺(HPPO法)在环氧丙烷生产中的渗透率提升;吸附分离材料收入占比12%,同比增长40%,主要因新能源领域锂盐提纯需求激增。
2. 销量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1)下游需求爆发:全球汽车尾气处理市场因环保法规趋严(如欧盟Euro VII、中国国六b)持续扩容,公司作为巴斯夫全球唯一移动源脱硝分子筛供应商,订单量同比增长30%。
(2)国产替代加速:在钛硅分子筛领域,公司通过技术突破实现进口替代,产品性价比优势显著,国内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8%提升至2023年的25%。
(3)新兴领域拓展:吸附分离材料成功切入锂资源提取赛道,与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头部企业建立合作,2023年锂盐提纯用分子筛销量突破2000吨。
3. 盈利能力分析
公司综合毛利率达41.2%,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
(1)规模效应显现:移动源脱硝分子筛单吨成本同比下降8%,因大连基地产能利用率提升至90%;
(2)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钛硅分子筛毛利率达48%,高于整体水平;
(3)汇率波动利好:出口业务占比65%,美元升值贡献汇兑收益约1200万元。
三、募投项目进展:产能扩张与技术升级双轮驱动
1. 募投项目概述
公司2022年IPO募资18.5亿元,主要用于三大项目:
(1)特种分子筛与环保催化剂生产基地项目(大连):总投资10.2亿元,规划新增移动源脱硝分子筛产能8000吨/年、钛硅分子筛3000吨/年,预计2024年Q3投产;
(2)技术中心升级项目(大连):总投资3.8亿元,聚焦新型分子筛材料研发,重点突破ZSM-5分子筛在甲醇制烯烃(MTO)工艺中的应用;
(3)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全球):总投资1.5亿元,计划在欧洲、北美设立子公司,完善海外服务体系。
2. 产能释放节奏与市场影响
(1)短期(2024年):大连基地一期项目投产将使移动源脱硝分子筛产能从1.2万吨/年增至2万吨/年,满足巴斯夫未来3年订单需求;钛硅分子筛产能从5000吨/年增至8000吨/年,巩固国内HPPO法环氧丙烷市场主导地位。
(2)中期(2025-2026年):技术中心项目将推动ZSM-5分子筛商业化,打开煤化工领域百亿级市场;营销网络完善后,海外收入占比有望从65%提升至75%。
(3)长期(2027年后):公司计划通过并购拓展吸附分离材料在氢能、二氧化碳捕集等领域的应用,构建“催化剂+吸附剂”双轮驱动的业务格局。
3. 技术升级方向
(1)移动源脱硝分子筛:开发铜基分子筛替代钒基材料,降低生产成本30%,同时满足更严苛的排放标准;
(2)钛硅分子筛:优化孔道结构,将丙烯环氧化选择性从92%提升至95%,减少副产物生成;
(3)吸附分离材料:研发锂同位素分离专用分子筛,突破海外技术垄断。
四、行业趋势与公司战略匹配度分析
1. 环保政策驱动需求增长
全球碳中和目标下,汽车尾气处理、工业废气治理等领域对高效催化剂的需求持续攀升。欧盟计划2035年禁售燃油车,中国国六b标准全面实施,均将推动移动源脱硝分子筛市场以12%的CAGR增长至2025年。
2. 新能源领域打开新空间
锂资源提取、氢能储运等新兴产业对特种分子筛的需求爆发。公司吸附分离材料已应用于盐湖提锂,未来可拓展至直接空气捕集(DAC)二氧化碳技术,契合全球能源转型趋势。
3. 国产替代与出口并进
国内化工行业升级催生对高端催化剂的需求,公司凭借性价比优势实现进口替代;同时,通过巴斯夫等客户切入全球供应链,出口业务保持20%以上的年增速。
五、风险因素与应对策略
1. 客户集中度风险
2023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达72%,其中巴斯夫占比45%。应对策略:拓展万华化学、恒力石化等国内客户,降低单一客户依赖;通过营销网络建设开发欧美中小客户。
2. 原材料价格波动
硅源、铝源等原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60%以上。应对策略:与上游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锁定价格;开发低成本合成工艺,如利用工业废渣替代部分原料。
3. 技术迭代风险
分子筛行业技术更新快,若研发进度滞后可能导致市场份额流失。应对策略:保持年研发投入占比8%以上,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
六、盈利预测与估值分析
1. 盈利预测
假设2024-2026年:
(1)移动源脱硝分子筛销量分别为1.8万吨、2.2万吨、2.6万吨,单价保持稳定;
(2)钛硅分子筛销量分别为0.7万吨、0.9万吨、1.1万吨,单价因技术升级小幅提升;
(3)吸附分离材料销量分别为0.3万吨、0.5万吨、0.8万吨,毛利率因规模效应提升至45%。
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8亿元、19.6亿元、24.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亿元、3.4亿元、4.2亿元,对应EPS为1.54元、1.93元、2.38元。
2. 估值分析
采用PE估值法,可比公司万华化学(600309)、建龙微纳(688357)2024年平均PE为25倍。考虑中触媒的高成长性及募投项目投产预期,给予30倍PE,对应2024年目标价46.2元,较当前股价有25%上行空间。
七、投资建议
中触媒作为分子筛行业龙头,具备技术、客户与产能三重优势。2024年募投项目逐步投产将驱动业绩高增长,同时新能源领域拓展打开长期空间。建议“买入”,目标价46.2元,对应2024年30倍PE。
关键词:中触媒、分子筛催化剂、销量增长、募投项目、业绩提升、移动源脱硝、钛硅分子筛、吸附分离材料、新能源、估值分析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中触媒(688267)2023年业绩表现,指出产品销量增长为核心驱动力,并详细阐述募投项目进展及技术升级方向。结合行业趋势与公司战略,预测2024-2026年业绩增长路径,提示客户集中度、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最终给出“买入”评级及目标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