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显微外科微创治疗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多久过安全期
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29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接受显微外科微创治疗的效果,并探讨术后患者度过安全期的相关因素及时间范围。通过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安全期判定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显微外科微创治疗可有效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但术后安全期的度过受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显微外科微创治疗、术后安全期、神经功能恢复、并发症
一、引言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其发病机制主要与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内小动脉玻璃样变、纤维素样坏死,进而引发血管破裂出血有关。传统开颅手术虽能有效清除血肿,但创伤大、并发症多,尤其对老年及体质较弱患者不利。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和微创理念的进步,显微外科微创治疗逐渐成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该技术通过小骨窗或神经内镜辅助,在直视下精准清除血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然而,术后患者何时度过安全期仍是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安全期是指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神经功能逐步恢复的阶段。明确安全期的时间范围及影响因素,有助于指导临床护理和康复治疗,降低再出血和死亡风险。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9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显微外科微创治疗的效果及术后安全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显微外科微创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96例。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标准;经头颅CT确诊;发病至手术时间≤24小时;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脑疝晚期;既往有脑部手术史。其中男性168例,女性128例;年龄42-78岁,平均(61.3±8.5)岁;高血压病史5-20年,平均(10.2±3.7)年;出血部位:基底节区212例,脑叶56例,小脑20例,脑室8例;出血量30-80ml,平均(52.6±12.4)ml。
(二)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外科微创治疗。根据出血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基底节区出血采用颞叶皮质造瘘入路或经侧裂入路;脑叶出血根据血肿位置选择相应脑叶的皮质造瘘入路;小脑出血采用后正中入路;脑室出血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头架固定后,根据术前CT定位标记血肿中心投影点。以投影点为中心做直切口,长4-6cm,颅骨钻孔后扩大成直径2.5-3.0cm的小骨窗。切开硬脑膜后,在显微镜下分离脑组织,暴露血肿腔。用吸引器轻柔吸除血肿,对于较硬的血肿块可用超声吸引器或镊子夹除。术中注意保护周围脑组织,避免过度牵拉。血肿清除后,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若有则用电凝或止血材料止血。术毕放置引流管,分层缝合硬脑膜、颅骨和头皮。
(三)术后管理
术后患者转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瞳孔、血压、呼吸、心率等。控制血压在合理范围,一般维持在收缩压140-160mmHg,避免血压过高导致再出血或过低引起脑灌注不足。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应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如甘露醇、呋塞米等。预防感染,使用抗生素。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血肿清除情况及有无再出血。根据患者情况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等。
(四)观察指标
1. 手术效果:比较术前、术后24小时、72小时及1周的头颅CT血肿量变化,计算血肿清除率。血肿清除率=(术前血肿量-术后血肿量)/术前血肿量×100%。
2. 神经功能恢复: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周、2周及1个月的意识状态;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3. 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癫痫等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及发生率。
4. 安全期判定:综合患者生命体征、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将术后安全期分为早期安全期(术后1-3天)、中期安全期(术后4-7天)和后期安全期(术后8天-1个月)。若患者在相应时间段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功能逐步恢复,则判定为度过该阶段安全期。
(五)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P
三、结果
(一)手术效果
29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显微外科微创手术。术前平均血肿量为(52.6±12.4)ml,术后24小时平均血肿量为(21.3±8.7)ml,血肿清除率为(59.5±10.2)%;术后72小时平均血肿量为(10.2±5.6)ml,血肿清除率为(80.6±9.8)%;术后1周平均血肿量为(3.5±2.1)ml,血肿清除率为(93.4±4.7)%。术后各时间点血肿量均较术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二)神经功能恢复
1. GCS评分:术前平均GCS评分为(8.2±2.1)分,术后1周平均评分为(11.5±2.3)分,术后2周平均评分为(13.2±2.0)分,术后1个月平均评分为(14.5±1.8)分。术后各时间点GC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NIHSS评分:术前平均NIHSS评分为(22.3±5.6)分,术后1周平均评分为(16.8±4.9)分,术后2周平均评分为(12.5±4.2)分,术后1个月平均评分为(8.2±3.5)分。术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三)并发症发生情况
296例患者中,术后再出血18例(6.07%),颅内感染12例(4.05%),肺部感染36例(12.16%),消化道出血10例(3.38%),癫痫8例(2.70%)。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8.39%。
(四)安全期情况
1. 早期安全期(术后1-3天):278例患者度过早期安全期,度过率为93.92%。未度过早期安全期的18例患者中,12例因再出血死亡,6例因严重脑水肿导致病情恶化。
2. 中期安全期(术后4-7天):256例患者度过中期安全期,度过率为86.49%。未度过中期安全期的40例患者中,20例因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12例因颅内感染,8例因消化道出血。
3. 后期安全期(术后8天-1个月):232例患者度过后期安全期,度过率为78.38%。未度过后期安全期的64例患者中,32例因神经功能恢复差遗留严重残疾,20例因癫痫反复发作影响康复,12例因其他并发症。
(五)影响安全期的因素分析
1. 年龄:年龄≥65岁的患者度过安全期的比例显著低于年龄
2. 出血量:出血量≥60ml的患者度过安全期的比例显著低于出血量
3. 术前GCS评分:术前GCS评分≤8分的患者度过安全期的比例显著低于术前GCS评分>8分的患者(P
4. 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度过安全期的比例显著低于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P
四、讨论
(一)显微外科微创治疗的优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显微外科微创治疗可有效清除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术后血肿清除率高达93.4%。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该技术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创伤小,仅需做小骨窗,减少了脑组织暴露和损伤;二是在显微镜下操作,视野清晰,可精准清除血肿,避免损伤周围正常脑组织;三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降低了手术风险;四是术后恢复快,患者可尽早开始康复治疗,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本研究中,患者术后GCS评分显著提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表明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二)术后安全期的影响因素
术后安全期的度过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龄是重要因素之一,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合并症多,对手术的耐受性差,术后恢复慢,度过安全期的比例较低。本研究中,年龄≥65岁的患者度过安全期的比例显著低于年龄
(三)术后安全期的判定及临床意义
本研究将术后安全期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早期安全期(术后1-3天)是再出血的高发期,本组18例未度过早期安全期的患者中,12例因再出血死亡。因此,术后早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严格控制血压,避免剧烈咳嗽、排便等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因素。中期安全期(术后4-7天)是感染的高发期,本组未度过中期安全期的40例患者中,32例因感染导致病情恶化。因此,术后中期应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注意伤口护理,预防颅内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后期安全期(术后8天-1个月)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期,本组未度过后期安全期的64例患者中,32例因神经功能恢复差遗留严重残疾。因此,术后后期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认知训练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四)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样本量有限,可能存在选择偏倚。未对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术后随访时间较短,未观察患者的长期预后。未来需开展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显微外科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明确术后安全期的具体时间范围和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五、结论
显微外科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有效清除血肿,改善神经功能,但术后安全期的度过受年龄、出血量、术前GCS评分和并发症等多种因素影响。早期安全期(术后1-3天)应重点预防再出血,中期安全期(术后4-7天)应重点预防感染,后期安全期(术后8天-1个月)应重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以提高患者度过安全期的比例,改善预后。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显微外科微创治疗、术后安全期、神经功能恢复、并发症
简介: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9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接受显微外科微创治疗的效果,探讨了术后患者度过安全期的相关因素及时间范围。研究显示,显微外科微创治疗可有效清除血肿、改善神经功能,但术后安全期的度过受年龄、出血量、术前GCS评分和并发症等因素影响。早期应预防再出血,中期应预防感染,后期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