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能源(601898):半年业绩承压 价格拐点已现》
一、核心结论:短期承压不改长期价值,价格拐点驱动业绩修复
中煤能源作为国内煤炭行业龙头企业,2023年上半年受煤炭价格下行、成本刚性等因素影响,业绩出现阶段性承压。但进入下半年,随着动力煤价格企稳回升、化工产品价格修复以及公司成本控制成效显现,业绩拐点已现。预计2023-2025年EPS分别为0.85元、0.98元、1.12元,对应PE分别为5.8倍、5.0倍、4.4倍,维持"买入"评级。
二、行业背景:煤炭供需格局改善,价格中枢上移
1. 供需关系:2023年上半年全国原煤产量21.9亿吨,同比增长4.4%,但进口煤量达2.2亿吨,同比增长91.5%,对国内市场形成一定冲击。进入下半年,随着国内经济复苏加速,电力需求同比增长5.8%,非电需求(钢铁、建材)逐步回暖,叠加安监趋严导致供给收缩,供需格局转向紧平衡。
2. 价格走势:动力煤方面,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从年初的1200元/吨跌至6月底的750元/吨,7月以来反弹至850元/吨;炼焦煤方面,主焦煤价格从2500元/吨跌至1800元/吨后企稳。国际煤炭价格受欧洲能源危机影响维持高位,进口煤价差收窄。
3. 政策环境:国家发改委发布《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方案》,明确长协煤占比不低于80%,价格区间550-850元/吨,为煤价提供底部支撑。同时,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鼓励煤电一体化发展。
三、公司经营:业绩短期承压,结构持续优化
1. 财务表现:2023H1实现营业收入1093亿元,同比下降7.4%;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下降25.3%。其中Q2单季度营收546亿元,环比下降0.8%;归母净利润58亿元,环比下降3.3%。业绩下滑主要受煤炭售价下降影响(自产煤售价同比下降16.7%)。
2. 分业务板块:
(1)煤炭业务:产量5900万吨,同比增长5.2%;销量1.2亿吨,同比增长4.7%。自产煤成本186元/吨,同比下降3.2%,体现成本控制能力。
(2)煤化工业务:聚烯烃产量75万吨,同比增长8.7%;尿素产量102万吨,同比增长5.1%。甲醇、尿素价格分别同比上涨5.3%、2.1%,毛利率提升至21.5%。
(3)电力业务:发电量1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度电成本0.32元,同比下降4.5%,主要受益于煤价下降。
3. 资产质量:资产负债率52.3%,较年初下降1.2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56亿元,同比增长12.5%,财务稳健性提升。
四、核心优势:资源禀赋突出,一体化布局完善
1. 资源储备:截至2023H1,煤炭资源储量268亿吨,可采储量140亿吨,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等优质产区。在建矿井产能3000万吨/年,2025年前陆续投产。
2. 成本优势:自产煤完全成本195元/吨,低于行业平均220元/吨,主要得益于先进开采技术(如智能矿山建设)和规模效应。2023年单井产能提升至180万吨/年,同比提高10%。
3. 一体化布局:形成"煤炭-煤化工-电力"完整产业链。煤化工方面,蒙大工程塑料、榆林甲醇醋酸系列项目达产达效;电力装机容量2800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占比15%,计划2025年提升至30%。
4. 政策红利:作为中央企业,在资源获取、项目审批、融资成本等方面享有优势。2023年获得国家首批煤炭产能核增指标1200万吨/年。
五、增长驱动:价格修复+产能释放+成本优化
1. 价格修复:动力煤长协价从Q3的709元/吨上调至713元/吨,市场价已突破850元/吨;炼焦煤价格底部确认,预计Q4环比上涨5-10%。化工品方面,聚乙烯、尿素价格分别较最低点反弹8%、12%。
2. 产能释放:大海则煤矿(2000万吨/年)预计2023Q4投产,里必煤矿(400万吨/年)2024年投产,2025年自产煤产能有望突破1.3亿吨。
3. 成本优化:推进"智慧矿山"建设,2023年智能化工作面占比达60%,减少人工成本15%;加强供应链管理,外购煤成本同比下降8%。
4. 估值修复:当前PB仅0.8倍,处于历史10%分位数,显著低于行业平均1.2倍。随着业绩改善,估值有望回归合理区间。
六、风险提示
1. 煤炭价格大幅波动风险:若冬季采暖需求不及预期,或进口煤超预期增长,可能导致煤价再次下行。
2. 政策调控风险:国家可能进一步强化长协煤履约监管,或出台产能限制政策,影响公司销售策略。
3. 安全生产风险:煤矿事故可能导致临时停产,影响产量和成本。
4. 环保压力:碳达峰目标下,煤炭消费占比可能提前下降,影响长期需求。
七、盈利预测与估值
基于以下假设:1)2023-2025年煤炭销量分别为2.4亿吨、2.5亿吨、2.6亿吨;2)煤炭综合售价分别为780元/吨、820元/吨、850元/吨;3)自产煤成本保持190元/吨。
预计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50亿元、2580亿元、2820亿元,同比增长5.2%、9.8%、9.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0亿元、255亿元、290亿元,同比增长10.2%、15.9%、13.7%。
采用DCF估值法,假设WACC为7.5%,永续增长率为2%,合理市值1450亿元,对应目标价11.2元。当前股价7.8元,上行空间43.6%。
八、投资策略
1. 短期机会:Q3业绩环比改善确定性高,建议提前布局。关注动力煤长协价上调、化工品价格反弹等催化剂。
2. 长期价值:作为行业龙头,具备资源、成本、规模优势,在能源转型背景下,煤电一体化模式更具抗风险能力。
3. 组合配置:建议占比15-20%,作为周期板块核心配置品种。可搭配新能源运营商对冲政策风险。
关键词:中煤能源、半年业绩、煤炭价格、价格拐点、成本控制、一体化布局、估值修复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中煤能源2023年上半年业绩承压原因,指出动力煤价格下行、成本刚性等因素导致净利润同比下降25.3%。但进入下半年,随着供需格局改善、长协价上调、化工品价格修复,公司业绩拐点已现。文章从行业背景、公司经营、核心优势、增长驱动等多维度展开,强调公司资源禀赋突出、一体化布局完善、成本控制能力强等优势,预计2023-2025年EPS分别为0.85元、0.98元、1.12元,给予"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