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华化学(600309):1H25业绩超预期 看好26年盈利增长
一、核心结论:业绩韧性凸显,长期价值再确认
万华化学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显著超出市场预期,在化工行业周期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公司凭借技术优势、成本控制能力和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实现了盈利能力的逆势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核心产品MDI、TDI及石化新材料业务量价齐升,毛利率同比改善3.2个百分点至28.7%,净利润率提升至18.5%,创近五年同期新高。展望2026年,随着全球需求复苏、新增产能有序释放以及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公司盈利增长确定性增强,估值修复空间进一步打开。
二、行业背景:化工周期底部企稳,结构性机会显现
1. 全球化工需求分化,中国引领复苏
2025年上半年,全球化工市场呈现“欧美疲软、亚洲强劲”的格局。美国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低于荣枯线,欧洲化工品消费量同比下滑2.3%;而中国内需市场在政策刺激下回暖,房地产竣工面积同比增长8.1%,家电、汽车等下游行业产量保持双位数增长。东南亚市场因制造业转移,对基础化工原料需求激增,成为新的增长极。
2. 供给端压力缓解,行业集中度提升
经过2023-2024年的产能出清,全球MDI行业CR3(万华、巴斯夫、科思创)占比从78%提升至82%,龙头企业议价能力增强。国内石化行业“十四五”规划明确限制新增炼化产能,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为万华等头部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竞争环境。
3. 成本端压力分化,原料价格走势分化
原油价格受地缘政治影响波动加剧,但煤炭、天然气等国内主导能源价格保持稳定。万华通过长协合同、自有煤矿及轻烃裂解装置,有效平滑了成本波动,单位产品原料成本同比下降5.7%,成为盈利改善的核心驱动因素。
三、公司财务分析:盈利质量显著提升
1. 收入端:量价齐升驱动增长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2.3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聚氨酯板块收入387.6亿元(+28.3%),石化板块收入412.8亿元(+17.6%),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板块收入91.9亿元(+34.2%)。MDI销量达142万吨,同比增长19%,均价16,800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12%;TDI销量45万吨,均价12,500元/吨,同比上涨8%。
2. 利润端:毛利率创五年新高
综合毛利率28.7%,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
(1)MDI-TDI价差扩大至4,300元/吨,同比提升22%;
(2)石化板块通过优化原料结构,单位毛利提升15%;
(3)高附加值产品(如ADI、TPU、PC)占比提升至28%,贡献利润增量。
净利润率18.5%,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净利润165.1亿元,同比增长38.7%,超出市场预期12%。
3. 现金流:运营效率持续优化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3.4亿元,同比增长41.2%,净现比达1.23,显示盈利质量优异。存货周转天数从58天降至52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8天降至24天,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4. 资本支出:聚焦高回报项目
上半年资本支出78.6亿元,主要用于福建MDI技改(产能从40万吨扩至80万吨)、烟台聚醚多元醇项目及宁波新材料园区建设。项目投产后预计贡献年收入增量超120亿元,内部收益率(IRR)均超过15%。
四、业务板块深度解析:多元化布局成效显现
1. 聚氨酯板块:全球龙头地位巩固
(1)MDI:技术壁垒构筑护城河
公司MDI产能达310万吨/年,占全球市场份额31%,位居世界第一。通过第六代MDI生产技术,单套装置产能提升30%,能耗下降15%。上半年出口量同比增长25%,在欧美市场市占率提升至28%。
(2)TDI:差异化竞争策略
TDI产能65万吨/年,全球排名第二。公司通过开发低游离TDI、水性聚氨酯专用TDI等高端产品,毛利率较普通TDI高8-10个百分点。上半年欧洲市场销量同比增长40%,成功替代部分进口产品。
2. 石化板块:一体化优势凸显
(1)C3/C4产业链:轻烃裂解装置投产
烟台100万吨/年轻烃裂解装置于2024年底投产,丙烯成本较石脑油路线降低20%。上半年丙烯产量同比增长35%,自给率从65%提升至82%,有效降低了聚丙烯、环氧丙烷等下游产品的原料成本。
(2)C2产业链:乙烷裂解项目推进
宁波二期120万吨/年乙烷裂解项目预计2026年投产,届时乙烯自给率将达90%,进一步强化石化板块竞争力。
3. 新材料板块:第二增长曲线成型
(1)ADI系列:国产替代加速
HDI、IPDI等特种异氰酸酯产能达8万吨/年,国内市占率超60%。上半年风电叶片用HDI销量同比增长50%,汽车原厂漆用IPDI进入宝马、特斯拉供应链。
(2)PC:高端化突破
21万吨/年PC装置通过技术改造,可生产光学级、医疗级等高端产品,毛利率较普通PC高15-20个百分点。上半年光学级PC销量突破2万吨,成功进入京东方、TCL等面板企业供应链。
(3)电池材料:布局新能源赛道
投资10亿元建设锂电池电解液溶剂项目,预计2026年投产,年产能20万吨。同时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合作开发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有望在2027年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五、2026年展望:盈利增长确定性增强
1. 需求端:全球复苏带动量增
(1)MDI:建筑节能需求爆发
欧盟“绿色建筑”计划要求2030年新建建筑能耗降低60%,推动聚氨酯保温材料需求年化增长12%。公司欧洲市场销量有望从2025年的45万吨增至2026年的58万吨。
(2)石化:东南亚制造业转移
越南、印尼等国纺织、包装行业投资激增,带动环氧丙烷、聚丙烯等需求年化增长15%。公司石化产品出口量预计从2025年的180万吨增至2026年的220万吨。
2. 供给端:产能有序释放
(1)福建MDI技改项目:2026年一季度投产,新增产能40万吨,全球市占率将提升至33%。
(2)宁波新材料园区:2026年二季度投产,年产PC 10万吨、SAP 5万吨,贡献收入增量25亿元。
3. 成本端:原料优势持续强化
(1)煤炭自给率提升至40%:通过整合内蒙古煤矿资源,动力煤成本较市场价低150元/吨。
(2)乙烷进口成本下降:美国乙烷价格因页岩气产量增长,预计2026年均价较2025年下降8-10%。
4. 盈利预测:净利润率有望突破20%
预计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1,850亿元(+22%),净利润340亿元(+25%),对应EPS 10.8元。按2026年15倍PE估值,目标价162元,较当前股价有35%上行空间。
六、风险提示
1. 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导致出口受阻;
2. 原油价格大幅波动,冲击石化产品毛利;
3. 新项目投产进度滞后,影响收入增长;
4. 环保政策趋严,增加运营成本。
七、投资建议:长期配置价值突出
万华化学作为全球化工行业龙头,凭借技术、成本和产业链优势,在行业周期底部展现出强劲的盈利韧性。2026年随着需求复苏、产能释放和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公司有望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当前股价对应2026年12倍PE,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维持“买入”评级。
关键词:万华化学、业绩超预期、MDI、石化新材料、2026年盈利增长、估值修复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万华化学2025年上半年业绩超预期的原因,指出公司通过技术优势、成本控制和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实现盈利逆势增长。报告详细解析了聚氨酯、石化及新材料三大业务板块的运营情况,并展望2026年全球需求复苏、产能释放和成本优化将驱动盈利持续增长,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