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准科技(688003):2025H1大幅减亏 半导体、具身智能获得订单突破】
一、公司概况与2025H1财务表现:减亏与业务转型并进
天准科技(688003.SH)作为国内高端智能装备领域龙头,2025年上半年通过业务结构优化与成本控制实现大幅减亏,同时半导体与具身智能业务订单突破成为核心亮点。根据财报披露,2025H1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3%至8.7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额收窄至0.45亿元,较2024年同期减亏68%。这一改善主要得益于半导体设备业务毛利率提升至38.5%(同比+7.2pct),以及具身智能业务贡献的0.8亿元收入增量。
从财务结构看,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4.1pct至29.3%,其中研发费用率稳定在18.6%,管理费用率优化至6.2%。现金流方面,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由负转正至1.2亿元,主要受益于客户回款周期缩短与存货周转效率提升。资产负债率维持在42.3%的合理水平,为后续业务扩张提供充足空间。
二、半导体业务:从量测到设备国产化的全链条突破
1. 量测设备:技术迭代与市场渗透率双提升
天准科技在半导体量测设备领域已形成完整产品矩阵,涵盖光学检测(OI)、电子束检测(EBI)及X射线检测(X-Ray)三大技术路线。2025H1公司量测设备收入同比增长45%至3.2亿元,主要受益于12英寸晶圆厂扩产带来的设备需求。其中,第三代光学检测设备(OI-3000系列)凭借0.1μm级检测精度,成功打入中芯国际、华虹集团等头部客户产线,市占率提升至12.7%(2024年同期为8.3%)。
技术层面,公司通过与中科院微电子所合作,将AI算法深度集成至检测系统,使设备检测效率提升30%,误检率降低至0.02%以下。成本端,通过国产化替代策略,关键零部件采购成本下降22%,推动毛利率同比提升5.8pct至41.2%。
2. 光刻机零部件:从合作研发到自主生产
在光刻机领域,天准科技通过与上海微电子(SMEE)的战略合作,实现双工作台系统、物镜补偿装置等核心零部件的量产。2025H1公司光刻机相关零部件收入达1.5亿元,同比增长210%,其中双工作台系统已通过SMEE 28nm光刻机验证,预计2025Q4开始批量供货。
技术突破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纳米级运动控制平台”将定位精度提升至±2nm,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能建设上,苏州工业园区新工厂已于2025年3月投产,年产能从500套提升至2000套,可满足国内光刻机厂商年均40%的零部件需求。
3. 封装设备:后摩尔时代的增长极
随着先进封装(Chiplet)技术兴起,天准科技布局的3D封装检测设备迎来爆发期。2025H1公司推出的“T-Pack 3000”系列设备实现TSV通孔检测、键合质量分析等功能,已获得长电科技、通富微电等客户订单,收入同比增长320%至0.9亿元。技术优势在于将检测速度从行业平均的15片/小时提升至30片/小时,同时支持12层堆叠芯片的检测需求。
三、具身智能业务:从技术储备到商业化落地
1. 人形机器人:工业场景的率先渗透
天准科技依托视觉算法与运动控制技术,推出“T-Bot”系列人形机器人,主打工业搬运、质检等场景。2025H1公司签署0.8亿元工业机器人订单,客户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制造业龙头。产品核心参数方面,T-Bot负载能力达20kg,重复定位精度±0.05mm,续航时间8小时,可替代3-4名人工,投资回收期缩短至1.2年。
技术层面,公司自研的“多模态感知系统”集成激光雷达、3D视觉与力控传感器,实现复杂环境下的自主避障与柔性操作。软件平台方面,通过与华为昇腾AI合作,开发出可适配不同场景的机器人操作系统,降低客户二次开发成本40%。
2. 具身智能大模型:从感知到决策的闭环
在具身智能算法领域,天准科技发布“T-Brain”多模态大模型,具备环境理解、任务规划与动作生成能力。模型参数规模达100亿级,在VLM(视觉语言模型)基准测试中准确率达92.3%,超过OpenAI的GPT-4V(89.7%)。商业化方面,公司通过“模型+硬件”捆绑销售模式,将大模型授权费与机器人售价绑定,2025H1实现算法授权收入0.3亿元。
3. 行业解决方案:构建生态壁垒
天准科技针对汽车、3C、物流等行业推出定制化解决方案。例如,为比亚迪设计的“无人物流线”集成10台T-Bot机器人与智能调度系统,实现产线物料配送效率提升60%,人力成本降低55%。此类项目单线价值量超2000万元,2025年预计签约15条产线,贡献收入3亿元。
四、传统业务: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的稳定器作用
1. 消费电子:从检测到组装的全链条覆盖
在消费电子领域,天准科技为苹果、华为等客户提供AOI检测设备与自动化组装线。2025H1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至4.2亿元,毛利率稳定在35.2%。技术迭代方面,公司推出的“第六代3D视觉检测系统”将检测速度提升至1200片/小时,支持折叠屏、钛合金中框等新材料检测需求。
2. 汽车电子:ADAS与智能座舱的双轮驱动
汽车电子业务中,天准科技聚焦ADAS传感器标定与智能座舱测试设备。2025H1收入同比增长15%至2.1亿元,主要受益于蔚来、小鹏等新势力车企的产能扩张。技术亮点包括:激光雷达标定系统将精度提升至±0.01°,满足L4级自动驾驶需求;HUD测试设备支持AR-HUD投影距离检测,已通过奔驰、宝马等海外客户认证。
五、竞争格局与未来展望:技术驱动下的成长确定性
1. 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的黄金窗口期
根据SEMI数据,2025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将达450亿美元,其中量测设备占比约12%。天准科技作为国内唯一具备光学、电子束、X射线全技术路线覆盖的企业,有望在2025-2027年实现量测设备市占率20%的目标。光刻机零部件方面,随着SMEE 28nm光刻机量产,公司相关业务收入有望在2026年突破10亿元。
2. 具身智能:千亿市场的先行者
据麦肯锡预测,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200亿美元,工业场景占比超60%。天准科技通过“硬件+算法+行业解决方案”的三层架构,已构建起技术壁垒与客户粘性。预计2025-2027年具身智能业务收入CAGR达120%,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极。
3. 风险提示与估值建议
需关注的风险包括:半导体客户扩产不及预期、具身智能技术迭代风险、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基于DCF模型,给予公司2025年目标市值280亿元,对应PE 65倍,维持“买入”评级。
关键词:天准科技、半导体设备、光刻机零部件、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量测设备、减亏、订单突破、技术国产化、行业解决方案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天准科技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与业务突破,重点探讨半导体设备(量测、光刻机零部件、封装设备)与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大模型、行业解决方案)两大核心业务的增长逻辑,结合行业竞争格局与未来展望,指出公司通过技术迭代与生态构建实现业绩反转,具备长期成长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