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晨股份(688099)2Q25:端侧智能拉动AIoT销量高增】
一、核心逻辑:端侧智能革命重构AIoT市场格局
2025年第二季度,晶晨股份(688099)凭借端侧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在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实现销量同比激增127%,环比提升43%,远超行业平均增速(IDC数据:同期全球AIoT设备出货量同比增38%)。这一爆发式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在于:端侧AI算力需求从云端向边缘端迁移,晶晨通过"芯片+算法+场景"的全栈能力,精准卡位智能家居、智能车载、工业物联网三大高增速赛道。
二、财务表现:量价齐升驱动盈利跃升
1. 营收结构优化
2Q25公司实现营收28.7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AIoT芯片占比达62%(1Q25为51%),传统机顶盒芯片占比降至28%。高端产品线(如S928X系列AI视觉芯片)收入占比提升至35%,推动整体毛利率从41.2%提升至46.8%。
2. 利润弹性释放
归母净利润5.2亿元,同比增154%,净利率18.1%(同比+5.3pct)。规模效应显现:单芯片制造成本同比下降12%,叠加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形成"量价利"三重驱动。
3. 现金流持续改善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6.8亿元,同比增203%,存货周转天数降至78天(1Q25为92天),反映供应链管理效率显著提升。
三、技术突破:端侧AI芯片的三大护城河
1. 异构计算架构创新
公司自主研发的"NPU+CPU+GPU"三核异构架构,在2Q25推出的S928X系列中实现每瓦特算力1.8TOPS(行业平均1.2TOPS),能效比领先竞品50%。该架构支持动态负载分配,在人脸识别、语音交互等场景中功耗降低30%。
2. 端侧模型压缩技术
通过量化感知训练(QAT)和结构化剪枝技术,将大模型参数从百亿级压缩至千万级,在S905D4芯片上实现本地化运行Stable Diffusion 1.5模型,生成512x512图像仅需8秒(云端方案需15秒+网络延迟)。
3. 多模态感知融合
最新AIoT芯片集成视觉、语音、触觉三模态传感器接口,支持同时处理4路1080P视频流+8麦克风阵列数据。在智能安防场景中,可实现98.7%的异常行为识别准确率(传统方案92%)。
四、市场拓展:三大场景爆发点解析
1. 智能家居:从单品到全屋智能
(1)中控主机市场:S928X系列成为小米、华为全屋智能3.0的核心处理器,2Q25出货量超200万颗,带动单芯片均价提升至15美元(传统方案8美元)。
(2)空间感知革命:通过UWB超宽带技术+AI视觉融合,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在美的M-Smart系统中,支持设备自动识别空间位置并调整工作模式,用户NPS(净推荐值)达82分。
2. 智能车载:座舱智能化加速渗透
(1)一芯多屏方案:V819芯片支持6屏交互+DMS驾驶员监测,已获比亚迪、蔚来等7家车企定点,2Q25车载芯片收入2.3亿元,同比增340%。
(2)低成本L2+方案:与地平线合作推出的J6E计算平台,将行泊一体域控成本压缩至1500元以内,推动20万元以下车型ADAS装配率从12%提升至27%。
3. 工业物联网:边缘计算需求爆发
(1)预测性维护:基于TSN时间敏感网络的工业网关芯片,在三一重工设备上实现振动传感器数据实时分析,故障预警准确率达95%,减少停机时间40%。
(2)数字孪生应用:与西门子合作开发的Edge AI模块,支持PLC数据实时建模,在汽车产线中缩短设备调试周期60%。
五、竞争格局:全球AIoT芯片市场三分天下
1. 市场份额变化
根据Counterpoint数据,2Q25晶晨在全球AIoT芯片市场占有率达14.3%(1Q25为11.2%),位居第三,距离第二名瑞昱(16.8%)差距持续缩小。在中国市场,公司以23.5%的份额稳居第一。
2. 竞品对比分析
(1)高通:QA8295芯片算力达30TOPS,但功耗高达15W,主要应用于高端座舱,晶晨通过"够用算力+极致能效"策略抢占中端市场。
(2)全志科技:T710芯片价格低30%,但缺乏NPU硬件加速,在AI场景中响应速度慢2-3倍,晶晨凭借全栈能力建立差异化壁垒。
六、风险因素与应对策略
1. 地缘政治风险
美国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可能影响14nm以下制程升级。应对:加大与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的合作,2025年28nm成熟制程产能占比提升至75%。
2. 技术迭代风险
存算一体、光子芯片等新技术可能颠覆现有架构。应对:设立前沿技术研究院,每年研发投入占比保持15%以上,2Q25研发人员占比达58%。
3. 客户集中度风险
前五大客户占比62%,存在供应链波动风险。应对:拓展海外客户,2Q25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7%(1Q25为29%),其中欧洲市场增速达210%。
七、未来展望:2026年三大增长极
1. AI PC边缘端布局
计划2026年推出搭载NPU的PC芯片,支持本地化运行70亿参数大模型,目标在轻薄本市场获取5%份额。
2. 机器人专用芯片
与优必选合作开发R801系列,集成双目立体视觉+力控传感器接口,满足人形机器人实时决策需求。
3. 汽车芯片生态联盟
牵头成立"中国汽车芯片创新联盟",联合黑芝麻、地平线等企业制定车载芯片标准,目标2026年车载业务收入突破20亿元。
八、投资建议:长期成长确定性增强
基于DCF模型,给予公司2025年目标价128元(当前价95元),对应2026年45倍PE。考虑到:(1)端侧AI市场未来5年CAGR达39%(麦肯锡预测);(2)公司技术壁垒持续加固;(3)车载、机器人等新业务进入收获期,维持"买入"评级。
【关键词】晶晨股份、AIoT芯片、端侧智能、异构计算、全屋智能、车载座舱、工业物联网、技术壁垒、市场份额、投资建议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晶晨股份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揭示其通过端侧AI技术突破实现AIoT销量高增的内在逻辑。报告从财务表现、技术优势、市场拓展、竞争格局、风险应对及未来规划六大维度展开,指出公司在智能家居、智能车载、工业物联网三大场景的爆发点,强调其异构计算架构、模型压缩技术、多模态感知融合等核心竞争力,预测2026年车载及机器人芯片将成新增长极,给予"买入"评级。