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轻松迈进习作大“门”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习作存在畏难情绪,难以轻松迈进习作的大门。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习作困难,激发习作兴趣,掌握习作方法,从而轻松地迈进习作大“门”。
关键词:习作教学、教学策略、习作兴趣、习作方法
一、引言
习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检验,更是培养学生思维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小学阶段,不少学生对习作心存畏惧,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因此,探索让学生轻松迈进习作大“门”的方法迫在眉睫。
二、学生习作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生活体验
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环境相对单一,课余时间被各种辅导班和电子产品占据,缺乏丰富的生活体验。没有亲身经历和感受,写作文时就难以找到合适的素材,导致内容空洞、枯燥。
例如,在写关于“一次有趣的旅行”的作文时,很多学生没有真正经历过难忘的旅行,只能凭空想象,写出的文章缺乏真实感和生动性。
(二)阅读量不足
阅读是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写作方法的重要途径。然而,部分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量有限,词汇储备不足,语法知识掌握不牢。这使得他们在写作时,难以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如,一些学生在写作中经常出现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顺的问题,这与他们平时阅读量少,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足有关。
(三)教学方法不当
在传统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写作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思维的启发。教学形式单一,多为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的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例如,教师在讲解写作方法时,只是机械地灌输一些写作公式,如“开头点题、中间叙事、结尾总结”,学生按照这样的模式写作,虽然结构完整,但缺乏个性和新意。
(四)心理压力过大
一些学生对习作存在过高的期望,担心写不好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从而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这种心理压力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和表现。
比如,有的学生在拿到作文题目后,长时间无法下笔,不是因为没有思路,而是因为过于紧张,害怕写错。
三、让学生轻松迈进习作大“门”的教学策略
(一)丰富生活体验,积累写作素材
1. 组织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春游、秋游、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观察和思考,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例如,在组织春游活动后,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春游的作文。学生因为亲身参与了活动,有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写出的作文内容会更加丰富、生动。
2. 鼓励日常观察
引导学生养成日常观察的习惯,关注身边的人、事、物。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观察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会越来越丰富。
比如,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一棵树,从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去观察树的变化,然后把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为写作提供素材。
(二)增加阅读量,提高语言素养
1. 推荐优秀读物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为学生推荐适合的优秀读物,如童话、寓言、小说、散文等。引导学生多读经典作品,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推荐一些简单的童话故事,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推荐一些经典的名著,如《西游记》《水浒传》等。
2. 开展阅读活动
通过开展阅读分享会、读书笔记展览、阅读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汇、学习语法、感受语言的美。
比如,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读过的好书和读书心得。这样既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写作兴趣
1. 创设情境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作文题目,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例如,在写“一次有趣的游戏”的作文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贴鼻子”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快乐,然后再让他们把游戏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
2. 采用多样化命题
改变传统的单一命题方式,采用多样化命题,如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写作。
例如,给出半命题作文“我的______”,让学生补充完整后进行写作。学生可以补充“我的梦想”“我的朋友”“我的家乡”等,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3. 鼓励个性化表达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不要过分强调写作的规范和模式,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写作,有的学生喜欢用细腻感人的语言写作,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减轻心理压力,树立写作信心
1. 给予积极评价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以鼓励为主,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如优美的语句、独特的构思、真实的情感等,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同时,对于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要委婉地指出,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例如,在学生作文的评语中可以写“你的这篇作文语句通顺,描写很生动,尤其是对人物动作的描写,让老师仿佛看到了当时的场景。如果在结尾处能再深化一下主题,那就更完美了。”
2. 开展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对于写作基础较弱的学生,重点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基本表达能力;对于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鼓励他们追求更高的写作目标,如创新表达、深化主题等。
比如,在布置作文任务时,对于基础层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把事情写清楚、语句写通顺;对于提高层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在内容上有新意、在表达上有特色。
四、结论
让学生轻松迈进习作大“门”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入手,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改进教学方法,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通过这些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让学生在习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轻松地迈进习作的大“门”,享受习作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习作教学、生活体验、阅读量、教学方法、写作兴趣、写作信心
简介:本文针对小学阶段学生习作困难的问题,分析了学生缺乏生活体验、阅读量不足、教学方法不当和心理压力过大等原因。进而从丰富生活体验积累写作素材、增加阅读量提高语言素养、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写作兴趣、减轻心理压力树立写作信心等方面,提出了让学生轻松迈进习作大“门”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