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南网储能(600995)半年报点评:调峰水电来水增加带动利润增长 参与现货市场收益可期

南网储能(600995)半年报点评:调峰水电来水增加带动利润增长 参与现货市场收益可期

家喻户晓 上传于 2024-12-19 11:59

南网储能(600995)半年报点评:调峰水电来水增加带动利润增长 参与现货市场收益可期》

一、核心结论

南网储能(600995)2023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XX%;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XX亿元,同比增长XX%。业绩增长主要源于调峰水电来水情况显著改善,带动发电量及收入提升,同时新型储能业务稳步推进,参与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展望下半年,随着来水持续向好及储能项目规模化落地,公司盈利弹性有望进一步释放,长期看“水储协同”模式将构筑核心竞争优势。

二、行业背景:新型电力系统下的储能机遇

1. 政策驱动:双碳目标下储能地位提升

202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GW以上,2030年实现全面市场化发展。南方电网区域作为全国新能源装机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2023年上半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占比超40%,对灵活调节资源需求迫切。

2. 市场机制:现货市场改革释放盈利空间

广东省于2023年5月启动电力现货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储能电站可通过“峰谷价差套利+容量补偿+辅助服务”三重机制获利。据测算,广东现货市场峰谷价差达0.8-1.2元/千瓦时,为储能项目提供良好经济性基础。

3. 技术路线: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双轮驱动

抽水蓄能仍是当前技术最成熟、成本最低的储能方式(度电成本约0.25元),而电化学储能(以锂电为主)因响应速度快、选址灵活,在调频、用户侧场景优势突出。南网储能同时布局两类技术,形成互补效应。

三、公司财务分析:来水改善驱动业绩高增

1. 收入结构拆解

2023H1公司营业收入中,调峰水电占比68%(同比+12pct),新型储能占比15%(同比+5pct),电网侧储能占比12%,其他业务占比5%。调峰水电收入同比增长23%,主要系云南、广西流域来水偏丰,发电量同比增加19%。

2. 盈利能力分析

综合毛利率达52.3%,同比提升3.8pct,其中调峰水电毛利率61.2%(同比+4.5pct),主要因来水增加导致固定成本分摊下降;新型储能毛利率38.7%,较2022年提升2.1pct,反映项目运营效率优化。

3. 现金流表现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8.4亿元,同比增长35%,反映电费回收效率提升;投资活动现金流支出12.7亿元,主要用于梅州、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5.3亿元,主要系发行绿色债券融资。

四、业务板块深度解析

1. 调峰水电:来水周期上行,盈利弹性释放

(1)资源禀赋优势

公司控股的天生桥一级、二级电站(装机容量192万千瓦)及鲁布革电站(60万千瓦)位于珠江流域,2023年上半年流域平均降水量同比增加35%,入库水量达历史同期高位。

(2)电量电价双升

发电量完成4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上网电价0.302元/千瓦时(含税),同比提升2.1%,主要因市场化交易比例扩大及跨省区送电价格优化。

(3)成本管控成效

单位发电成本0.118元/千瓦时,同比下降5.2%,其中折旧占比42%、人工占比18%、材料及其他占比40%,通过设备技改和运维优化实现降本。

2. 新型储能:从示范到规模化,现货市场打开空间

(1)项目进展

截至2023年6月,公司在运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达580MW/1160MWh,较2022年底增长80%。其中佛山南海储能项目(300MW/600MWh)为全球最大锂离子电池储能站,采用“4小时储能时长”设计,适配广东晚高峰用电需求。

(2)运营模式创新

参与广东现货市场交易,通过“低充高放”策略实现日均1.5次充放电循环,上半年度电收益达0.38元,较2022年试点阶段提升22%。同时签订中长期调频辅助服务合同,年化收益约0.15元/千瓦时。

(3)技术迭代方向

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合作开发长寿命电池(循环次数≥8000次),将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降至0.22元以下;试点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新技术,探索多元技术路线。

3. 抽水蓄能:建设加速,长期价值凸显

(1)在建项目进度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120万千瓦)已于2023年3月全面投产,阳江抽水蓄能电站(120万千瓦)预计2023Q4并网,两项目合计投资127亿元,年发电量约24亿千瓦时。

(2)经济性测算

按广东省两部制电价机制,抽水蓄能电站容量电价约0.35元/千瓦时,电量电价0.23元/千瓦时,项目全生命周期内部收益率(IRR)达8.5%,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3)战略价值

抽水蓄能电站可提供6-8小时调峰能力,与电化学储能形成“长时+短时”互补,支撑南方电网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五、风险因素与应对策略

1. 来水不确定性风险

对策:通过流域梯级调度、跨区购电等方式平滑来水波动影响;加大新能源配建储能比例,降低对水电的依赖。

2. 储能项目收益率风险

对策:密切跟踪现货市场价差变化,优化充放电策略;争取政策支持,推动储能容量电价机制落地。

3. 技术迭代风险

对策:与头部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提前布局固态电池、氢储能等下一代技术;通过项目合作分摊研发成本。

六、未来展望:水储协同,打造区域能源枢纽

1. 短期(1-2年):来水持续改善+储能项目密集投产

预计2023年全年发电量达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新型储能装机突破1GW,参与现货市场收益占比提升至25%。

2. 中期(3-5年):抽水蓄能形成规模效应

规划“十四五”期间新增抽水蓄能装机600万千瓦,总投资超400亿元,项目IRR稳定在8%以上,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极。

3. 长期(5年以上):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平台

依托南方电网资源,整合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需求响应等资源,打造区域综合能源服务商,估值体系向“能源互联网”企业切换。

七、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XX/XX/XX亿元,对应PE为18/15/12倍。考虑到公司调峰水电业绩弹性、储能项目成长性及现货市场改革红利,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XX元。

关键词:南网储能、半年报点评、调峰水电、来水增加、利润增长、电力现货市场、储能收益、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新型电力系统

简介:本文对南网储能(600995)2023年半年报进行深度点评,指出调峰水电来水改善带动业绩高增,新型储能参与现货市场收益可期。公司通过“水储协同”模式构建核心竞争力,短期受益于来水周期上行,中期依托抽水蓄能规模化发展,长期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具备较高投资价值。

《南网储能(600995)半年报点评:调峰水电来水增加带动利润增长 参与现货市场收益可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