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内科学 > 教您用中成药治缺铁性贫血

教您用中成药治缺铁性贫血

孙楠 上传于 2023-02-14 03:14

教您用中成药治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贫血类型,主要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该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尤其以育龄期女性、婴幼儿及老年人更为多见。患者常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慌、气短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医在治疗缺铁性贫血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合理运用中成药,可以有效改善症状,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本文将详细介绍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常用中成药及其使用方法。

一、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中医认识

(一)病因

铁摄入不足是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对于婴幼儿来说,如果未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或者儿童存在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就容易导致铁摄入不足。育龄期女性由于月经失血,对铁的需求量增加,若饮食中铁的补充不足,也容易引发缺铁性贫血。此外,一些疾病如胃肠道疾病导致铁吸收障碍,或者慢性失血性疾病(如消化道溃疡、痔疮出血等)使铁丢失过多,也是缺铁性贫血的重要病因。

(二)中医认识

中医将缺铁性贫血归属于“虚劳”“血虚”等范畴。认为其发病与脾胃虚弱、肾精不足等密切相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功能虚弱,运化失常,则不能将饮食中的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导致气血生成不足,从而引发贫血。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生血。肾精不足,则不能化生血液,也会导致贫血的发生。

二、常用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中成药

(一)健脾生血颗粒

1. 功效

健脾和胃,养血安神。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及心脾两虚所致的血虚证,症见面色萎黄或苍白、食少纳呆、脘腹胀闷、大便不调、烦躁多汗、倦怠乏力等,对于缺铁性贫血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 成分

主要成分有党参、茯苓、白术(炒)、鸡内金(炒)、硫酸亚铁等。党参、茯苓、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可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气血的生成;鸡内金能消食化积,改善脾胃的消化功能;硫酸亚铁则是补充铁元素,直接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

3. 用法用量

口服,一岁以内一次 5 克,一至三岁一次 10 克,三至五岁一次 15 克,五至十二岁一次 20 克;成人一次 15 克,一日 3 次;或遵医嘱。一般建议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二)益中生血片

1. 功效

健脾和胃,益气生血。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两虚所致的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乏力、心悸、气短、食少纳呆等症,对缺铁性贫血引起的各种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2. 成分

由党参、黄芪、山药、大枣、绿矾等组成。党参、黄芪、山药、大枣均为补气健脾之品,可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的化生;绿矾含有铁元素,能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

3.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4 片,一日 3 次,儿童酌减。同样宜饭后服用。

(三)驴胶补血颗粒

1. 功效

补血,益气,调经。主要用于久病气血两虚所致的体虚乏力、面黄肌瘦、头晕目眩、月经量少等症,对于缺铁性贫血且伴有气血两虚表现的患者效果良好。

2. 成分

主要成分为阿胶、黄芪、党参、熟地黄、白术等。阿胶是传统的补血佳品,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黄芪、党参补气健脾,气为血之帅,气旺则血生;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白术健脾益气,助气血生化之源。

3.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 20 克,一日 2 次。服用时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蜂蜜调味。

(四)生血宝合剂

1. 功效

滋补肝肾,益气生血。适用于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所致的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咽干、纳差食少等症,对缺铁性贫血合并肝肾阴虚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2. 成分

由制何首乌、女贞子、桑椹、墨旱莲、黄芪、狗脊等组成。制何首乌、女贞子、桑椹、墨旱莲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黄芪补气;狗脊补肝肾、强腰膝,诸药合用,共奏滋补肝肾、益气生血之功。

3.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15 毫升,一日 3 次,用时摇匀。

三、中成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注意事项

(一)辨证用药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不同的中成药适用于不同证型的缺铁性贫血。因此,在使用中成药前,应先明确患者的证型,选择合适的药物。例如,脾胃虚弱型可选用健脾生血颗粒或益中生血片;气血两虚型可选用驴胶补血颗粒;肝肾不足、气血两虚型则可选用生血宝合剂。

(二)药物相互作用

在使用中成药治疗缺铁性贫血时,要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如果患者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尤其是西药,应咨询医生或药师,避免药物之间发生不良反应。例如,某些中成药可能与抗酸药、四环素类药物等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

(三)饮食配合

饮食在治疗缺铁性贫血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患者在服用中成药期间,应保证饮食中摄入足够的铁和蛋白质。可多吃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豆类、绿叶蔬菜等。同时,要避免食用影响铁吸收的食物,如浓茶、咖啡等。

(四)定期复查

服用中成药治疗缺铁性贫血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效,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监测血红蛋白、血清铁等指标的变化,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

患者李某,女性,28 岁,因面色苍白、头晕、乏力 3 个月来院就诊。患者自述平时月经量较多,饮食偏食,不爱吃肉类食物。查体:面色苍白,睑结膜苍白,心率 90 次/分,律齐。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 85g/L,血清铁 6.0μmol/L,诊断为缺铁性贫血。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气血两虚型。给予健脾生血颗粒口服,一次 15 克,一日 3 次,饭后服用。同时嘱咐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治疗 1 个月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面色逐渐红润,头晕、乏力症状减轻。复查血红蛋白升至 105g/L,血清铁升至 9.5μmol/L。继续治疗 2 个月后,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达到 120g/L,血清铁也恢复正常范围。

(二)案例二

患者张某,男性,65 岁,因头晕、心慌、气短 2 个月就诊。患者有慢性胃炎病史多年,平时食欲不佳。查体:面色萎黄,精神萎靡,心率 100 次/分,律齐。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 78g/L,血清铁 5.2μmol/L,诊断为缺铁性贫血。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型。给予益中生血片口服,一次 4 片,一日 3 次,饭后服用。并配合饮食调理,多吃易消化的含铁食物。治疗 2 周后,患者症状有所缓解,头晕、心慌症状减轻。继续治疗 1 个半月后,血红蛋白升至 95g/L,血清铁升至 8.0μmol/L。再巩固治疗 1 个月,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为 125g/L,血清铁也恢复正常。

五、总结

中成药在治疗缺铁性贫血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选用合适的药物,结合饮食调理和定期复查,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血红蛋白水平。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辨证用药、药物相互作用、饮食配合等事项,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同时,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还应积极查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以防止贫血的复发。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中成药、健脾生血颗粒、益中生血片、驴胶补血颗粒、生血宝合剂、辨证用药饮食配合

简介:本文详细介绍了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中医认识,阐述了健脾生血颗粒、益中生血片、驴胶补血颗粒、生血宝合剂等常用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中成药的功效、成分、用法用量,同时说明了中成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注意事项,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治疗效果,最后进行总结,强调合理使用中成药及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教您用中成药治缺铁性贫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