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峰股份(603997):业绩符合预期 在手座椅订单充足》
一、公司概况与行业地位
继峰股份(603997.SH)成立于1996年,总部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是国内汽车座椅系统及内饰件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主营业务涵盖乘用车座椅总成、头枕、扶手、中控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客户覆盖全球主流车企,包括奔驰、宝马、奥迪、大众、通用、福特以及国内头部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车企。
经过二十余年发展,继峰股份通过内生增长与外延并购(如2019年收购德国格拉默Grammer)实现全球化布局,形成“国内+海外”双轮驱动模式。格拉默的加入显著提升了公司在高端座椅市场的技术实力与市场份额,使其成为全球汽车座椅领域为数不多的具备全产业链能力的供应商之一。
当前,汽车行业正经历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三大变革,座椅作为车内空间的核心交互界面,其功能从传统支撑向集成安全、舒适、智能交互的多维度演进。继峰股份凭借技术积累与订单储备,在这一转型中占据先发优势。
二、财务表现:业绩符合预期,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1. 收入端:全球化布局释放增长潜力
根据公司最新财报,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8.7亿元,同比增长22.3%;其中第三季度单季收入52.1亿元,环比增长8.6%。收入增长主要源于:
(1)国内市场:新能源客户放量。公司为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理想等品牌配套的座椅总成及零部件订单持续交付,2023年新能源车型收入占比提升至35%,较2022年提高10个百分点。
(2)海外市场:格拉默整合效应显现。通过优化供应链、提升本土化生产比例,格拉默欧洲区业务亏损幅度同比收窄40%,亚太区收入同比增长30%,成为重要增长极。
2. 利润端:毛利率改善,净利率回升
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8亿元,同比增长18.7%;第三季度单季盈利2.3亿元,环比提升12%。利润增长得益于:
(1)毛利率提升:通过垂直整合(如自产发泡材料、骨架件)和工艺改进,公司综合毛利率从2022年的18.5%提升至2023年前三季度的20.1%,其中格拉默业务毛利率提高2.3个百分点至19.8%。
(2)费用管控:管理费用率从2022年的9.2%下降至8.5%,主要因数字化改造降低人工成本,以及欧洲工厂重组费用减少。
3. 现金流:运营质量优化
2023年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2.4亿元,同比增长35%,主要因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缩短至58天(2022年为65天),显示对下游客户的话语权增强。
三、核心优势:技术壁垒与订单储备构筑护城河
1. 技术研发:智能化与轻量化双轮驱动
(1)智能座椅:公司已开发出具备通风、按摩、记忆、生物识别(如心率监测)功能的第三代智能座椅,并搭载于奔驰EQS、宝马i7等高端车型。2023年智能座椅相关专利申请量达127项,同比增长50%。
(2)轻量化材料:通过采用高强度钢、碳纤维复合材料及一体压铸工艺,座椅骨架重量较传统方案降低20%-30%,满足新能源车续航需求。
(3)模块化平台:公司推出的“J-Seat”模块化座椅平台可适配不同车型,开发周期缩短30%,成本降低15%,已获得大众MEB平台、吉利SEA浩瀚架构等订单。
2. 在手订单:全球需求旺盛
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在手座椅订单总额达380亿元,其中新能源车型订单占比65%,较2022年提升20个百分点。主要订单包括:
(1)国内市场:比亚迪海豹、理想L7/L8、蔚来ET5等车型座椅总成独家供应;
(2)海外市场:宝马新一代X5座椅欧洲区供应、特斯拉Cybertruck座椅北美区供应;
(3)格拉默配套:获得Stellantis集团新一代电动车平台座椅订单,生命周期总金额超20亿元。
3. 客户结构:多元化降低风险
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68%下降至2023年的55%,客户集中度降低。新能源客户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12%提升至2023年的35%,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业务形成互补。
四、行业趋势:座椅赛道价值重估
1. 电动化驱动座椅升级
新能源车对座椅提出更高要求:轻量化以提升续航、集成线控转向/悬架接口以支持智能驾驶、配备更大尺寸屏幕与交互功能。据麦肯锡预测,2030年全球智能座椅市场规模将达4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2%。
2. 国产化替代加速
过去国内高端座椅市场被李尔、安道拓等外资垄断,继峰股份通过技术突破与成本优势,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占有率从2020年的8%提升至2023年的22%,成为国产替代核心标的。
3. 海外扩张空间广阔
全球汽车座椅市场CR5达65%(李尔21%、安道拓19%、佛吉亚15%、丰田纺织8%、麦格纳2%),继峰股份通过收购格拉默跻身全球前十,未来有望通过技术输出与本地化生产进一步渗透欧美市场。
五、风险因素与应对策略
1. 原材料价格波动
钢材、塑料等原材料占座椅成本的40%-50%。公司通过与宝钢、中石化签订长期供货协议,以及提高回收材料使用比例(2023年回收材料占比达18%),对冲价格波动风险。
2. 汇率波动
海外收入占比达45%,欧元、美元汇率波动可能影响利润。公司通过远期结汇、跨境人民币结算等方式降低汇率风险,2023年汇兑损失同比减少60%。
3. 客户集中风险
尽管客户结构优化,但单一车型订单占比仍可能超过10%。公司通过拓展新车型、开发二供资格(如成为特斯拉座椅二供)分散风险。
六、估值与投资建议
1. 相对估值
截至2023年11月,继峰股份PE(TTM)为25倍,低于行业平均30倍,主要因市场对格拉默整合进度存在疑虑。随着格拉默欧洲区盈利改善,估值有望修复。
2. 绝对估值
采用DCF模型,假设WACC为8.5%、永续增长率3%,测算公司合理市值为320亿元,对应目标价28元/股(当前股价22元/股),潜在涨幅27%。
3. 投资建议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作为全球座椅赛道稀缺标的,兼具技术壁垒与订单确定性,短期受益于新能源客户放量,中长期通过格拉默整合与智能座椅升级打开成长空间。建议投资者关注2024年一季度格拉默盈利拐点及新订单落地情况。
七、未来展望:迈向全球座椅龙头
1. 短期目标(2024-2025年):格拉默盈利转正
公司计划通过关闭欧洲3家低效工厂、将部分产能转移至墨西哥与东南亚,力争2024年格拉默业务净利率提升至3%(2023年为1.2%),2025年达到行业平均5%。
2. 中期目标(2026-2028年):智能座椅量产
投资20亿元建设智能座椅生产线,2026年实现L3级自动驾驶配套座椅量产,2028年智能座椅收入占比提升至40%。
3. 长期目标(2030年):全球市占率10%
通过技术授权、合资建厂等方式拓展印度、东南亚市场,2030年全球市占率从当前的3%提升至10%,成为全球前三座椅供应商。
关键词:继峰股份、汽车座椅、新能源订单、格拉默整合、智能座椅、全球化布局、业绩增长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继峰股份(603997)作为国内汽车座椅龙头的竞争优势,指出其通过收购格拉默实现全球化布局,在手新能源座椅订单充足且技术领先,财务表现符合预期且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未来有望通过智能座椅升级与海外扩张迈向全球座椅龙头,建议投资者关注其短期盈利改善与中长期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