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工作计划 > 小学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安排(通用23篇)

小学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安排(通用23篇)

戒备森严 上传于 2025-03-20 14:56

《小学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安排(通用23篇)》

一、指导思想

本计划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立足"双减"政策背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通过系统化教研活动推动教学创新,构建"减负提质"的高效课堂模式,全面提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一)教学质量目标

1. 各学科期末质量检测优秀率提升5%,及格率达到98%以上

2. 构建"基础+拓展+实践"三级作业体系,作业批改合格率100%

3. 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包不少于20个,覆盖全学科

(二)教研发展目标

1. 形成"问题导向-行动研究-成果转化"教研闭环机制

2. 培育校级骨干教师15名,区级以上教学能手5名

3. 完成3项区级以上课题立项,发表教研论文10篇

(三)教师成长目标

1. 实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培训全覆盖

2. 开展跨学科教学能力培训,覆盖率达80%

3.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实现个性化成长规划

三、重点任务与实施路径

(一)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

1. 备课制度优化

(1)实施"三备两改"制度:个人初备、集体研备、个性复备;课后反思改、质量分析改

(2)建立学科资源库,实现教案、课件、试题等资源共享

(3)推行电子备课系统,实现备课过程可视化追溯

2. 课堂教学改革

(1)开展"五环教学法"实践:情境导入-问题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应用-总结拓展

(2)实施"三个一"工程:每课一个核心问题、每周一次课堂观察、每月一次教学诊断

(3)建立课堂评价量表,从目标达成、方法运用、学生参与等6个维度进行评价

3. 作业管理创新

(1)构建"基础作业+弹性作业+特色作业"体系

(2)开发分层作业资源包,按3:5:2比例设计基础、提升、拓展作业

(3)实施作业公示制度,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审核机制

(二)教研活动系统化推进

1. 主题式教研

(1)每月确定一个教研主题,如"大单元教学设计""跨学科整合"等

(2)开展"说课-上课-评课-研课"四维教研活动

(3)建立教研活动积分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

2. 课题研究深化

(1)实施"小课题-校课题-区课题"三级推进机制

(2)组建课题研究共同体,实行"1名导师+3名骨干+5名青年"的团队模式

(3)建立课题研究档案,实现过程性资料电子化管理

3. 成果转化应用

(1)举办教学成果博览会,展示优秀教案、课件、课题报告等

(2)编制《教学成果转化指南》,明确转化路径和评价标准

(3)建立成果推广奖励机制,对应用效果显著的成果给予表彰

(三)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

1. 分层培养计划

(1)新教师"青蓝工程":师徒结对、跟岗实践、达标考核

(2)骨干教师"领航计划":专题研修、跨校交流、成果孵化

(3)管理人员"卓越计划":领导力培训、名校考察、项目督导

2. 专项能力提升

(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开展智慧课堂、数据分析等专题培训

(2)跨学科教学能力培训:组织PBL项目式学习工作坊

(3)命题能力培训:建立试题库,开展命题质量分析

3. 评价激励机制

(1)建立"三维评价"体系:教学实绩、教研贡献、专业发展

(2)实施"星级教师"评选制度,设置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层级

(3)设立教研专项奖励基金,对突出贡献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四、月度工作安排

(一)第一季度(1-3月)

1. 制定年度教研计划,召开教研工作会议

2. 开展教学常规检查,建立教师业务档案

3. 组织新课标专题培训,完成全员考核

4. 启动"青蓝工程",完成师徒结对

5. 开展寒假作业质量专项调研

(二)第二季度(4-6月)

1. 举办教学开放周活动,展示课改成果

2. 组织期中教学质量分析会

3. 开展课题中期检查,调整研究方案

4. 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5. 筹备六一儿童节课程展示活动

(三)第三季度(7-9月)

1. 开展暑期教师研修活动,组织专题讲座

2. 修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3. 启动新学年教研课题申报工作

4. 组织新教师入职培训

5. 开展暑假作业设计评比活动

(四)第四季度(10-12月)

1. 举办教学成果博览会

2. 组织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3. 开展年度教研工作总结评估

4. 评选年度优秀教研成果

5. 制定下一年度教研工作计划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研工作领导小组

2. 设立教研专项经费,确保每年不低于生均经费的5%

3. 建立教研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

(二)制度保障

1. 完善《教研活动管理制度》《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等5项制度

2. 实行教研活动签到制、请假制、考核制

3. 建立教研工作台账,实现过程性管理

(三)资源保障

1. 建设智慧教研平台,实现资源云端共享

2. 配备学科专用教室,满足教研活动需求

3. 与3所高校建立教研合作基地,引入专家资源

(四)技术保障

1. 培训教师掌握数据分析软件使用方法

2. 建立教学质量监测系统,实现数据实时采集

3. 开发移动教研APP,支持随时随地的教研交流

六、预期成果

(一)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模式

1. 总结提炼3-5种高效课堂模式

2. 编制《高效课堂实施指南》

3. 制作10节精品课例视频

(二)构建完善的教研体系

1. 建立"三级教研"网络:校级-年级-学科

2. 形成"问题-研究-实践-推广"的教研闭环

3. 开发教研工具包,包含观察量表、评价标准等

(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 教师平均每年参与教研活动不少于40学时

2. 培养市级骨干教师3名,区级骨干教师10名

3. 教师发表教研论文比例提升30%

(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 学生学业成绩标准差缩小15%

2. 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比例达到90%

3. 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关键词:小学教学教研计划、教学质量、教师发展课改实施、作业管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

简介:本文围绕小学教学教研工作制定系统性计划,涵盖教学常规管理、教研活动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三大板块,通过月度工作安排和保障措施确保实施,旨在构建"减负提质"的高效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