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工作计划 > 有关学前班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精选33篇)

有关学前班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精选33篇)

灯火阑珊 上传于 2023-03-10 01:15

《有关学前班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精选33篇)》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学前班教学工作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核心依据,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前教育特点,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儿童为主体、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理念。通过科学规划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强化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基础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奠定坚实基础。计划围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展开,注重课程内容的趣味性与实践性,确保教学活动符合幼儿认知特点。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幼儿35名,其中男生18名、女生17名,年龄分布在5-6岁之间。通过前期观察与测评,班级整体发展水平呈现以下特点:

1. 认知发展:90%幼儿能完成10以内数字认知,85%具备基础形状与颜色分辨能力,但空间感知与逻辑推理能力发展不均衡。

2. 语言能力:75%幼儿能完整表达简单句子,但词汇量积累不足,倾听习惯与故事复述能力需加强。

3. 社会性发展:80%幼儿具备基本礼仪意识,但合作游戏时易出现争抢行为,情绪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4. 动作发展:大肌肉动作发展良好,95%能完成单脚跳、连续拍球等动作,但精细动作(如使用剪刀、系鞋带)达标率仅65%。

5. 艺术表现:对音乐节奏感知较强,但绘画创作缺乏想象力,70%幼儿习惯模仿教师范例。

针对以上情况,本学期将重点加强数学思维启蒙、语言表达训练、社会规则内化及动手能力培养。

三、学期教学目标

(一)健康领域

1. 培养每日晨间锻炼习惯,确保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日

2. 掌握正确洗手、刷牙、整理书包等生活技能

3. 发展平衡能力,完成10秒单脚站立、连续跳绳5次等动作

4. 建立安全意识,识别危险场景并学会简单自救方法

(二)语言领域

1. 丰富词汇量至800-1000个,能使用连接词完整讲述事件

2. 养成每日阅读15分钟习惯,理解故事基本要素

3. 开展"小小播报员"活动,提升公众表达能力

4. 认识常用汉字200个,能书写自己的姓名

(三)社会领域

1. 理解并遵守班级规则,建立时间观念(如按时入园、整理物品)

2. 发展同伴交往能力,解决冲突成功率达80%

3. 认识社区基本机构(医院、超市等),模拟社会角色体验

4. 培养爱国情感,通过节日活动了解传统文化

(四)科学领域

1. 探索自然现象(季节变化、动植物生长),完成10次观察记录

2. 掌握基础测量概念(长短、高低、轻重),能使用简单工具

3. 开展科学小实验(沉浮、磁力等),培养探究精神

4. 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完成20以内加减法启蒙

(五)艺术领域

1. 欣赏经典儿童音乐作品,能随节奏进行律动表演

2. 掌握线描、涂色、黏土塑形等基础技法,创作主题画作

3. 参与环境创设,动手制作节日装饰品

4. 学习使用剪刀、胶棒等工具,完成3件以上手工作品

四、具体教学措施

(一)课程实施策略

1. 主题式整合教学:每月设定1个主题(如"春天的秘密""小小科学家"),融合五大领域内容。例如"春天"主题中,科学领域观察植物生长,语言领域学习儿歌《春雨沙沙》,艺术领域创作树叶贴画。

2. 游戏化学习:设计数学接龙、字母寻宝、角色扮演等游戏。如"超市购物"游戏,幼儿使用代币进行10以内加减运算,培养财商意识。

3. 差异化指导:根据幼儿能力分组,对发展滞后幼儿提供"一对一"辅导。例如语言区设置三级阅读材料,满足不同水平需求。

4. 生活化教育:将教学融入日常环节,如餐前介绍食物营养,午睡后整理被褥学习分类,离园前复述当日活动强化记忆。

(二)环境创设方案

1. 墙面布置:设置"天气预报站""值日生轮值表""作品展示墙",鼓励幼儿参与更新。

2. 区域规划:划分建构区(积木、乐高)、阅读角(50册适龄图书)、科学角(放大镜、磁铁)、美工区(画笔、彩泥)、角色区(厨房玩具、医生工具)。

3. 材料投放:每月更新1次操作材料,如春季投放种子、花盆进行种植实验,秋季收集落叶制作标本。

(三)家园共育计划

1. 家长课堂:每月1次专题讲座,主题包括《幼小衔接心理准备》《儿童营养与健康》《亲子阅读技巧》。

2. 亲子任务:每周发布1项家庭活动,如"家庭会议记录""共同种植绿豆芽",要求拍照或录像反馈。

3. 家长志愿者:邀请从事医生、消防员等职业的家长入园开展职业体验活动。

4. 沟通平台:建立班级微信群,每日推送幼儿活动照片,每周发放《学习周报》,每月进行电话家访。

五、月度工作安排

(一)九月:适应与规范月

1. 第1周:开展"我的新班级"主题活动,制定班级公约,学习排队、洗手等常规。

2. 第2周:进行入学能力测评,建立幼儿发展档案。

3. 第3周:启动"21天好习惯打卡"活动(整理书包、主动问好)。

4. 第4周:组织家长会,解读教学计划与幼小衔接重点。

(二)十月:爱国与探索月

1. 国庆周:开展"小小中国娃"主题,制作五星红旗,学唱国歌。

2. 科学周:进行"沉浮实验""影子游戏",记录观察日记。

3. 社会实践:参观社区超市,体验购物流程。

(三)十一月:感恩与艺术月

1. 感恩节:制作"感谢卡"送给家人,开展"护蛋行动"体验责任。

2. 艺术节:举办亲子手工展,评选"最佳创意奖"。

3. 语言周:故事大王比赛,鼓励幼儿自编故事。

(四)十二月:文化与运动月

1. 冬至日:包饺子体验传统文化,学习数数与分配。

2. 运动会:设置拍球、跳绳、接力赛等项目。

3. 英语周:通过儿歌、游戏学习基础词汇。

(五)一月:总结与展示月

1. 成长档案展示:向家长汇报幼儿发展情况。

2. 教学成果展:幼儿才艺表演、作品展览。

3. 寒假安全教育: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强调居家安全。

六、评估与调整机制

1. 过程性评价:通过观察记录表、作品集、活动视频,每周分析幼儿进步点。

2. 阶段性测评:每月进行1次领域能力测试,如数学操作、故事复述、运动技能。

3. 家长反馈:每季度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对课程、活动的满意度。

4. 动态调整:根据评估结果,每月微调教学计划,如增加幼儿感兴趣的恐龙主题单元。

七、资源保障

1. 教材教具:配备《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教材、数学操作盒、科学实验包。

2. 师资培训:选派教师参加"幼小衔接策略""游戏化教学"专题研修。

3. 经费预算:预留5000元用于教具更新、亲子活动材料、专家讲座费用。

4. 安全保障:制定户外活动应急预案,定期检查设施设备安全性。

八、预期成果

1. 幼儿发展:90%幼儿能达到学期目标,其中70%超额完成挑战性任务。

2. 家长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家长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达95%以上。

3. 教师成长:形成3-5个优秀教学案例,申报1项园级课题。

4. 班级特色:打造"科学探索+艺术表达"双特色班级,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关键词:学前班教学计划五大领域发展、游戏化教学、家园共育、幼小衔接

简介:本文为学前班学年教学工作计划,涵盖班级情况分析、五大领域教学目标、课程实施策略、环境创设方案、家园共育机制及月度工作安排。计划突出游戏化学习与差异化指导,强调生活化教育与实践体验,通过动态评估与资源保障确保教学实效,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与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